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褚遂良的這個田字的第一橫 怎麼起筆寫?

時間 2021-06-07 19:33:50

1樓:梁平

「雁塔聖教序碑」是褚遂良的精心之作,刻碑之人也是行家裡手 ,石質細膩如玉,可謂書刻俱佳,不存在沒有刻好的問題。題主所提的問題貌似這一橫怎麼落筆,實質是得不得筆法的問題。這一落筆的形態是豎橫筆勢轉換的必然形態之一。

這種筆勢轉換形態在陰符經中大量存在,可以參考。知道怎麼寫並乾脆利落地寫出來者,可以說是得了一點筆法,反之,就是不得筆法。那具體怎麼寫?

用文本來描述實在是難。原因一,在之前要作不少鋪墊,以說明由來(這些鋪墊很重要。沒有這些基礎的認識,即便我認為我說清楚了,可大部分人還是看不懂的)。

二,其中的精微處也不是語言能說明的。

祝你好運。

2樓:濤聲依舊

這個田字的第乙個橫的筆法如下:

如上圖所示,毛筆由箭頭 1 所示處露鋒起筆,向右上方偏約30度角的方向中鋒行筆,行筆至箭頭 2 所示處時,通過極輕微地轉筆來調鋒,使行筆的方向轉為接近水平,然後沿水平略偏右上方向向右行筆至橫筆結束處調鋒寫折筆進入豎的部分。請注意:箭頭 2 所示處為什麼會突起?

因為那是調鋒的痕跡。

多說幾句:圖示中橫折豎裡的箭頭 3 所示處的「凹」和箭頭 4 所示處的「凸」和智永禪師的楷書是相似的筆法。3和4兩處的筆法變化雖然很輕微,但很值得注意,臨雁塔的帖不要隨便錯過。

這個筆法對將來訓練行書和草書的筆法調鋒的變化有很大幫助,但如果沒寫到那一步的話就不容易體會到。

補充一點,你貼的兩幅圖中第一幅字帖並不能完全再現第二幅的碑上的字的原樣。比如田字的第一筆的豎和第二筆的橫碑上的字基本上都是露鋒起筆,而第一幅的字帖中這兩筆卻有藏鋒的意思。選貼用貼需要小心。

褚遂良的字不太適合初學楷書練習,因為筆法比顏柳的要難,很多細微的筆法變化沒有人指導會很容易錯會或錯過。最好在毛筆楷書的筆法入門之後再臨褚遂良的帖。

3樓:張麗平

參考中間那一橫的趨勢,褚遂良筆畫特徵實際上不可能這樣寫,大概率是碑拓殘損所致。但是寫也能寫出這種感覺,不過就有點褚門弄別斧了。

4樓:路丶

我覺得,因為楷書的點畫之間要帶有行書的筆意,寫過豎之後順勢再寫橫,橫的入筆頓,會有這樣乙個「形狀」,讓毛筆卡住然後再中鋒走。。。

5樓:Szzz

寫不出來正常。

字帖不好,換個字帖。推薦上海書畫出版社的。以後別買這種田字格的,都是電腦修過的,不好。

那一橫一看就是殘破導致的,沒必要還原的這麼仔細。

6樓:晉唐筆法

晉唐筆法:晉唐筆法到底是什麼?

下面開始做答。

晉唐筆法體系中橫折有兩種寫法:

1,一筆而就形成折釵鼓之勢。

2,兩筆寫成,橫劃收尾上提,豎劃按下運筆。

《勤禮碑》摘單字,一筆而成的折釵鼓寫法

《家廟碑》摘單字,兩筆形成右側橫折。

褚河南的這個田字介於兩者之間,即無形成折釵鼓,又沒有明顯的斷筆。而是加強提按動作,絞轉貫穿起筆轉折收尾整個行筆過程。

筆者習字留下的田字分兩筆寫成:提按加絞轉兩個動作形成右側橫折。

最後總結下:提按好理解,就是當今最流行的書寫方法。絞轉是晉法,當今書者極難掌握,已幾乎失傳,題主應該還沒理解筆者表達的學術問題,否則也不會出現題主的問題了。

最後感謝題主提出這麼經典的問題,說明題主已思考到書法中筆法的問題,這在當今書者中很少有人思考到這個深度。感謝!

為什麼說大字陰符經不是褚遂良真跡?

至樂 沒有見過原作的時候,我無法真正回答這個問題。另外,這個問題也不是乙個論壇的答案可以回答得清楚的。值得學習就好了,何必管它是不是真跡? 搞書法的李先森 看看雁塔聖教序,用筆流暢,一氣呵成 看看大字陰符經,用筆流暢,但是,為什麼好好的筆畫,你非要斷開寫,為什麼?難道不是因為技法不夠,寫不出來嘛?所...

楷書四大家裡為什麼沒有褚遂良?

喬可 這個楷書四大家的說法真是誤導了太多人了,說是貽害無窮都不為過。多少人一學書法就只會歐顏柳趙。中國書法史上楷書的優秀作品何其多,但一說到楷書很多人只看過這四人的,更有甚者,只看過二田的,何其悲哀。 宋寧人 四大家的提出一定是元代以後,和書法啟蒙有關,並不是真的說他們就排位前四。褚一代教化之主,不...

初學書法,學的褚遂良,四個月了,寫橫尤其寫豎沒啥感覺,哪的問題呢?

公交車站 寫完乙個筆畫不是把手抬到天上去,就是再去啄墨把筆毫理順,毛病都是慣出來的!褚體對書寫連續性也是有要求的,要不就繼續回去練歐吧! 不請自來 對我來說 你的主要是捺畫處理的不好,寫得太長了,可以看到已經出格了,另外字形不太準,如果你不著急參賽或者其他的話我建議先不要著急臨原帖,先從教學版字帖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