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浪漫主義和社會現實中認清自己?

時間 2021-06-01 23:18:32

1樓:焦元騫

現實的社會中,不可能找到理想的。真正的勇士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仍然熱愛生活。現實社會的愛恨交加,所有都是相對的,有愛就有恨,有善就有惡。

厭惡社會,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接納不了自身的惡,只是我們從來不讓顯示出來自己身上有這一部分罷了,比如如果你厭惡自私,那麼你決不允許自己自私。如果你自己自私的話,你會恨自己,所以就是,如果你厭惡的部分,如果真的就是你做的,你會如何對待自己呢?你也會恨不得把自己殺了吧?

我們所有的不能接納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所有的惡背後其實都有自己的原因,比如我們去觀察那些犯罪份子,他們的童年的經歷都出很悲慘的,也就是所有的看似的惡,都是因為他們曾經沒有得到的愛。所以有人說,如果你看得足夠的深,你會對這個世界充滿慈悲,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沒有壞人,都是缺乏愛的人。

如何愛自己呢?你能接納自己的長相嗎?你接納自己的現在的掙錢的能力嗎?即便自己很無能,你能愛自己嗎?如果我們真的能愛自己了,你也會發現你能愛這個世界了。

你我都一樣,發現真的不能接納乙個「不好」的自己,那麼如何解決呢,可以通過心理學的一些方式來重新建構對自己的認知,重新去揭開自己的內心的痛苦和悲傷,然後去愛自己,去擁抱自己。看一些身心靈的書籍等等。總之,開始對於自己內心的了解吧。

除了自己以外,外面沒有別人,這個世界都是我們的投射。——這句話太抽象,可能無法相信。你也不必要相信任何的人,只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驗證就好了。

相信你會發現超越了這個世界的愛,這個部分一直在我們的內心等著我們。

2樓:司洪亮

這個題目好,只是不知道如何講才好。示例可好?

「先來乙個美學小引:

(1)史詩創造這樣一種思想:現在本身是無,它甚至不僅是過去和未來的永恆的分界線,而且還是應該經常加以填充的、把永生和無常分隔開來的裂口……這就是巴黎的秘密的普遍意義。──(神聖家族第五章始)

(2)阿~哈!──,依娜莎……──田光善」

吾與城北徐公熟美耶?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真是太好了(好得不能再好了)!──馬克思(注釋語)

(1)馬克思《神聖家族》摘(2)的出處就不講了,自然該知道者必知道。

馬克思都知道,但第一段美學小引不是他寫的,大概是什麼鮑威爾的大作。馬克思是否可定義為浪漫主義者我不好說,但至少是富有浪漫感的。至於(2)嗎,至少我聽到其講話的時候是覺得有浪漫的。

今我將兩者摞在一起,似乎就更有浪漫的意味了。馬的著作裡說:愛情唯物主義者。那麼我是個什麼者呢?這就到上正點上了,即繞到認清自己的問題上了。

是否說明我也是乙個浪漫主義者呢?依娜莎是人還是名詞,我算是唯物主義者還也是候心主義者呢?不繞了,直接了當的說我即是唯物主義者又是唯心主義者才對吧?

第乙個美學小引是純粹理性的聲音,而第二個美學小引我覺著年至少不在馬克思之下,因為那才是真正的美學小引呢!

讀者盆友們如果覺著不過隱,話就自己圓,我就說這麼多,在心裡默默的想,管保收穫不會小。至於我的自我評價是否有道理,需要大家評說!

哲學家和有完整世界觀的精神病人有什麼本質上區別?

尼采瘋了,世界著名哲學家!

如何在浪漫主義和社會現實中認清自己?

這個個人自清這個問題,乙個人要認清自我,依照某種觀點,例如哲學的觀點,事實上是很困難的。這裡的現實, 在哲學意義上應該是無論在社會或是在自我或還是其它什麼範疇中,都是運動的,因此這個自清的問題我們只能講在當下,但是哲學的這個當下是很難確定的,因為時間在人的精神中也在人的生活實踐即在非精神中要把握之事實上是極困難的。不過還是在實踐之中,還是在事實之上我們把握一定時長的範疇是可能的,否則,似乎現實中的事物就不具在確定性了,那就真的是看山不是山,看樹不是樹了。

我們是否真實存在?

這個問題也不好說。或許我們只是精神記憶像是空間存在「過」的樣子而己吧。這也就是說我們其實就是記憶之中的存在而己。

那麼如果假如我們是沒有記憶的話,我們感覺到的自我就是一串運動著的煙霧好似也不是不可能的。

哈哈,尼采不神精病才是怪事!

哲學是不是真理?

對尼采來說應該是真理,因為他因為哲學得了神精病。但就一般即更為普遍性而言則哲學未必是真理。我們或許可以哲學不是真理,但哲學可以發現真理。

總不能把話說死,不然你讓哲學家們怎麼活啊?

所以我決定以後還是有事說事,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又何苦呢,若再將自我學了尼采,咱又不是哲學家,沒人管沒人問的,那才悲催呢!之所以,保護哲學家吧,保護哲學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我們同屬乙個人類命運共同體!

3樓:

浪漫與現實並非是一對反義概念,浪漫的反義應該是死板(古板、呆滯等),現實的反義應該是理想(夢想、希望等)。但是,通常大家都這麼把浪漫與現實放在一起相提並論,這是因為大家把浪漫的理想用浪漫替代了。

存在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是自身能力、努力與環境機遇,由此這個問題實質上變成了,分析和判斷相對於實現理想,自己的先天(今天之前)能力、後天努力與機遇的匹配情況,這樣看問題應該會更清楚一些了。

4樓:

大多數的人都會有這個過程吧。

年輕的時候看多了理想浪漫、武俠豪情,總想著去完成一番大事。

到了一定的年紀,有了些生活經歷,又覺得自己很無力,社會竟然如此的不堪。

這些都有個過程,都需要經歷,需要思考。

等再過些時候,有了更多的生活經歷,可能又會覺得社會雖然不太好,卻也並沒有那麼不堪。

這時候對自己的定位會更準確一些,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認清了自己。

這時候不會腦子熱著想去幹一番大事,而是會想著完成手頭上的事情並盡力做到最好。

那還要不要去做大事?或者說去實現夢想或目標呢?

要還是要的,但一定會從小事做起,逐漸做好並完善,積少成多,徐圖大事完成、理想實現。

如何在浪漫主義和社會現實中認清自己?

跟著生活走就對了,這本就是人變得更成熟的過程。

如果經歷了諸多仍然無所悟,那往往會在面對而不接受現實的痛苦中,被社會所淘汰。

5樓:千沐紫

如果把眼光放在當下或者只關注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肯定是會感覺越走越覺得迷茫的。因為你看不到這個世界的執行,也更對社會的評價會有更大的偏見。

我的意見是,多觀察別人的作為和評價,多思考與外界的比較後的抉擇,不要將暫時的評價和想法就斷章取義,學會把一切作為一面鏡子,隨時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決斷。

再說浪漫主義也是人們通過對社會和世界的觀察和覺悟而想出來的,社會再殘酷和現實,個人也有選擇去決定自己的看法和作為,看清了真相,不應該更沮喪,而是對生活和人生更有目標和動力。沒有挑戰的生活可能更無趣,社會的現實感的確隨處可見,但是只要自己內心有信念和感情,不要被別人的影響而覺得失敗,而是更要越戰越勇!

美國文學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的寫作特色是什麼?

聞人異 以下內容,引自山東人民出版社張維青 高毅清主編 中外藝術史要略 浪漫主義作家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制度,批判現實的黑暗 浪漫主義文學強調創作的絕對自由,反對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要求突破文學描繪現實的範圍。浪漫主義文學偏重於描寫自然風光,不滿資本主義文明和現實,高舉回歸自然的主張。在藝術特點上,浪漫...

在文學上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有什麼聯絡嗎?

聞人異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都既是一種創作思潮,又是一種創作風格。他們的聯絡在於 從創作思潮而言,同乙個作家,可能同時經歷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鼎盛階段,乙個人就可能兼有浪漫主義時期和現實主義時期的作品,比如說雨果 從藝術風格而言,一部作品也可能兼有浪漫主義的幻想和現實主義的深刻,比如說普希金的 葉甫...

自己如何排解初入社會現實和理想的巨大落差而產生的壓力?

秋實 其實你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面臨 任何階短都會有現實和理想的巨大落差 可以分解成兩個問題 1 為什麼會產生落差?預期管理 2 如何彌補這塊落差?分解目標並堅定執行 先說說 預期管理 就拿畢業求職來說,希望畢業簽約中上水平的單位,而實際只收到中等水平企業的offer,兩者之間的對比差異就造成了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