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字的讀音?

時間 2021-06-01 15:41:28

1樓:

《廣韻》「攜畦」,戶圭切,按規律普通話應讀成hui2。不過元代《中原音韻》「攜畦」已經脫落了合口成分,跟「奚兮蹊」同一空,「畦攜」韻母讀i不讀ui,跟「季遺」韻母讀i一樣,都脫落了u(文言「遺」表示饋贈時讀如「位」,保留了u)。《中原音韻正語作詞起例》第17條還提到「桂為寄」,說明中古蟹止三四等合口字(一般是韻圖四等)確實有脫落u的。

現在有的地方姓氏「惠」讀成「系」也是一樣的變化。

《中原音韻》「奚兮畦攜蹊」按規律普通話都應讀成xi2,但現在讀得很亂, 「奚兮蹊」xi1,「畦」qi2,「攜」xie2,後二字的聲母韻母都不一樣了。南宋《示兒編》「聲訛」有「以畦(攜)為葵」,說明當時「畦」已經有讀如「葵」的,現在粵語「畦攜葵」同音,與《示兒編》提到的一樣,只是官話「畦」讀如「葵」之後合口成分又脫落了,就變成了qi2。

福州「攜奚」hie2,「桂寄」gie,普通話「攜」xie2讀音看起來跟福州很像,不過普通話的ie除了來自入聲字,主要來自蟹

二、麻三以及個別果攝字。有可能普通話這個讀成開口的「攜」來自乙個二等讀如「鞋」的音:hiai>xie,也可能直接從四等齊韻變來:hiei>xie。

2樓:金銀銅鐵瓦石土

這個字是匣母齊韻合口字,如果正常演變應該讀同「回」ㄏㄨㄟˊ,如果像「季」一樣脫去合口就是「兮」ㄒㄧˊ,所以這是甚麼野雞啊!

3樓:Eric Liu

sapereaude 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我補充一下大陸這邊的情況。

國家語委/教委/廣播電視部在 1985 年 12 月 27 日發布過《普通話異讀審音表》,對很多異讀字詞進行了整理。到目前為止,這個表依然是大陸普通話讀音規範的最新的法定標準,所有詞典也是依照這個表的規定修改出版的。

在這個表裡,規定「攜」的讀音是 xié 而且是「統讀」,即取消文白異讀,統一念成「鞋」音。

表的全文可以參照這裡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

4樓:sapereaude

2/關於漢語系語言當中,有些字有讀音跟語音 (文/白音)並存的現象,煩請移駕

至下列這個問題。該題題目雖是因閩南語提問,但在我答覆的前半部,是就漢語系語言,

包括北京話,在這個文白異讀的現象作了一些簡單介紹

→ 布袋戲的口白聽起來為什麼和台語歌,台語電影的發音不一樣? - 台灣

3/另外,下列這個鏈結問題,是針對「攜」字音所提問。裡面亦就「國語」(或稱「普通話」)

這套經過人為標準化之後推廣的這一支漢語,以及語言標準化的一些概念所做的介紹

→ 為什麼「提攜」在台灣讀「tí xī」? - 語言學

煎 字的粵語讀音與 今 字的普通話讀音有何區別?

粵語韻腹韻尾分得開,拉的長,i扁,n緊。煎粵音聲母讀tc ts tsc都可。普通話韻腹韻尾有均勻滑動,韻腹響,韻尾弱,i自然,n鬆散。形象地說,普通話圓滑隨和,粵語稜角分明。 以成 國際音標如下 中派 廣州話 煎 tsi n 55或53 新派 廣州話 煎 tsi n 55 普通話 今 tin 55 ...

日語中 日 字讀音是否有規律?

tachitsuteto 古漢語中 日 讀 i 後來,這個音逐漸向著 i 和 i 兩個方向演化。比如普通話中的 二 顯然由 i i i 演變而來,而在南方某些地區,二 讀作 ni 顯然由 i 演變而來 順便說一句,ni的片假名就是這麼來的 人 在日語中有 din 曾經讀 i 與 合併之後就都讀 d ...

粵語的 重 字讀音的幾個如何區別?

荷達 重 字在中古時期有三個讀音,乙個是平聲,乙個是上聲,乙個是去聲,該字是全濁的澄母字。普通話由於 濁上歸去 的演變,其中上聲那個音併入去聲,而廣州話此字並無進一步的 陽上作去 演變,所以還是三個讀音,普粵對應出現二對三。粵語讀cung4 陽平 對應普通話chong2 陽平 用於重複,重新,重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