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中的充分條件 必要條件如何理解?

時間 2021-06-01 03:15:10

1樓:瑾怡

理解乙個數學定義,不妨先從它的字面意義來看

(手寫了個思維導圖,不想看文字的可以自行理解上圖)

「由B可以推導出A」 等同於「B成立則A必成立」即「有B必有A」。既然有B必有A,那麼沒有A自然也能反推出沒有B,也就是說A是B能夠存在的必要條件。至此,我們知道了必要條件的意義。

「有B必有A」也可以理解為「B可以充分確定A的存在」,也就是「B是A的充分條件」。

同理,分析「A不能推出B」我們又得到了一張思維導圖

「A不可以推導出B」可以引申為「有A不一定有B」。因為A成立後進一步推導可能得出好幾個結果,不一定會是哪個。比如說已知小明是A校的學生,但不知道他是哪個班的。

他可能是b班、c班,也可能是d班。這時班級就是學校的不必要條件,因為小明不在b班並不能否定他不是這個學校的,也可以說,「小明在b班」並不是「小明在A校」的必要條件。

上述分析也可以表述為「小明在A校」不能充分證明「小明在b班」,即A不是b的充分條件。

2樓:自以為是

必要條件可以換個敘述,換成「前提條件」。乙個命題它若想成立,就必須滿足某些前提條件,連前提條件都滿足不了,就別談這個命題是否成立了。

可以給出乙個檢驗該條件是不是必要條件的方法,供參考。如果A的不成立會使B一定不成立,則A是B的必要條件。

3樓:

從條件正推結論的角度,

必要條件:沒它不行肯定,但有它還不夠。

充分條件:有它已經夠了。

從結論反推條件的角度,

必要條件:結論可推出。

充分條件:結論不可推出(如果沒有別的補充說明/條件)。

(個人的一點思考)

4樓:

我就是那種不理解充分必要的,一頭霧水,但是看了上面30多個答案我似乎明白了。這裡強答一波~

1.充分是什麼?

就是充分滿足。

有了充分條件,肯定能推出目標。

充分條件可能不止乙個,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嘛2.必要是什麼?

就是必須要有,沒有不行。

有了必要,不一定能推出目標。但是沒有必要,肯定不能推出目標。

沒有腿,沒有錢你去不了羅馬。

3.充分和必要的區別是什麼?

充分包含了必要條件。

因為想要推出目標,必須具備必要的條件,沒有必要就不能推出目標嘛由此我們可以明白,乙個目標如果可以僅僅通過必要條件就推出,那麼這個必要條件就很充分那。我們叫它為充要條件。

5樓:

A推出B,A是B的充分條件;

B推出(A或C),等價於「B推不出A,B推不出C。」即:A不是B的必要條件,C不是B的必要條件。

故A是B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充分和必要的概念別用集合來理解。

6樓:sincere

em題主這個問題是這樣紙的.我先說下比較抽象的一般情況,再舉幾個例子來幫助大家理解。

我們知道,其實這個世界是存在因果關係的。先有了原因(條件),才有了結果(結論)

先說由乙個原因引起結果的情況,因為有了原因A,於是有結果a。結果a也是因為有了A才會發生。這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充分與必要,充分意為理由充分,毫無疑問。重在說明原因A的確能夠引起結果a,所以A是a的充分條件。必要意為必須要有,重在先確定A是否充分之後,再補充說明A是否為a的唯一原因,是否必須要有A,才能使a產生。

在單原因引起結果的時候,結果a也對應唯一乙個原因A,所以結果a'必須要有'原因A。所以原因A是'足夠充分''必須要有'的充要條件。

第二種情況是原因A,原因B,原因C都可以讓結果a發生,這時A能夠引起結果a,所以充分,但是結果a的發生不是必須要有A。B也可以導致a。所以A是充分(可以理由充分地得到結果a)不必要(結果a不是必須要A才能產生)。

第三種情況是要原因A和原因B同時有,才能產生結果a。這是A不能理由充分地導致a,但是呢,a要發生又必須要有A,A就是必要而不充分條件

舉幾個例子,

1. A=「三角形等邊」;B=「三角形等角」。

顯然,第一種的單因

A引起了B,是充分條件,B的這個結果的唯一原因也是A,必要。所以A是B的充要

2.A=「某人觸犯了法律」;B=「應當依照刑法對他處以刑罰」。

這是第三種,要引起結果B,需要觸犯法律與觸犯刑法兩個原因同時存在,A單個原因不能引起結果,但是結果又必須需要A。所以必要不充分

3.若x>2,則x>1

條件p能夠得到q,所以是充分的。但是q成立卻不是必須要有x大於2,區間(1,2)也可以啊。

充分說明的是你這個條件能讓結論成立,必要說明是說明結論成立是否必須要有這個條件,證明必要性需要挖掘更多的東西,也更複雜。

7樓:

三年之前,在這下面的某個答案裡求教,結果被好個埋汰,沒想到這麼久了這問題還能出現在我的首頁。

實際上,我認為這裡的混淆,是數學用語的定義從一開始就有些彆扭。

A是B的充分條件=B是A的必要條件

充分、必要,這幾個詞在生活中根本沒有如此嚴謹的含義,所以很多人都會卡住,搞不清楚狀況。最好的方法就是完全拋棄生活中這兩個詞應用,只記住這兩個詞在數學中的含義,並加以應用就好了。

如果可以換個詞,我認為如下更好:

A是B的大包含條件=B是A的一部分條件

或者乾脆 A包含B,B包含於A,這是不是就一切都平靜了,比用充分、必要簡單的多。

實際上,條件這個詞也不好,因為在漢語中,一般由條件得出結論,這是單向的,可是數學中,條件與結論是可以雙向轉換的。

8樓:成吉思汗

1.1>>

充分條件下必要的困惑

當你認為事件的必要條件足以使事件發生時,你會犯這種謬誤的因果謬誤。必要條件是事件發生必須存在的條件。充分條件是產生事件的條件或一組條件。

必須有必要的條件,但它本身並不能為事件的發生提供充分的理由。只有足夠的理由可以做到這一點。換句話說,所有必要的元素必須存在。

例子:胡安:「你認為明天你的哲學考試怎麼樣?

」 莫妮克:「太好了,我讀了所有的書。」 胡安:

「是的,但你明白這個東西嗎?」 莫妮克:「我說我讀了所有的書,不是嗎?

小弟斗膽用下機翻。(雖然上面的機翻完全沒法看。換句話說,所有必要的元素必須存在。)

「你認為明天你的哲學考試怎麼樣?」

「太好了,我讀了所有的書。」

「是的,但你明白這個東西嗎?」

「我說我讀了所有的書,不是嗎?」

1.2>>

還不夠的話,可以去看下面這個鏈結中的, 圖上所表達的關係。

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怎麼區分 ? - 暮野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if(當), only if(僅當), if and only if(當且僅當).

數學書中的「當且僅當」可以換成「僅當」嗎? - 知乎 https://www.

應該沒啥問題的鏈結。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_教案_課件

◆乙一、中文詞典的解釋

【充分】

1.足夠(多用於抽象事物):你的理由不~。準備工作做得很~。

2.盡量:~利用有利條件。必須~發揮群眾的智慧型和力量。

【必要】

1.絕對需要的,不可缺少的: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十分~的。為了集體的利益,~時可以犧牲個人的利益。

◆乙二、日常語言

下面用「只要……就」表示充分但非必要條件,「只有……才」表示必要但非充分條件。

用只要……就……造句

1.只要多觀察,就會有發現。

2.只要我們肯付出,就一定會得到回報。

3.只要明天不下雨,我們就去春遊。

4.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成功。

5.只要我們努力了,就不會有遺憾。

【只有……才……造句】作業幫

1.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

2.只有勤於思考,才能發現大自然的奧秘

3.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勝利

4.只有國家強盛了,才不會受欺負.

你會發現日常語言中的「只要……就」和「只有……才」,都是前句是前提,後句才是結果。

◆丙一、

○只要下雨,地就會溼——只要P,就Q——充分但非必要條件。

?只有下雨,地才會溼——唯有P,才Q——我怎麼就不能往地上灑一盆水呢。

?只要有云,就會有雨——只要P,就Q——下雨是一種自然現象,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你可以當作滿足了一系列條件以後,它才會降雨,而不是滿足其中的單個條件。

○只有有云,才會有雨——唯有P,才Q——必要但非充足條件。

◆丙二、

1=T=True=真,0=F=False=假。P=前件,Q=後件。

P→QP/Q: 雨/地

有雨=1,無雨=0;地濕=1,不濕=0。

只要有雨,地就會溼——1→1=1.

只要有雨,地就不溼——1→0=0——雖然那個是形式化語言,不過這樣看上去較好懂。

只要無雨,地就會溼——0→1=1.

只要無雨,地就不溼——0→0=1.

若作為「有雨」的前提發生,則作為「地濕」的結果便不可能不發生。因為根據觀察——最古老的做法之一——降雨是會導致地濕的。至於原理,我怎麼知道。

至於這兩件事是不是一種必然的關係,我怎麼知道。(我說懷疑論。)

所以「若有雨,則(地)不濕」是不自然的。

P←QP/Q: 雲/雨

有云=1,無雲=0;有雨=1,無雨=0。

只有有云,才會有雨——1←1=1.

只有無雲,才會有雨——0←1=0.

只有有云,才會無雨——1←0=1——若P←Q,且結果沒有的話,則前提有沒有都一樣。

只有無雲,才會無雨——0←0=1.

若作為「有雨」的結果發生,則作為「有云」的這一因素就不可能不存在。因為「有云」,是如要發生下雨這一現象所必要的因素之一。

所以「只有無雲,才會有雨」是不自然的。

◆丙二一、

如果天氣很好,那麼這是一行字——?→1=1.

如果天氣不好,那麼上面這排字為真——?→1=1.

好了,你已知道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只要後項真,那前項是否為真就已無必要去得知了。

以及,P←Q的叫做必要條件假言命題。

◆丙三、

if/當

(P→Q∧Q不→P)P是Q的充分非必要條件

P/Q: 雨/地

只要有雨,就地溼——P→Q=T.

只有地濕,雨才下——Q→P=F——從地溼這一結果怎麼可能必然推出有雨這一前提……

只有地不濕,雨才不下——非Q→非P=T.

only if/僅當

(P←Q∧Q不←P)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

P/Q: 雲/雨

只有有云,才有雨——P←Q=T.

只要無雲,就無雨——Q←P=F——除去「雲」之外,還需一些別的因素,「天」才會下雨。

只要有云,就有雨——非Q←非P=T.

if and only if/當且僅當

(P→Q∧P←Q)P是Q的充要條件

(P→Q∧非P→非Q)P是Q的充要條件

P/Q: +1s/老去

只要有+1s,HA就仍未老去——P→Q=T.

只有有+1s,HA才仍未老去——P←Q=T.

只要無+1s,HA就已然老去——非P→非Q=T.

◆丁、完。(再不行的話,去看弗雷格?)

民主是美國成為帝國的必要條件?充分條件?沒有對應關係?

怪獸的腳丫 不是,參見Ted的公開課 馬丁 雅客在 西方要謙虛地向中國學習 當中指出任何乙個西方國家在工業革命和工業產業形成過程中,根本就沒有民主這個玩意。中國的文化核心和西方完全不一樣。如果全盤接受西方的思維方式推演中國發展,中國早就崩潰無數次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核心的內向凝聚力要比西方更大更穩定,...

極值存在的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哪個更重要?為什麼?

折翼 我猜題主不理解充分 必要條件是幹什麼用的。乙個論斷A 比如 是 的極值點 想要知道它是否成立,我們會採用一些條件去判別它。一般的,對於多數實際問題,A成立的精確描述 即充要條件 是不容易找到的。於是退而求其次,我們想知道,什麼條件下A是成立的?什麼條件下A是不成立的?這樣,從成立與否的兩方面去...

邏輯學充分條件如何理解?

哲學為何p開頭 1 充要條件的英文 necessary sufficient condition 2 如果把邏輯語言換成日常語言 3 必要條件 人物 蘇格拉底 主詞無謂詞無所謂充足必要 黑白男女等充足條件 4 總之,充要條件在於謂詞,但謂詞又不能離開主詞!5 這就叫 S是P 主謂邏輯,或,1 P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