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現代漢語中的 r 在古漢語中是全濁,還是次濁?

時間 2021-05-07 00:40:13

1樓:jointer

根據《韻鏡》,日母和來母都屬清濁,看上去很矛盾,實際很簡單,也就是r和L都有兩個讀音,當聲母時是清,當韻母時是濁。r當聲母時讀日,當韻母時讀而。L當聲母時讀勒,當韻母時讀歐。

因此現代漢語的r當聲母是清或全清。

日母是re,r和e[i:]拼的時候會轉音為ye,四百年前的《西儒耳目資》就是用/j/這個音標來標註日的。re倒過來就是er。

如果把r和e摺疊到不能再摺疊,會是L。

2樓:三日月 綾香

普通話的入聲歸派有個特點,就是全濁入歸陽平、次濁入歸去聲。又根據演化規律可知,普通話的 r 聲母來自中古漢語日母。

所以,如果中古漢語日母的入聲字在普通話中主要讀陽平(第二聲),則說明普通話的 r 在古漢語中是全濁;如果主要讀去聲(第四聲),則說明普通話的 r 在古漢語中是次濁。

編寫程式統計如下:

普通話詞典

=RimeUtils

.readRimeDict

('terra_pinyin.dict.yaml'

);const

讀第一聲的字

=new

Set();

const

讀第二聲的字

=new

Set();

const

讀第三聲的字

=new

Set();

const

讀第四聲的字

=new

Set();

const

首小韻號=1

;const

末小韻號

=3874

;for

(let

小韻號=

首小韻號

;小韻號

<=末小韻號

;小韻號++)

}}}}

console

.log

('讀第一聲的字數:'

,讀第一聲的字

.size

);console

.log

('讀第二聲的字數:'

,讀第二聲的字

.size

);console

.log

('讀第三聲的字數:'

,讀第三聲的字

.size

);console

.log

('讀第四聲的字數:'

,讀第四聲的字

.size

);程式輸出結果:

讀第一聲的字數: 1

讀第二聲的字數: 4

讀第三聲的字數: 3

讀第四聲的字數: 38

由此可見,普通話的 r 在古漢語中是次濁。

3樓:正心修身

通語相較其他方言高舉的地方就在於日紐獨立存在,在六南日紐白讀不是和疑細混就是和泥細、娘細混,文讀跟船常混(這裡點名吳語

(感謝 @王嘉諒 大佬指正,不是所有吳語都不分平翹,章組和日紐文讀讀如翹舌有常熟話,章組和日紐文白讀讀如舌面有靖江話(靖江話同時分尖團)故吳語的日紐文讀應和章組配,而非精組配)

雖然混進了疑紐,常紐,以紐,雲紐,幾個個字,但無傷大雅,除了常紐是全濁聲母,其他幾個一直以來都是畫到次濁的格仔裡的。我們認為其在古漢語中是次濁。

第二個問題需要乙個前提如何定義現代漢語

現代通用語還是現代方言,現代方言算不算現代漢語(這裡狗頭保命

既然題主沒有明說,我預設是現代通用語普通話,故在此排除了次濁字讀成全濁的方言點(吳語日紐文讀匣雲以紐閩語的次濁塞化客家的雲以擦化)

普通話標準音中的r的ipa標音是,在ipa中與j在同一行,屬於濁近音,而非濁擦音。

所以無論以哪種方式理解題目,現代漢語的r在古漢語中都應該是次濁而非全濁。

4樓:UntPhesoca

問題有兩種理解,答案都是次濁

現代漢語的 r 來自古漢語日母(只有個別字是例外,不論),日母是次濁聲母

現代漢語的 r 是捲舌近音 ,這是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普通話聲母 r 用 表示更好,還是用 表示更好?

漢語普通話 r 的國際音標究竟是什麼呢?

不過注意一點,r 跟 m、n、l 相比確實更不像響音一些,帶有擦音的性質,但這不影響它本質上是乙個近音。不承認 r 是近音的行為無異於不尊重個體差異,是邊緣性人格障礙!(劃掉)

既然現代漢語諸方言(除閩語)基本都是中古漢語的後裔,那是不是說明在古代也經歷過類似的 推普 運動

公尺斯托吳 為什麼閩語不屬於漢語?你要知道閩南的南音是中國最古老的戲劇,堪稱是中國戲劇的活化石。顯然南音也是漢語。還有一項,潮劇的潮汕音可以對出很多現代漢語無法押韻的古詩詞,也說明廣東的潮汕音粵語也是漢語分支。 仙雲白 各地方言都有非常多其實寫不出文字的詞彙甚至詞綴 或者強行寫出來只起到記音作用而不...

古漢語或者現代漢語裡有沒有將問題區分成 problem 和 question 的字或者詞?

婉琰 我能不能瞎說兩句 兩詞的區別應該在使用語境和處理方式 question時常對應answer,我們一般用法就是口頭的問題,書本的難題,考試的題目。problem一般對應solve,通常就是面臨的困難,麻煩,爛攤子 比如我說感情生活遇到了問題,應該用的是problem wrong,matter 我...

古漢語「的」字和現代漢語「的」字的含義差別大嗎?

ShiqiDiao 歷史出處 唐韻 集韻 韻會 正韻 丁歷切,丁入聲。說文 明也。徐曰 光的然也。博雅 白也。玉篇 遠也,明見也。中庸 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注 表見也。史記 司馬相如 上林賦 皓齒粲爛,宜笑的皪。注 鮮明貌。書 徐陵傳 的的宵烽。又 增韻 實也。魏志 崔林傳 各國遺子來朝,林恐或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