古代人可以有多疼兒子?

時間 2021-06-14 01:14:29

1樓:看著高興

歷史是由史書串綴而就,史書其實就是帝王的家書,帝王家書中關於親子關係的記錄比比皆是,也比較全面詳實。最是無情帝王家,翻開《春秋》頭編便是親子關係在權利私慾面前的崩塌,放之四海皆準。民間關於親子關係的記載雖多,卻語焉不詳,甚至神化杜撰,多不得採信。

《唐會要》記載:「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整個唐王朝,被皇帝親自撫養長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疼愛乃至溺愛之情《兩度帖》中溢於紙面。

《兩度帖》原文:兩度得大內書,不見奴表,耶耶忌欲恆死,少時間忽得奴手書,報娘子患,憂惶一時頓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後,但頭風發,信便即報。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報。

今得遼東訊息,錄狀送,憶奴欲死,不知何計使還,具。耶耶,敕。

譯文:兩次收到大內送來的文書,卻還不見稚奴你的書信。爸爸我擔心的要死。

剛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親筆手書,說娘子生病了,我的擔心害怕頓時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復生一樣。從今以後,只要你的頭風病發作,就立刻寫信告訴我。爸爸我如果生病,也會一一寫信告訴你。

今天得到遼東(戰場)訊息,抄錄乙份給你。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去,要說的就這些。爸爸,敕。

貞觀十九年的時候唐太宗親征高麗,李治身為太子留守在後方。李治非常思念自己的父親,請求上表問候起居,於是唐太宗為了彼此能夠及時了解對方的狀況,首創了飛表奏事制度,這封信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

不僅如此,李治在聽說唐太宗征戰期間一度距離「賊城不逾百步」後,緊張到「魂飛膽戰,莫知自處」,連忙向自己的父親表示「伏願思宗社之重,以億兆為心」,告訴他打仗別那麼勇猛,做兒子的很擔心。於是唐太宗立即回了一封《克高麗報皇太子書》,表示自己自從收到他的信後,因為想著自己的兒子會擔心,「所以不執斧鉞」,而且「此後必不親行陣,勿為憂慮也。」

唐太宗親征高麗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對依依不捨的愛子,唐太宗就指著自己身上的衣服說:「不到我們父子二人再相見的時候,我絕不會換下這身衣服。

」所以後來唐太宗的衣服是穿髒了又穿破了,連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勸他換一件,他死活不肯答應。還是等到李治進獻了新衣服後,唐太宗這才換下了身上這件已經穿爛了的袍子。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李治親自照料自己的父親,鬢邊的頭髮都變白了。唐太宗感慨道:「你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親奉湯藥不離左右,就是為了照顧我,年紀輕輕兩鬢就有了白髮,比古時候的文王還要孝順。

就算我死了,想來也沒什麼可遺憾的了。」

讀史書時,接觸最多是赤裸裸的慾望和慾望下陣陣血腥。李世民在親情方面是個乏善可陳的人,定義冷血亦不為過。但看《兩度帖》時,我卻哭了。

古代人真穿那麼多衣服嗎?

豈曰無衣 為什麼要穿衣服?衣服最基本的兩項功能 1 保暖禦寒,防護作用。2 擋住身體不讓別人看到。如果穿那麼多衣服不是為了保暖禦寒,那就是因為衣服太薄太透了,所以要多穿幾件。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下衣 裙 往上提,像這樣。當然也跟當時的氣候有關,比如明朝比較冷,明朝的人穿著就多一點。唐朝比較熱,所以大家...

有什麼關於古代人的感人故事?

故事檔案局 一柄長劍刺進了我的身體,從肋骨間穿插而過。我看見她跌跌撞撞地朝我撲過來,臉上都是淚水。你一直說我是你的大俠,可是我最後還是輸了 走心萌文,帶你領略不一樣的江湖 城牆上站著兩個人。乙個執長劍,白衣勝雪,氣宇軒昂。乙個持彎刀,衣著普通,樣貌平庸。我希望前者是我,但事實上,不出眾的那個才是我 ...

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有多長?

Deniece 貼乙個貼吧轉來的 文獻通考 吧 卷十戶口考一 文獻通考 宋元 馬端臨 卷十 戶口考一 漢高祖四年八月,初為算賦 漢儀注 人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人百二十為一算,為治庫並車馬 按 戶口之賦始於此。古之治民者,有田則稅之,有身則役之,未有稅其身者也。漢法 民年十五而算,出口賦,至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