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評孟浩然的詩 韻高而才短 中 韻高 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6-01 16:14:52

1樓:奮鬥小青

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翻譯為: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2、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隻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琵琶仙·中秋》;翻譯為: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雲間的月亮,卻為何時圓時缺。今夜裡,金風送爽,土花映碧,畫欄桂樹懸掛著一縷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瑩透澈。

誰知道,這好天良夜,卻讓人憂愁,讓人悲咽。孤身隻影,怎麼可面對舊時明月。3、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

偏只到、涼秋半破,鬥成雙絕。有物指磨金鏡淨,何人拏攫銀河決?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

出自宋代史達祖的《滿江紅·中秋夜潮》;翻譯為:滔滔江河歸大海,而海水的潮漲潮落,皆與月亮的圓缺有關。偏偏只等到,過了半個秋天的時候,拼成明亮的圓月和壯觀的潮水。

這時,月亮好像經過什麼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後,越發顯得明亮澄圓。江潮到來就像銀河被人挖開了乙個決口那樣,奔騰而下,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宮中的嫦娥。4、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出自唐代曹松的《中秋對月》;翻譯為:中秋節這天天空澄碧、萬里無雲,人們都在正看從海上冉冉公升起的月亮。

直到天邊外面再沒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為一家人放光明。5、砧聲送風急,蟠蟀思高秋。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

收拾淒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倍覺不勝幽。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出自宋代公尺芾的《水調歌頭·中秋》;翻譯為:

中秋的時候,擣衣聲混雜著風聲,蟠蟀好像在思索高爽的秋天。我面對著這樣的景象,是不會學宋玉去紓解悲愁的。把淒涼的心意收拾起來,給每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1346434個酒樽裡都倒上美酒,內心更加覺得抵不過這樣的幽靜。

明月掛在南樓正是我覺得充滿情趣的地方所在。

2樓:黃粱

蘇大鬍子這句話,可以綜合其他批評家的言論來看。

孟浩然的詩以靈氣取勝,常有神思妙趣,故而得與王摩詰並稱。

皮日休對其妙句與古人佳句進行對比,言其神韻,可謂獨到:

北齊美蕭愨,有「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先生則有「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樂府美王融「日霽沙嶼明,風動甘泉濁」。先生則有「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謝眺之詩句,精者有「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則有「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此與古人爭勝於毫釐也。

——《郢州孟亭記

故標榜神韻說的王士禛對孟詩《晚泊潯陽望廬山》有評: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詩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分甘餘話》

宋人口中的韻又常有「韻味」(有餘味)之意,從孟詩中不難看出頗有含蓄蘊藉之筆,比如我個人最喜歡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嚴羽的《滄浪詩話》亦曾言道:往往點染空靈,筆意在若有若無之間,而蘊藉深微,挹之不盡。

故而蘇軾所言韻高即是在此。

至於才短,因為宋人以學問為詩,孟浩然詩中內容過於單調,題材常禁錮於隱居閒適與羈旅愁思之類,相比才高者如蘇軾,自然說他才短了。

張戒在《歲寒堂詩話》也贊成了蘇軾的看法:

子瞻雲浩然詩如內庫法酒,卻是上尊之規模,但欠酒才爾。此論盡之。

總的來說,孟襄陽詩作內容過於單薄,不免窘於篇幅之累,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這類氣象渾健的作品還是比較少。

故而蘇軾所言才短即是在此。

孟浩然的詩水平如何?

已登出 其實現代知乎上能有幾人真正夠資格去評價古人的詩,尤其是這些極富盛名的佼佼者。文無第一,孟浩然的詩對我而言朗朗上口且閱讀時感觸極深,一直覺得他是個發自內心喜愛山川河流,同時又熱愛家鄉的優秀田園派詩人。他的詩能以短短幾句構造出富有感情的風景畫,這就足夠體現他在遣詞造句上的造詣了。至於末流,這不是...

《示孟郊》是孟浩然寫給孟郊的嗎?

這是個好問題。首先,示孟郊 的確是孟浩然的詩,再者,這首詩肯定是寫給孟郊的,要不就不能起這個題目。但此孟郊非彼孟郊 不是大家想當然認為的韓愈的朋友孟郊。孟郊具體是誰?是不是孟浩然有個兒子叫孟郊?不敢肯定。從詩意看,大概率不是寫給兒子,而是寫給一位隱居友人的。所以,不能根據陸游寫過 示兒 就認為 示孟...

有哪些較好的詩評 詞評作品?

剡溪雪 近期翻閱 夜航船 這本書雖說是本文化百科,但裡面的詩評著實不錯。敖陶孫評 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風流自賞。鮑明遠如饑鷹獨出,奇矯無前。謝康樂如東海揚帆,風日流麗。陶彭澤如絳雲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風自笑。韋蘇州如園客獨繭,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