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是不是漢族的祖先?

時間 2021-06-02 14:09:16

1樓:國史拾零

這個問題,著名古史學者顧頡剛在『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理論中有所涉及。以下摘錄自顧頡剛《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

我很想做一篇《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把傳說中的古史的經歷詳細一說。這有三個意思。第一,可以說明「時代癒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

如這封信裡說的,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時有堯舜,到戰國時有黃帝神農,到秦有三皇,到漢以後有盤古等。第二,可以說明「時代癒後,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時只是乙個「無為而治」的聖君,到《堯典》就成了乙個「家齊而後國治」的聖人,到孟子時就成了乙個孝子的模範了。

我以為自西周以至春秋初年,那時人對於古代原沒有悠久的推測。《商頌》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大雅》說:「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又說: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可見他們只是把本族形成時的人作為始祖,並沒有很遠的始祖存在他們的意想之中。他們只是認定乙個民族有乙個民族的始祖,並沒有許多民族公認的始祖。

但他們在始祖之外,還有乙個「禹」。《商頌·長髮》說:「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帝立子生商。

」禹的見於載籍以此為最古。《詩》《書》裡的「帝」都是上帝。這詩的意思是說商的國家是上帝所立的。

上帝建商,與禹有什麼關係呢?看這詩的意義,似乎在洪水芒芒之中,上帝叫禹下來布土,而後建商國。然則禹是上帝派下來的神,不是人。

《小旻篇》中有「旻天疾威,敷於下土」之句,可見「下土」是對「上天」而言。

《商頌》,據王靜安先生的考定,是西周中葉宋人所作的(《樂詩考略》,《說商頌下》)。這時對於禹的觀念是乙個神。到魯僖公時,禹確是人了。

《閟宮》說:「是生后稷……俾民稼穡……奄有下土,纘禹之緒。」(按,《生民篇》敘后稷事最詳,但只有說他受上帝的保衛,沒有說他「纘」某人的「緒」。

因為照《生民》作者的意思,后稷為始事種植的人,用不到繼續前人之業。到《宮》作者就不同了,他知道禹為最古的人,后稷應該繼續他的功業。在此,可見《生民》是西周作品,在《長髮》之前,還不曾有禹乙個觀念。

這詩的意思,禹是先「奄有下土」的人,是后稷之前的乙個國王,后稷是後起的乙個國王。他為什麼不說后稷纘黃帝的緒,纘堯舜的緒呢?這很明白,那時並沒有黃帝堯舜,那時最古的人王(有天神性的)只有禹,所以說后稷纘禹之緒了。

商族認禹為下凡的天神,周族認禹為最古的人王,可見他們對於禹的觀念,正與現在人對於盤古的觀念一樣。

在這上,我們應該注意的「禹」和「夏」並沒有發生什麼關係。《長髮》一方面說,「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一方面又說湯「韋顧既伐,昆吾夏桀」,若照後來人說禹是桀的祖先,如何商國對於禹既感他敷土的恩德,對於禹的子孫就會翻臉殺伐呢?按《長髮》雲,「玄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又雲,「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是商在湯以前國勢本已發達,到湯更能建一番武功,把韋、顧、昆吾、夏桀打倒罷了。

禹是他們認為開天闢地的人,夏桀是被湯征伐的乙個,他們二人漠不相關,很是明白。

至於禹從何來?禹與桀何以發生關係?我以為都是從九鼎上來的。禹,

《說文》雲,「獸足蹂地也」。以蟲而有足蹂地,大約是蜥蜴之類。我以為禹或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當時鑄鼎象物,奇怪的形狀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動物的最有力者;或者有敷土的樣子,所以就算他是開天闢地的人(伯祥雲,禹或即是龍,大禹治水的傳說與水神祀龍王事恐相類)。

流傳到後來,就成了真的人王了。九鼎是夏鑄的,商滅了夏搬到商,周滅了商搬到周。當時不過因為它是寶物,所以搬了來,並沒有多大的意味;但經過了長時間的儲存,大家對它就有了傳統的觀念,以為凡是興國都應取九鼎為信物,正如後世的「傳國璽」一樣。

有了傳統的觀念,於是要追溯以前的統,知道周取自商,商取自夏,自然夏商周會聯成一系。成了一系,於是商湯不由得不做夏桀的臣子,周文王不由得不做殷紂的臣子了。他們追溯禹出於夏鼎,就以為禹是最古的人,應做夏的始祖了

東周的初年只有禹,是從《詩經》上可以推知的;東周的末年更有堯舜,是從《論語》上可以看到的(堯舜的故事從何時起,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左傳》是戰國時的著作;《尚書》中的《堯典》、《皋陶謨》也靠不住;《論語》較為可靠,所以取了它)。《論語》中二次連稱堯舜(堯舜其猶病諸),一次連稱舜禹(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又接連讚美堯舜禹(大哉堯之為君—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禹吾無間然矣),可見當時確以為堯舜在禹之前。

於是禹之前有更古的堯舜了。但堯與舜,舜與禹的關係還沒有提起,或者當時人的心目中以為各隔數百年的古王,如禹和湯,湯和文武之類,亦未可知(《論語·堯曰篇》雖說明他們的傳授關係,但《論語》經崔述的考定,自《季氏》至《堯曰》五篇是後人續入的。《堯曰篇》的首章,在文體上很可見出有意摹古的樣子,在宗旨上很可見出秉著「王道」和「道統」兩個主義,是戰國時的儒家面目)。

在《論語》之後,堯舜的事蹟編造得完備了,於是有《堯典》、《皋陶謨》、《禹貢》等篇出現。有了這許多篇,於是堯與舜有翁婿的關係,舜與禹有君臣的關係了。《堯典》的靠不住,如梁任公先生所舉的「蠻夷猾夏」,「金作贖刑」都是。

即以《詩經》證之,《閟宮》說后稷「奄有下國」,明明是做國王,它卻說成舜的臣子(后稷的「後」字原已有國王之義,《堯典》上舜對稷說「汝后稷」,實為不辭)。《閟宮》說后稷「纘禹之緒」,明明是在禹後,它卻說是禹的同官。又以《論語》證之,(1)《論語》上門人問孝的很多,舜既「克諧以孝」,何以孔子不舉他做例?

(2)《論語》上說「舜有臣五人」,何以《堯典》上會有九人?《堯典》上既有九人,各司其事,不容偏廢,何以孔子單單擷取了五人?(3)南宮適說「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可見禹稷都是有天下的,為什麼《堯典》上都是臣而非君?

(4)孔子說舜「無為而治」,《堯典》上說他「五載一巡守,群後四朝」,又說他「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不相衝突嗎?這些問題,都可以證明《堯典》出於《論語》之後(我意,先有了禪讓的學說而後有《堯典》、《皋陶謨》出來,當作禪讓的實證,禪讓之說是儒家本了尊賢的主義鼓吹出來的)。作《論語》時,對於堯舜的觀念還是空空洞洞,只推尊他們做兩個道德最高,功績最大的古王;作了《堯典》等篇,於是堯舜的「文章」都有實事可舉了。

從戰國到西漢,偽史充分的創造,在堯舜之前更加上了多少古皇帝。於是春秋初年號為最古的禹,到這時真是近之又近了。自從秦靈公於吳陽作上畤,祭黃帝(見《漢書·郊祀志》。

秦國崇奉的神最雜,名目也最詭。秦文公夢了黃蛇作鄜畤,拾得了一塊石頭作陳寶祠,實在還是拜物教。黃帝之祀起於秦國,說不定黃帝即是「黃龍地螾」之類),經過了方士的鼓吹,於是黃帝立在堯舜之前了。

自從許行一輩人抬出了神農,於是神農又立在黃帝之前了。自從《易·繫辭》抬出了庖犧氏,於是庖犧氏又立在神農之前了。自從李斯一輩人說「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於是天皇、地皇、泰皇更立在庖犧氏之前了。

自從《世本》出現硬替古代名人造了很像樣子的世系,於是沒有乙個人不是黃帝的子孫了。自從《春秋命歷序》上說「天地開闢,至《春秋》獲麟之歲,凡二百二十六萬年」,於是天皇十二人各立一萬八千歲了。自從漢代交通了苗族,把苗族的始祖傳了過來,於是盤古成了開天闢地的人,更在天皇之前了。

時代越後,知道的古史越前;文籍越無徵,知道的古史越多。汲黯說,「譬如積薪,後來居上」,這是造史很好的比喻。看了這些胡亂偽造的史,《堯典》那得不成了信史!

但看了《詩經》上稀疏的史,更那得不懷疑商以前的史呢!

2樓:

肯定算啊

可以查查三皇五帝,太昊少昊都是東夷。華夏部落聯盟本就包括黃淮中下游的很多部落,而不是只有炎黃兩家(到處竄的半游牧部落能有多少人,頂天能有上萬?)。

按百家姓起源往上算也有不少跟炎黃沒關係的原始姓氏

在西元前2023年---西元前2023年,蒙古熱河遼寧地區的紅山文化,有龍圖騰崇拜,有玉豬龍 、玉龜、有商朝淵源,你能說他們跟漢人沒關係?

離現代近點的例子商朝和後來的秦國趙國往上算都是東方部落的後裔,而楚國更是祝融後裔。

真要較真,燧人氏、有巢氏和女媧娘娘的直系後裔還真不一定炎黃呢。

個人感覺之所以從三皇五帝變成炎黃子孫,只能說是兩周八百年姬與姜,以及兩漢幾百年遍地劉影響太大了,屬於君權神授的宣傳結果。

ps:就算滿清的時候也沒整天研究漢人祖先,漢人血統純不純,怎麼到了後清針對起漢人血統來沒完了。

3樓:始試

題主不帶這麼轉進的。

蚩尤是中華民族祖先的神之一,你沒看錯,說的是中華民族,不是窄義的漢族。

蚩尤是有較高文化的商(東夷)社神,文化落後的西周克商,盡力詆毀東夷,包括社神。

但是先進文明是擋不住的,一方面周詆毀同時也在使勁吸收,另一方面東夷文明也南傳到苗,蚩尤就被苗崇拜,這就誇跨出漢族概念了。

楚也是接受東夷文化,甚至是東夷後裔,;古齊魯大地作為東夷原生地,一直有濃厚的東夷文化氣息;比較難想象的是秦也是東夷的一支西遷而來。

這麼,看來輝煌,自關隴發家的西周文化,最後竟成東夷文化的甕中之鱉,化在東夷汪洋大海之中。

作為東夷社神的蚩尤,雖然被周人貶的可以,細論起來,地位自然不能低。因為中華文化實在商,周的文化落後性,注定它即便後期有所成就,也只是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了一點點貢獻。

沒聽說過蚩尤就是炎帝的論證?——傳說體系本身就因為商周東西文化衝突而充滿矛盾,讓人頗有開腦洞空間。黃帝本是天帝的某個版本代稱,後演化成歷史,天帝代稱就成泰帝。

蚩尤實際上大概是和商關係密切的東夷文化的社神這類,西邊的周滅了東邊的商後,可勁的貶低商,包括神,不限於蚩尤;共工、鯀都因此得惡名。戰國漢初軸心時代把一些神話上了書本,加工成歷史,為構築大統一論述服務;二千多年後更被用來服務同一使命。

現代人比孔子強的地方,是可以認真談談商,再往上就算了,大都是些神話演變來的東西。無稽之談,當真就輸了。要談,就拋開假歷史,直接談考古的彩陶,黑陶文化,大汶口,堯城……。

掉書包,並非開腦洞。

漢族祖先的朝鮮族?

滿姑娘 以前偶然在書上看到我這個姓最早進入北韓是宋代。貌似這個姓一般都是文人使用,因為不是很純粹的北韓族姓氏所以頗為奇怪來著。大學時期班裡有段時間流行說家譜有意識的是南方同學普遍有家譜但東北同學基本沒有家譜之說,可能是戰火原因吧。作為較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這個姓氏古代寓意是很讓人記憶猶新的不管後續繁...

中華民族本意是不是指的漢族

一世之尊 真正為了國民團結應該是這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有中華民族及各個少數民族組成的國家,不以民族區分每個國民具有相同的公民權力,這才是實行國民團結的方法。而不是現在只要是中國國民就歸屬到中華民族,誠然中華民族不等同於漢族,但是把一些信仰,生活習慣,外表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民族把他們歸屬為中華國民很...

計畫生育是不是導致漢族人口銳減?

希望有個計畫生育2.0版本。採用分級制度。窮人醜人低文化者禁止生育或者大額罰款。小康家庭過了考核標準可以生一胎,超生小額罰款。中產家庭高學歷者可以2 3胎,鼓勵生育。上層階級高富帥白富美隨便生。 金雷 其實少數民族也是實行計畫生育的好像是允許兩胎 當然還有有人多生的到絕大多數還是最多兩胎 其實計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