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有平翹舌音之分嗎?

時間 2021-06-01 16:46:06

1樓:四邑漁農牧工商總

近代西方傳教士往廣州傳教,所編寫的拉丁化聖經以及廣州話教材明顯有舌葉音和平舌音的對立,但對立情況與北方官話不同,廣州話是莊組字同精知章組對立,即精知章組字合流。北方官話是知章莊組字同精組字對立,即知章莊組字合流

2樓:Icenowy Zheng

作為乙個在廣州讀高中、痛苦的學粵語(據說在外地人裡已經很好了?)的Shantonese,我只能說:沒有。(中古精知照三系真的合流了。。。)

還有你去看看粵語拼音方案,也沒有區分的。。。

但是這個音讀/s//s`//s\/(大概是這樣吧。。。我不會X-SAMPA,只會IPA)似乎取決於韻母。反正後面跟/i/的情況讀/s\/或/s`/

3樓:以巳

首先分平翹舌這個說法就不太適合,應該說是分精照,精組在北方話裡為平舌ts ts s和舌面t t (只拼有i的韻),照組為翹舌t t ,粵語裡我只發現桂北義寧平話有翹舌音,還不一定保證是不是記錯或者受湘語影響。粵語兩支——平話和白話,兩者的韻母差別大,但聲母卻可以相互影響。①東部,廣府白話為代表,精為ts ts s,照為t t ,後來合併為t t ;②中部,勾漏白話情況為精組ts ts與端組合並為t t,s為θ,或者ts ts s都合併為θ,四邑白話(我不太認為其代表方言台山台城話為粵語)情況則為端組t>,t>h,精組補空ts>t,ts>t ,s>θ,照組有可能補精組的空變平舌,勾漏和四邑不合併;③平話,原照組多為t t (與韻母拼合沒有限制),桂南地區一般t t與ts ts合併,s變為,資=之,清=稱,衫≠三,白話邕潯片(其實可以併入廣府片)受影響也是如此,還有欽廉片(除兩城實為邕潯,其他鎮村我認為為平話);④平話融柳片保持精組ts ts s和照組t t 分立

從漢越語來看,十世紀時的粵語知莊還是翹舌。莊組止攝是後來師韻的來源之一,說明初期的知、莊、章都是分立的(莊為,知

三、章為i,桂北平話知三併入端)

4樓:

答案是乙個參加過粵語朗誦培訓的澳門dd和我說的,大概的意思是:

以現代標準廣州口音而言,是有平翹舌之分的。不過不論是字,還是平舌與翹舌的發音位置,與北京方言(普通話)都有明顯的區別,所以,其實用平翹舌來稱呼粵語中不同舌音位置的卻別也是不準確的。

5樓:譚樊馬克

看什麼片區。準確來說不是平捲舌對立,是中古的照二照三對立。就是說,普通話平捲舌區別的字,在粵語某些片區也有讀音不同,儘管和普通話的「平捲舌」音色很不一樣。

如四邑片,新會話,曾讀t聲母,徵讀ts聲母。前者是普通話的「端」聲母,後者是普通話的「曾」聲母。

如果是粵海片(代表是廣州話)過去百年是有對立的,前和纏等對立,前者近似於舌尖音,和普通話、英語的c、ts差不多。後者是舌葉音,和英語的ch差不多。

目前嚴重混淆了,有的人全都是/ts/,有的人全都是/tS/(s就是英語sharp那個sh)。當然,廣州話的/tS/是沒有圓唇傾向的,順德、南海會有一些,如詩讀若書。

英語sh圓唇很顯著,所以sheep很多人聽來就是漵浦。

為什麼有很多區分平翹舌音的人把 束 念成 s ?

祁清籟 類似的還有 暫 有人讀平舌音,有人讀翹舌音。而且大家都分平翹舌。因為這一類字的平翹舌在新舊規範之間存在出入。有人受舊規範的影響深一點,有人則遵循新規範 或者他們乾脆就是新規範所刻意遷就的物件 彩雁lcy 這個音,很多人也會在不經意中唸錯,主要是意識上沒有注意,如果自己平時平翹舌音區分得了的話...

為什麼有些字加上偏旁後拼音的平翹舌音會變?

江漢思歸客 寺屬邪母,詩屬書母,侍恃時屬禪母。邪母與端知章喻四關係密切是事實。其實諧聲平翹混更多的在於照二歸精,例如宗聲有崇,左聲有差。如果從平舌推廣到精組,題主舉的前兩組也是現成的例子 爭聲有淨,而青從生得聲,生聲還有旌。照二與章的例子也是有的 束速,少小等等。韻尾方面混得比較少 即使考慮已經消失...

普通話推廣時為什麼對於平翹舌音區分的重視度要高於前後鼻音?

遙遠 個人感覺是因為翹舌音在南方很多地區完全沒有。這樣的話不會翹舌音的人是很容易分辨對話中的翹舌音的,只是自己不習慣那樣的發音。但是前後鼻音則不用,很多南方地區這兩個音是混用的,在這種語言環境中,聽說方都是完全意識不到自己什麼時候發的是前鼻音,什麼時候是後鼻音,然後導致成年以後要分辨它們就及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