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唱藝術,為什麼入坑京劇的會有上癮這種現象?

時間 2021-06-02 10:41:17

1樓:你我鴻雁兩分開

聽戲其實就是乙個完善自身的過程,越聽越愛。戲曲是綜合藝術,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總有一樣,會讓你為之感嘆並且深愛,我典型的被唱弄入坑的,不僅限於京劇,我對越劇也如此,當然不排除,始於顏值的膚淺(我覺得很正常 )。

京劇多的是家國,對映不同時代意義,當然也有其他意義,但由於形成的特定時期。越劇多的是江南靈秀,才子佳人之情,年輕的我們心中有憧憬,讓我們有共鳴了,那麼就會一直愛下去了。

好的東西,值得被反覆品味。有些劇本,看幾十遍都不會覺得厭棄,例如京劇《鎖麟囊》,《失空斬》,《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越劇《梁祝》,《紅樓夢》,《西廂記》等,這些我都看了真的不知道多少次,每次有每次的收穫,就像四大名著,你怎麼讀,都不會厭。

2樓:滿載而歸

忘了在那本書上看到「所有能夠引起人快感的東西都會使人上癮。」大概是因為京劇使我耳朵極度舒適,所以上癮?

好吧!上癮的源頭是某一天忽然想聽一下大名鼎鼎的《鎖麟囊》於是開啟了b站遲小秋女士16年春晚《鎖麟囊》片段。然後我發現我停不下來了(無奈攤手狀)。

遲團這種人美唱腔好聽的姐姐真的沒有人不喜歡。上癮就上癮吧。安安心心在坑底躺平。

來都來了,康康我們遲老闆的美貌吧!

3樓:陳知節

我個人說個自己的角度吧。

因為京劇每聽一遍都新鮮,因為它太難了。我就聽同一段錄音,聽無數次,跟著唱的時候還是不能做到百分百同步,總會發現某個字音自己沒掌握住。

還有就是藝術處理非常精緻,簡單說就是每個字都有很多處理,導致你一遍聽下來總會有沒消化到的,再聽一遍又能發現驚喜。

有一點原因是這樣吧

4樓:甜楠

興趣使然,京劇一場戲有幾十個版本,一首歌頂多有個改編版,當然是京劇聽不膩了,每一場都有不同之處(我把鎖麟囊至少聽了十遍全本的

悄咪咪說一句,我的歌單基本上三個月不添新歌,能迴圈一整天

5樓:江南今何在

對於我來說,京戲是一場又一場有關於聲色光影的盛宴。

那種浮光掠影的美太打動人心了。

還有乙個點是:戲詞很美,很有韻味。

戲文戲文,戲好,文也好。

我實在沒有辦法拒絕。

6樓:

首先,京劇很美也很中國,京劇各個流派的經典劇目演唱了200多年了,這種演唱積累的高度足夠吸引人,而且各個流派演唱的味道不同,總有一款適合你,這種味道其實就流淌在我們自己血脈當中,上癮只是京劇啟用了它而已。

其次,京劇的保留曲目不多,很多戲迷和票友也會唱,而且京劇演唱每次都是直播,聽的就是演員的功力,唱到精彩處,叫好聲此起彼伏,唱的不好噓聲一片,而且節骨眼把握的特別好,所以京劇的帶入感比較強。

再次,京劇是劇場藝術,可以在劇場裡找到一群和你有相同志趣,審美高度的人,有一種靈魂相近的感覺。「一旦愛上,就是一輩子」(借用瑜老闆的原話)。

最後當然就是角兒的魅力,京劇對演員的要求極高,這些藝術家們的顏值、氣質和才華有別於其他藝術,足夠讓人上癮。(加個圖,吸個顏值,不做比較,每個藝術家們都值得尊重,京劇圈開撕比較厲害,這估計也是上癮的表現 )

7樓:聚鎂Art0X

流行歌曲流行一時,很快就會有新的歌曲替代,不具有反覆品味的意義。而戲曲就不一樣了,它的曲調製化多樣,又含有故事情節,真正懂的人會多次品味。每次都會有不同的領悟。

同樣是老牌樂隊唱的都是老歌,為什麼野孩子那麼受歡迎水木年華卻被吐槽油膩?

蔣三不 風水輪流轉。二十年前水木年華火的時候,野孩子在哪還不知道。以前洋氣的,現在覺得土 以前土的,後來又覺得洋氣。路燈下的小女孩不是又火了嗎? 朱古力 水木年華在早年就成為了以校園民謠為口號的頂級流量地位,但這些年,就真的這幾首歌,時代有原因,但他們自己真的沒問題嗎。不思進取是必然的。而野孩子,你...

同樣是藝術,為什麼有的畫家長大以後才開始學習繪畫,但是頂級演奏家都是從小開始培養的?

九個切分 視覺是空間的藝術,聽覺和肌肉控制是時間藝術的範疇,視覺包羅永珍且消極的,聽覺是零散的積極的。所以樂器練習的難度是要比繪畫大些。 青騎士 演奏家 不是作曲家 是以表現為主,技術優先,練琴這個需要變成肌肉反射那種效率才可以上台的。對應繪畫應該是專業宮廷畫師,完成領導要求作畫沒有個人創作那種。誰...

為什麼同樣是對 艦隊 Collection 的抄襲 模仿,玩家對 戰艦少女 和 艦娘國服 的態度和評價截然相反?

sakana 這兩個性質完全不一樣。戰艦少女是中國人自己的畫師,自己的地圖,與艦娘不同的手機端,一樣的只有玩法。並且戰艦少女是世界戰艦,艦娘只有日本船。所以只算山寨。並且戰艦少女受到了不少好評。甚至有不少日本玩家來玩,nico上還有直播賭船的,有調侃說別人家的艦娘比較好玩 艦娘私服,純粹就是把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