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怎樣理解葛印卡內觀的平等心?

時間 2021-06-08 13:15:15

1樓:空性

不要從概念和文字上去理解平等心。

舉個例子:你要打掃自己的房間,可是拖布壞了,你只能蹲下用布一片一片擦過去,擦地的過程中,身體各種不舒服,心狂躁的同時,雜念也是一波接一波。

你堅定自己的決心,不管多難受,都堅持把房間打掃完,這種心的狀態就是平等心。

2樓:身與心的清淨道

提要:捨心所、培育捨心與行舍智、滅諦的不同。

捨心確實需要培育,但這與佛教當中的觀禪是不同的。

中舍是指只是知道所緣,這個知道是趨向於穩定、持續、寧靜、四禪那樣的狀態。

這和了知、隨觀、在究竟法上做標記是不同的。

捨心如何培育呢?布施、捨棄財務、服務他人都能培育捨心。而在「慈、悲、喜、舍」四梵住的修習當中,在有了慈心禪那的基礎上,也可以直接對目標作意「舍、舍……」而進入到捨心的四禪。

下面介紹單純培育捨心來做努力的方式和觀禪的區別。

舉例來說,對於女人的欲生起了,如果以中舍的心觀察的話,會導向:

那個已經不是我的了,那個就只是那個,對那個不應當有意欲、有希求、做努力。

這裡包含著對於那個物件的「錯以為實有」,這就是心以為乙個特相的集合是實有的,這就是無明。

而有正確的觀照,能夠經由那樣的觀照而獲得覺悟的觀禪是這樣:

以觀照行來舉例:

知道心產生了一種傾向,標記:「行」、「行」;

思維:這個行是無常的,不是恆常存在的;

思維:這個行確實是苦的,帶來苦受、心的動搖、定力的退失、這是不利;

提公升念力,更清晰地觀照目標:那個行就只是發生、滅去,是無我的,不是我的。

達到觀智:那個只是發生、滅去——觀察到它在不斷不斷地生起、或不斷不斷不斷地滅去。

由於心傾向於捨棄、出離而有可能捨斷那個令心受苦的傾向而達到行舍智乃止達到隨順智、種姓智、道智、果智。

這裡的行舍智才是佛陀教導的無餘離、滅、捨棄、捨離、無執著。(四聖諦中的滅聖諦)

如果禪修者接觸過馬雜湊尊者或班迪達尊者、恰密尊者等禪師的禪修方法,會明白透過觀照究竟法來培育起很強的正念和剎那定等定力,然後以那樣明覺的心來觀照到受、想、行和速行心的生滅、壞滅,這個過程會從心不再執取依於色而得到的概念法所緣,到徹底破除掉五蘊的密集。

這是直接的、沒有分叉路的覺悟之道——四念處的修習。

3樓:難得不糊塗

平等心就是具有正定的心。

具有正定的心在觀察到境界生起的時候,只會如實了知境界,不會期待境界停留更久,也不會期待境界趕快過去。

在修習葛印卡老師方法的時候,隨著越來越少地用力地觀呼吸、觀感受,這種有正定的心就有機會生起。這種有正定的心有機會照見身心的實相(無常、苦、無我),進而生起出世間的智慧型(即了知四聖諦:苦、集、滅、道)。

4樓:北冥有魚

題主問的很細,那就往細處說

當你憤怒時,心中有個憤怒的物件,某個人,或某件事,屬於第六意識的範圍,假如你的心念能夠在這個範圍施展平等心,當然也可以,問題是很難做到,你可以試一試

葛印卡的內觀,有個很好的竅門(法門):每當第六意識有情緒公升起,一定會在身體的層面公升起某種感受(前五識的觸受),觀察這個身體上的感受,保持平等心,慢慢的,第六識中的負面情緒就會變得無力而消失,更加重要的是,對應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中的負面種子也會變得無力而消失,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注意粗體字,多讀幾遍

修行,就是不斷的淨化自己的心,徹底淨化阿賴耶識後,你就是佛

5樓:成住壞空

如果是從內觀的角度出發,每一種情緒的公升起,首先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觀察到自己生氣了,這個環節一出,就等於在觀察自己的心了,繼而會自然的產生停頓,生氣的情緒基本不會肆無忌憚的蔓延了。這個初步的鍛鍊一旦形成習慣,會很大程度上阻斷嗔恨心的繼續公升起。

6樓:wing

是非常正的理解,不對人對物有分別心,不執著貪愛,也不過分厭憎。調整心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就不會被情緒控制,更理性更清醒更穩定。

葛印卡《內觀》與德寶法師《觀呼吸》哪本書適合初學者

z1竟然說字數不夠 初學者不要只看一本,實修前最好多讀幾本,讀經明理後再修。至於哪本最適合,南師都說不出合適,我更不敢妄談了,最穩妥就是多讀幾本。 冥想中的李小美 書的中文名是 觀呼吸 平靜的第一堂課 這本書也已經入選了泰國的高中生課本。用非常淺顯易懂的語言講清楚冥想是什麼以及如何冥想入門。這本書我...

怎樣理解海德格爾的符合真理觀?

老楊 這個話題特別有意思。前面幾位朋友已經給出了非常棒的解讀。我也說一下我的感想。我覺得這個章節 其實包括整個文章 特別重要的是海德格爾用他自己的思路,去重新詮釋這個命題。真理符合物件,這個玩意早已有之。從康德到黑格爾,從轉向後的角度對這個看法提出過各種批評。海德格爾對真理符合物件首先做了非常精闢的...

請問到底怎麼構建自己的三觀啊,我的理解有時候好像和家長的不一樣,我應該怎麼辦?

炎千里 生命每一次緣起相遇都來之不易,相逢是緣,彼此尊重,一切都會有好的結局。父母有父母的人生,你有你今生擁有的際遇,做自己,做乙個懂得尊重家人珍惜緣起的自己。慢慢地,柔和的堅持下去,你會遇到今生最好的自己 蘭馨 長輩的三觀與年輕人的三觀是不同的,因為長輩經歷的多,看的世面廣泛,經驗也隨之廣泛,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