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的書過後就忘了,這樣的閱讀有效果嗎

時間 2021-06-02 22:12:05

1樓:淡之

周國平在《思想的星空》裡寫道:「人之所以讀書,無非有三種目的。一是為了實際的用途,二是為了消遣,三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啟迪和享受。 「

在我看來,如果閱讀後沒有效果,那麼跟沒有讀過是沒什麼區別的。除非你是純粹為了消磨時光,否則的話,既然看書了,總是要有點效果的,不然也對不起自己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你讀過的書,就如同你從小到大吃過的飯,看不見但是早已經融化到你的骨肉裡。」

我發現有一部分人完全就是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我們吃的飯之所以能轉化成為我們的骨肉,那是經過消化吸收後的。你說你讀書,都不經過消化吸收,就妄想用這麼一句話來掩飾自己讀書沒有效果的事實,那不是自欺欺人嗎?

《1分鐘超強筆記術》這本書裡說過這麼一句話:沒有人不做筆記,知識就很廣博。

沒有人可以純粹依賴自己的記憶把自己看過的書裡有用的知識點記住。書讀過就忘是正常的,只是我們要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我們與書籍之間的對話,也是通過閱讀提公升自己的過程。在這個「知識焦慮」時代,我們不要一味追求閱讀的數量,要看清什麼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識,我們要要追求的時讀書的效果。而這個效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要依靠讀書筆記來完成。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曾在隨筆中這樣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圖書都是有重點的,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2樓:如刀

肯定有其實我覺得看書是潛移默化影響人的,看一本書不精讀很多遍或者在你心裡留下很深的印象是不可能一直記得的。

但是它會影響你的觀念和待人接物的標準還有思維方式。

而且我覺得好的書是要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讀的,以前你讀可能會覺得枯燥乏味或者看不懂,但在不同的心境裡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一定要多讀書。

(雖然我也很一般

3樓:小賢

舉個例子吧,就像你小時候吃過的東西,可能你已經忘了你小時候吃過什麼,但是它們已經成為了你身體的一部分,化成了你的骨頭和血肉。

4樓:9分飽

看書並不是為了把故事和情節都記住,更重要的是讀書過程中受到的啟發和感受,重要的是這個過程的體驗,讀書是乙個不斷內化的過程,自我提公升的過程,最後都變成乙個人的積澱。

看過的書,忘了就忘了!但忘了十幾年的男人,突然又想起來了,怎麼破?

小時候上學鬧肚子拉了一褲襠的屎,這事一直記得 所謂的忘不了過往,都是藉口。生活安穩了,無法給予你持續性的刺激,也就無聊了。周遭環境幾年不變,枕邊人天天在一起,就有點膩了,你就不自覺開始在回憶中尋找興奮的因素,幻想另外一種可能性。就像是天天吃公尺飯,平淡無味。於是就幻想當初在街邊攤吃的那碗同樣平淡無味...

看過的書都忘了,那看書的意義何在?

小窩 我爬過一座山,見過山的人都說那只是乙個小山丘,但對乙個從沒有爬過山的人來說,我還是看到了山上不一樣的風景。乙個人的格局是一本書一本書和一種風景一種風景搭建起來的,後來也許我爬過很多高山,但最初的那個小山丘是我開始的地方,我真的忘了它在哪兒,它有多高,但感謝它曾經給過我的風景。 不是每本書讀了都...

讀過的書很快就忘了,那麼真的有必要去讀書嗎?

意淨心如 先問問自己讀書是為了什麼?比如為了明理,明理後依理而行 建議可以讀一段,認真想一想,在生活中怎麼做,為什麼要做,有什麼好處壞處,慢慢學一點,做一點,常久的積累,便進步了 墨曉漁 雖然說讀書總比不讀書的好,但是乙個月不到就忘得精光,還能保證知識可以內化成你的能力嗎?你付出了很多時間與精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