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的《牡丹亭》在當時(作者那個時代)社會影響(尤其是各階層女性)有多大?具體又是怎麼影響的?

時間 2021-06-08 15:55:01

1樓:三生

前些天,不靠譜小姐路過上海大劇院,赫然看見大師版崑曲《牡丹亭》的演出資訊,腦中不禁出現這樣的一句話: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只要我們有心不錯過,便依然可以看見盛世華年的良辰美景。

這一次的重逢,並未久別,而這一次的相逢之後,再相見又待何時?

「 湯顯祖《牡丹亭》 」這六個字幾乎是所有崑曲觀眾對於崑曲最初的記憶;柳夢梅、杜麗娘這兩個人物幾乎承載了崑曲觀眾對於美好愛情的最深的期許。《牡丹亭》作為中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通過杜麗娘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為情而死,為情復生」的主題則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的解放。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有言:

「如杜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一曲《牡丹亭》

是文辭的饗宴,是生死的穿越,是至情至性、纏綿穠麗……

面對這樣一部經典,當然有不同的舞台呈現版本,有的講求年輕纏綿、有的講求師生傳承,有的講求另類別緻,但是無論哪個版本都不會比今天我們所要關注的「大師版」更值得珍藏。

2023年冬天,北京天橋劇院,18位崑曲大師,一部《牡丹亭》,近千位來自世界各地觀眾,組成了當今崑曲舞台上最星光閃耀、最令人難忘的一次演出。18位國寶級老藝術家年紀最大的76歲,年紀最小的也已經年逾六十,他們在舞台上演繹了半世紀、演繹了一甲子,《牡丹亭》對他們來說已經是融入血液中的三個字,但是這一次「久別重逢」的演出不僅感動了觀眾,也將他們的名字鐫刻在在崑曲的石碑上。

連續兩晚的演出,7位杜麗娘4位柳夢梅,各具風采。

《遊園》中的杜麗娘由沈世華老師飾演,沈老師久違舞台但是她身上的閨秀氣質卻是讓觀眾覺得這位古稀之年的老太太依然是初見良辰美景、春色如許的杜麗娘,她展現出了屬於崑曲的美——儀態內斂、姿容淡雅。《遊園》沈世華

《驚夢》中華文漪老師飾演的杜麗娘、岳美緹老師飾演的柳夢梅,在觀眾眼中也像「驚夢」一般美好,乙個是璨若明珠、如花美眷;乙個是風流倜儻、豐神俊朗,歲月彷彿並未在他們身上留下什麼,若是有時光的痕跡,也不過是將他們雕琢的越發的從容、優雅。《驚夢》華文漪、岳美緹

《尋夢》、《冥判》兩折由梁谷音老師飾演,梁老師最擅長的其實並不是秀雅的杜麗娘,她更適合那些充滿爭議的女性角色,但是梁老師卻挑起了頗具難度的《尋夢》,繁複的身段,唱念具重,她唱出了最撩人春色是今年,也唱出杜麗娘的生死相戀。《冥判》梁谷音

《寫真》由王奉梅老師飾演,杜麗娘自畫肖像將滿腔情思畫於圖中題於詩中,而王老師扮相雅緻端莊,唱念更別具一股風情,將幽蘭清韻展現得淋漓盡致。《寫真》王奉梅

《離魂》唱的是杜麗娘的哀情、唱的是杜麗娘的不捨,在76歲高齡的張繼青老師口中我們更感受到了什麼叫「甚西風吹夢無蹤,人去難逢」的悲情,一步一畫,定格的是舞台上的風采,更定格了杜麗娘的青春和哀情。《離魂》張繼青

《拾畫》的柳夢梅由石小梅老師飾演,清冷莊正的氣質,與岳美緹老師的「俊」不同,同為女小生她身上則更多一點「秀」,清秀、靈秀、逸秀,冷到骨子裡,也秀到骨子裡。而到了《叫畫》則有了明顯的風格反差,汪世瑜老師的柳夢梅更多了溫度,多了乙份疏狂的灑脫。《拾畫》石小梅

《幽會》的一組藝術家是配合默契的蔡正仁老師、張洵澎老師,兩位老師從學生時期由俞振飛、言慧珠兩位大師親授,從青春少年演到華已生,一折戲搭檔了一甲子,到今天依然是最明亮美豔的杜麗娘和儒雅書卷的柳夢梅。《幽會》蔡正仁《幽會》張洵澎最後一折《婚走》由京崑名家楊春霞老師飾演,她是觀眾熟悉的柯湘,也是舞台上蓮步款款端麗清雅的杜麗娘。《婚走》楊春霞大師版與其說是演出,不如說是師友同好間的一次約會,一次相聚,把這一次相聚都當成是時光的犒賞,因為無論曾見過還是未見過,在我們未老之時,依然能看見他們在舞台上演繹《牡丹亭》便是一種最大的幸福。

牡丹亭畔三生路,似水流年過,光陰未老,依然如花美眷……

誰唱《牡丹亭》唱的最好?

張繼青大師,無愧國寶 聽過張繼青老師無扮相清唱牡丹亭遊園,嗓音圓潤,哪怕沒有扮相沒有道路背景,憑著一把嗓子起承轉合間就把一路遊一路景展現在眼前了。年過半百,嗓音依然宛若少女,真美呀。聽了張繼青老師的遊園,立馬就能理解為什麼大眾都說沈豐英的嗓子薄了,差距太大。2014年,張大師彩扮唱了牡丹亭離魂,一曲...

白先勇先生製作的青春版《牡丹亭》?

青珣 我來講一下杜麗娘選角背後的事吧,可能記不太清了,如果有錯誤請指出。其實這個角色一開始定的是蘇昆的另一位演員顧衛英。顧衛英其實是蘇昆年輕一代的實力派,相比之下沈豐英的水平就一言難盡了。蘇昆和省昆的閨門旦走的路數大體上都是張繼青那一路的,蘇味重。好處嘛,是的確有那個嬌滴滴的小姐樣子,但是咬字什麼的...

如何理解陳昇《牡丹亭外》 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 ?

brendaguai 歌中最質樸的語句已經能明確表達寫歌人的感情然而寫歌的人卻借用古典黃梅戲中語句 有隱藏自己的感情也有假正經的嫌疑 聽歌的人只是聽別人的故事 不能夠理解歌曲想表達的深意 和自己的情感不吻合 當聽歌的人帶入自己的故事進入歌曲的時候 他會產生共鳴想要唱出來 唱歌的人比聽歌的人更加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