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審美觀念是如何產生的

時間 2021-06-02 05:07:06

1樓:迎接

不知道。

我看到有人回答提及嬰兒無審美,其實是錯的。

如果日常仔細觀察可發現,嬰兒對面相端正柔和的人會表現出明顯的偏好和注意力跟隨。同時我記得很久以前看到過國外有紀錄片專門做過這方面的調研,樣本有多大、可靠性如何我無法考證。但這種現象日常生活確實可以觀察的到。

這個審美傾向應該是物種基因遺傳的結果。

由《森林之子》提乙個極端的假象實驗:將一批嬰孩分別放入不同的自然環境,如森林、荒漠、山野、河岸、甚至火星(假設能存活且無致命危機),那麼他們會不會對某一類「美」產生共同認可。我覺得還是有可能的,只是無憑無據。

這是最本能的審美觀念。

其他的在社會活動和群體意識中形成的審美偏好,多少帶一些功利性。

即對我有利的被潛移默化成我認為美的,反之是醜的。

這種融合入又提煉出的審美觀,適用但也短暫,隨著社會發展不斷的在變遷。

另一點佐證是:人類對一些『無利益紛爭的,甚至無確定意義的』景物事上比較容易達成一致的審美取向。

2樓:qing

我認為審美是與人的五感相聯絡的,不僅僅是視聽,還包括嗅覺味覺和觸覺。好壞的標準無法定義,但我還是魯莽的認為審美必須「多審」。就好像一位美食家,如果未能盡其所能去嘗試人間美味那他對一款食物的評斷恐怕沒有太大的說服力。

所以如果說審美觀念是「產生」的還不如說它是被生活有意或者無意的「累積」出來的,淺見。

3樓:三十度

一開始沒有審美,人靠著本能體驗萬物。

後來有人發現:

肌肉發達的男人能更好的保護自己,所以女人對「肌肉發達」產生審美符號。

胸大屁股大的女人能更好的生養後代,所以男人對「胸大屁股大」產生審美符號。

可以說,審美是非功利的體驗,但從功利性發源。就像問題描述的人生下來知美醜,因為根據古人的經驗:五官比例失調的孩子殘障率更高,五官端正則象徵著基因優秀。

在古代刺耳的聲音象徵不安、警告或有東西正在死亡,娓娓道來的聲音則說明當前環境安全和平。

一切對我有利皆為美,一切對我不利皆為醜。這就是審美觀念的起源和規則。

至於豐滿美還是骨幹美的問題。已經脫離了「有利生育」這個低階的生物性收益。轉變為「誰影響力大誰就美」的社會性收益。開始和文化糾纏在一起。

但形式無論怎麼變,規則照舊。

如何培養孩子的審美觀念

阿不 我讓兒子自己從優酷裡選動畫片,他全都選了國外的經典動畫,造型,配色,語音,用詞,都是特別符合他的年齡。我想其實孩子自己有審美,就像人的本能。 大敏敏 審美,是一種環境的薰陶,不是硬教來的。古有三代以內無貴族,意思就是爺爺是貴族,爸爸是貴族,兒子的孩子才可能是貴族,說白了,就是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乙...

人類的審美觀念是怎樣形成的?

Sabina 原始人類的裝飾觀念我覺得來自於 1 人類對新奇事物感興趣的天性 審美原則我覺得來自於事物對人類的危險程度,就像早期人類知道蛇是很危險的,那麼關於蛇的形象和顏色都會被認為是 醜 的,花花草草等沒有危險的事物被人們喜愛,這便形成了早期的心理反射性審美 2 符號意義 這與現代人一樣,只是在原...

在承認每個人審美觀念不同的前提下,如何判斷一部電影是否為 爛片 ?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體會真正好的東西時,縱使感受的程度和方向不同,但自己的那個的 哈姆雷特 始終能留下形狀不同的震撼和感動。 豬小熊 我的觀影觀特別樸素,就是故事講清楚了沒?講齊整沒?別給整啥情懷啊手法啊暗喻啊有的沒的,一部電影基本的故事都給觀眾講不清楚邏輯都擺不明白那能叫啥好電影? M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