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剛經時有所疑問?

時間 2021-06-06 18:45:33

1樓:Hao Ma

正因為諸法因緣生,緣盡法還滅,所以說諸法無自性。

如果諸法有自性,則不應隨因緣生滅而生滅。

比如我有一本手抄金剛經,這本書是有木材做出的紙、麻紡的線和我用墨水寫下的字這些所構成的,是如來當年有教法,諸聖者有記錄,鳩摩羅什大師奉詔翻譯,諸位大德巨集傳,我宿世有緣,可以在今生看到別人寫好的金剛經,希望自己也抄一本。

這本經本身是沒有自性的,離開了以上任一能因、所緣,這本金剛經就不能存在。事實上,這些因緣本身就是這本金剛經的全體,而又都不是這本金剛經。這本金剛經只是對以上諸多因緣和合產生的這本書所假立的乙個名稱而已。

我說這本手抄金剛經,即非這本手抄金剛經,是名這本手抄金剛經。名可名、非常名。

因緣果報不可思議。

阿彌陀佛。

2樓:Mr hongyu

不衝突!

萬物無自性而自有其無常變化,這就顯現了其非自我主宰的因果。對人來說就是非我的業力流轉。

實證到空無自性,非我

就會放下、出離非我、無自性的因和非我的業。安住於能識能覺知的離相的我。

這就是由迷轉覺由識轉智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3樓:小小巫

「因果」一說,實在是被誤解千年了的,所以,這個問題先看因果。

「因果」之說,被許多人因為某此特定的目的,誇大了許多,也曲解了許多的。

為什麼《金剛經》中,通篇中沒有一處提到了「因果」二字?

實是因為,「因果」二字,並非是講給「大眾」聽的。

講給誰聽的,我們暫時放一邊不說,先來看看千年以來我們是如何誤解了「因果」的。

一.一切偶然性的事件,均不能用「因果」來論斷。

比如說,我今天出門時,經過乙個正在施工的工地,不小心被工地樓上施工的工人不小心掉下來的東西砸到了,這算不算因果呢?

按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都覺得這算是因果的。

你從樓下過是因,你被樓上掉下來的東西砸到,是果。甚至還有人會說,或許是你和那個工人前世有恩怨,今生你得報了,或是前世你扔東西砸到那個工人,今生他還了你一下……

但其實這種偶然性事件,不能算是因果的。

否則,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矛盾之處,無法窮盡,雙方都會有雙方的理由。

比如,我從工地過的時候,看到前面也有人從工地過,這是因,為什麼他沒被砸到我就被砸到了呢?

然後,反方說,那是因為你和那個工人先前有牽扯,這個「果」是特定的……

……雙方會有無窮盡的論據。

(但,這偶然的事件不算因果,需一些有內在的必然聯絡的事件排除在外)

二.一切必然性的事件,均不能用因果來「論斷」。

我用手去摸了一下燒開的水,手被燙傷了,這算不算因果?

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應當算啊。

你用手去摸高溫的東西,燙傷手是必然的,看上去也是有因有果的。

也不算。像這種外在而直觀,直接的聯絡如果也拿來論因果,我們會發現,因果之說將變得毫無意義。

千年以來,又怎麼會有這麼多「大能」們拿這毫無意義的話語用來反覆引用的?

要麼就是別有目的(不見得都是壞的),要麼就是有所誤解。

那麼,到底怎麼樣的情況才算是因果呢?

首先,我們得知道,「因果」這個詞的全稱——因緣積果。

上面的例子,不算因果,皆因少了「緣積」二字。

前面我們說過,緣是指人或事物間直接或間接地發生聯絡的機會。

而「積」,是指事物的不斷累積、疊加。在這裡,起著「放大」緣分的作用。

回到我們第乙個例子,如果我每天都要從那個工地下方路過,有乙個工人,每天都在乙個樓上同乙個地方施工,然後有一天被樓上掉下來的東西砸到了,這算不算因果?

算的,因為我和這個工人之間,多了乙個「緣」字,我特定的行為和「積」字。

這個工人工作的時間地點和我經過的時間地點,讓我們之間形成了發生直接和間接聯絡的機會。

而這種「偶然性」的事情不斷的「積」,達到一種程度,才會使得因果「生效」,比如,我在連續在大致相同的時間從工地下方走過,才最終導致了我被砸到這一事件的發生。

所以說,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因果:

1.因和果之間,必須要有緣,才會形成因果。

2.緣分不到(積累不夠),因果無效。

我們只有弄明白了這一點,才能夠解釋,那些在生活中一些我們堅信的但卻事實卻並不契合的「道理」。、

千百年來,許多人告訴我們,做善事,有福報。

然而,許多人做了善事,卻沒得來福報,反而有些人噩運連連,為什麼呢?

一切的關鍵,都出在這「緣積」二字。

做善事,是結了「緣」。

那麼我們做一件「善「事,會不會得到福報?是肯定還是有可能?只是小有可能。

做十件呢?肯定還是有可能?仍是小有可能。

做一百件呢?肯定還是有可能?是有可能。但不肯定。

做一千件呢?肯定還是有可能?是大有可能,但不肯定。

做一萬件呢,會不會得到福報?是肯定還是有可能?是肯定。

這其間,從小有可能到肯定,只多了乙個字——積。

所以,積,是放大了緣份,是放大了因果。

反之亦然,有人做了一件壞事,會不會有惡報?十件呢?一百件呢?……

這樣一來,我們是否能夠理解為什麼「好人有好報」時準時不准了嗎?

我們又是否能理解為什麼會有與上面相反的俗話「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一說了呢?

歸根結底,這世間,並非處處都是因果,而有因果的存在,皆因有了「緣積」二字。

另外,萬物沒有自性也是有所偏執的,萬物皆有自性,也有共性,自性者,世間萬般色彩之根;共性者,世間眾生,同為生靈,皆為氣靈相感而生,眾生皆平等。

4樓:洪權

草芥。人畜。鹹物非汝。阿難。是諸近遠諸有物性。雖復差殊。同汝見精清淨所矚。則諸物類自有差別。見性無殊。此精妙明。誠汝見性。【楞嚴經】

5樓:齊天大聖

《中論》: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沒有自性是表示這個事物因緣和合的,當體即空,所以因緣和合產生了乙個沒自體的結果,這本身就是因果規律,所以無自性只是描述因果的果而已,所引申出來的內涵依然是指因緣果報。

6樓:十里塵華笑春風

要從中觀所安立的世俗諦與勝義諦兩個不同的層面切入來理解,世俗諦說世俗依因果而假有,勝義諦是超離一切顯有言語分別,唯是聖者所行內證境界,雖無以言表也不需言表,但為引導眾生有個入處,而假以言詮說一切無自性而畢竟空,金剛經是屬於後者勝義諦的真實了義說。

《金剛經》疑問,望老師不吝答疑!?

阿僧祇 這句話按字面上理解就行,不需要咬文嚼字。凡是所有的相,包括色受想行識,都是虛妄不實的,換句話說我們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虛妄不實的,為什麼呢?因為都是從我們自性公升起來的 顯現出來的影像,用六祖大師的話說就是 何其自效能生萬法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能見諸相非相,就能見到如來了。為什...

金剛經和地藏經裡的小疑問?

俠心隱者 這個,參看十二緣起就知道了,心這個東西雖然不是個東西 即三心不可得 但祂一旦經無明而集起為眾生以後,唯一的下場就是成佛,成佛後雖然有熄滅的可能,但從來沒有一尊佛會選擇真正的涅槃。要知道,佛程度的無餘涅槃,就真的叫 灰飛煙滅 了,再也不再是眾生了,而是完全的 回歸 注意引號,這個詞極其的不準...

金剛經講的什麼?

陳誠 一切有為法,無含有恆常不變的神我之本質。因此,染識,應該遠離所著住的五蘊,而轉變成淨智。降伏,不是壓抑,而是轉化。注意,佛所說的名相之法,非是事相之法。 哦噠噠噠噠噠噠 本來想講點什麼。但是發現也講不了什麼。因為越想就越覺得每句都是有關聯的。如果提早進入了別人預設下的 圈子 裡的話,可能會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