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理解王陽明先生的 鏗然舍瑟春風裡,點也雖狂得我情 ?

時間 2021-06-01 14:27:49

1樓:擺渡人

看得有點暈菜,《論語》有:「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提及四等人:中行,狂,狷,鄉愿。

此處「狂」是否多指避世不仕,輕視庸俗的人?畢竟詩仙李白曾自述為「我本楚狂人」。

2樓:聽雨駐心亭

這個不要僅僅文字上去理解,用心去感受就知曉了。

前半句是孔子問志時曾點的言行,這句話雖然描繪的是人生活的閒適狀態,但和當時社會狀態明顯相對,可以看到曾點的理想志向是為了天下大治後的閒適生活,有聖賢的志向,又行為灑脫不拘束,鏗然舍瑟啊。。。。有狂者的胸襟,後半句就是欣賞的意思了,先生以此來說明欣賞曾點行為不偽其心,雖狂但心中灑脫,有成聖的種子

3樓:hellowsky

談曾晳之志應該從其鼓瑟開始。

鼓瑟,知樂也。

樂者,所以修內也。

曾晳鼓瑟,不以聲擾人,反助人之談興,

知其技高修深,知主知客也。

夫子問,方鏗然收曲,知始終也。

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故「舍瑟而作」,恭敬知禮也。

鏗然收曲,舍瑟而作,

當此時,必四面寂然,待聽其言。

此情此景與「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異曲同工之妙也。

方此之時,縱使曾晳不言,我們亦知,其德備,其志高矣。

4樓:青椒君

曾皙描繪的沂水春風的理想世界達到了孔子所追求的要求,所以他同意點之志。王陽明也是,雖然願望遙遠且狂浪灑脫,但是深得王先生贊同。

5樓:陳章魚

.這兩句引的是論語裡一段典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王陽明的致良知,該如何理解?

小蝸牛 小生不才,勉強答一下吧。致良知中的 致 字是按照良知的指引去做並且要如實做到,致 本身就是知行合一的過程,知道並做到才是 致 良知是本體之 良知 歸根到底它是一種 知 知是意之本體。就是當你遇到某些情況時或者事情時,內心難免要起意念,意之所涉該如何去做呢?就要按照良知所知去做 包括在意念為善...

王陽明那段關於「岩中花樹」的對話該怎麼理解?

寒武紀陽光 友人如此問,顯然並不認可王陽明的 心即理 以上諸多解釋,其實也沒透徹明白 心即理 才會覺得這位友人問的刁鑽,王陽明答的模糊。其實真正搞懂 心即理 就會明白友人這個問題很小白。王陽明的回答也很直白。心即理,字面的意思是 心就是天理 但這也正是讓大家迷惑的地方,沒有足夠的感悟和研究,是無法理...

如何理解王陽明所說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蘇打 以我掌握的哲學與宗教知識。正常的解讀是 物被解釋為 事 所有的事都是由自己來認知決斷,都由自己的心智來統攝,所以是心外無物。因為自己內心本有了認知標準,可以自行判斷對錯是非,所以心外無理。按照我自己的認知 這個說法宋代人都講了千百遍了,既沒有真理性,也沒有實踐性,不產生任何價值。王陽明只是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