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 中的 將 應該讀 ji ng 還是 qi ng

時間 2021-05-06 18:44:33

1樓:gcf121

李白的將進酒的將肯定應該是唸作jiāng ,而不應唸作 qiāng 。

1:李白的原著《惜罇空》中是沒有將進酒,杯莫停這句的。

2:後代宋刻版(程朱理學興起)將「聖賢皆死盡」改為「聖賢皆寂莫」,並添上「將進酒,杯莫停」這句話。「將進酒,杯莫停」在閩南地區酒宴上是經常用的一句話,一般的意思是我將要為諸君再斟上一杯酒,諸君請不要停下來,要一杯接著一杯地痛飲,所以用河洛語(閩南話)吟誦及翻譯時就非常通順。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大陸李白將進酒教材裡都是唸作 qiāng,而台灣、日本的李白將進酒都唸作jiāng的原因。

3:唸作 qiāng 時應該是這二種情況:(1)古樂府18曲 (2)解釋成祈願、希望的意思時,後面帶賓語。

2樓:tzihou

不認同qiang這個讀音及其說法。道理很簡單:

1、早期的資料和教材注的是jiang,不是qiang。台灣地區現在還讀jiang。

2、即使作「請」來解,讀作jiang也說的通。理由「請」也可以祈使性質或慫恿性質的,比如「請君入甕」。「將某某人一軍」當然也會有以語言質問這類形式的。

3樓:Hien

首先,「應該讀甚麼」,何謂「應該」?

如果「應該」是指語文考試應該如何答:

希望語文考試不出現此類題,若出現,以得分為目的,考綱如何規定就如何答。我輩知友大多無力左右考綱。

2. 如果「應該」是指傳統讀法規定

這又涉及兩個問題。

2b. 傳統音訓中心材料是《經典釋文》,甚至有正音的作用。顧名思義,《經典釋文》收錄的基本是經典,而「將進酒」只是唐詩,自然不在《釋文》中,無法用《釋文》直接正音。

「將進酒」是唐詩不是經書,本來就不是訓詁物件。只要於義於律通暢,都不能算錯。

那麼《釋文》中「將」字音義有何聯絡?「將進酒」這句話是甚麼意思?

《康熙》《洪武正韻》《釋文》中將「將」「七良切」音僅見於兩種用法:1. 通鏘 2.

表請願。其餘一律讀「即良切」(jiang)。其餘意思,置於「將進酒」中亦通,因此讀如字不能算錯。

那麼若要理解為「請」義,當如何讀呢?

《釋文》中「將」表請願讀「七良切」僅見於詩經國風。以《釋文》所涉材料時閒空閒跨度之廣,而此音義於《國風》外全然不見,不得不讓人懷疑此音之普遍性。況且《丘中有麻》「將其來施施」漿鏘二音皆有,亦讓人猜測二音實屬方音差異,並無辨義功能。

梅廣先生在《上古漢語語法概要》末章中亦認為「將」請願義與將行義其實並非詞義之別,而是在句中角色之別。以此觀之,即使作為請願義理解,二音亦皆不可謂誤。

4樓:陸強

古今音與方言的差異,自古皆然,不是單單現在才有,而且,古代的所謂官話,其地位和影響力,根本是沒法和現在的普通話或國語相提並論的。因此,某乙個字的讀音,在古代本身就是千差萬別的,就像現在不同方言的讀音的差異一樣。而且古代推廣規範讀音的力度以及傳播方式的有限,其實際差異應該遠高於現在。

而古代所謂的韻書字書,更多的是對古今四方的讀音的總結,而不是規範統一。因此,韻書字書上標註的讀音,並不能完全反映纂書時代的讀音,而且古人纂書更多的是文獻上的因承,而不是實地的考察,甚至本身不具備語音學的知識也不妨礙其編書,因此,《集韻》可以大量繼承《廣韻》的讀音,《廣韻》又可以大量繼承《唐韻》的讀音,《唐韻》又可以大量繼承《切韻》的讀音,而《切韻》完全可以繼承之前魏晉南北朝纂寫的韻書字書中的讀音,因此,韻書字書中某字的注音,很可能根本不是纂書時代的讀音,我們只能大而化之的說是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而不是某朝某代的讀音。而且,古代韻書中大量運用了反切注音法,這是比較粗糙的方法,因為反切的兩個字本身讀音的變化,往往導致切出來的那個讀音未必準確。

就算準確,也無法復原當時的調值,還不是真正的讀音。而就算能復原,那也是某一韻書系統中的讀音,跟實際那個時代的讀音也可能相去甚遠。而就算這也能做到,那也很可能是某一時一地的讀音,不代表其時他地的讀音。

因此,我一直覺得某字古人讀什麼完全是個偽命題。如果非要說「將」字唐人讀什麼,那麼,最不靠譜的擬音也不是「qiang」或「jiang」,而應該是「ciang」或「ziang」,因為,那時尖音遠沒有團化。當然,這肯定不是古人的真正讀音,更不是唐人(或宋人)的讀音,至於李白當時寫詩時讀什麼,那就只有他知道了。

既然我們不可能知道真正的古音,那麼,應該怎麼讀呢?我一直覺得讀古詩詞,用方言或普通話甚至國語都可以,哪種語言讀來更琅琅上口、更音韻和諧,就用哪一種。當然,如果用普通話讀就涉及到語音的規範問題了,其實也很簡單,找幾本最新版的權威字典詞典來明確就可以了。

就像這個「將」字,既然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辭源》等都標音為qiang,那就是規範的讀音,你用普通話讀為jiang就是不規範。同理,如果台灣的同類權威的字典詞典都標音為jiang,那就是國語的規範讀音。幹嗎非要爭個誰對誰錯呢?

本來就不是是非問題啊。

5樓:

qiang吧

高中時候老師都是念qiang,再結合本地方言,將在我們方言中也是類似qiang音。【家鄉方言偏客家話,聽說類似古音?】

6樓:在場的局外人

個人傾向於jiang,甚至對於「姑且」的解讀都比較認同,倒不是認同其訓到古意,而是對於現代漢語的某些處理思路有幫助。

考慮到爭議,以及學生時代的影響,我一般現在允許學生隨意讀,事兒先說清楚,自己選擇一種,呵呵

7樓:瑤兒妮妮

這個剛剛聽葉嘉瑩女士在豆瓣的吟誦古詩詞裡好像也有說到,在古樂府內容中將做jiang是語氣詞,湊四字。李白是沿用樂府古題,在此讀做jiang

對於李白《將進酒》中的聖賢究竟何解?

錢宇 酒之清者為聖濁者為賢,這是古人的定論,李白所謂的聖賢,字面上就是指的酒,或者說是好酒。古代沒有電視廣告,沒有註冊商標,一鍋好酒能否出名要看有沒有美食家去品,沒人喝的酒,再好也只能孤零零的爛在窖裡,這便是古來聖賢 美酒 皆寂寞,惟有飲者 懂酒的 留其 酒的 名。這句詩直接意思就是勸酒,讓大家放開...

如何理解廚子和戲子《將進酒》歌詞中的「三生門 六路風 達摩子 淳於僧 八丈佛爺 七個高僧」?

離島 達摩子 很顯然指的是達摩祖師。淳於僧 指的是東渡的鑑真,本姓淳於。這首詞這部分的作者秦秀幹 也就是廚子 是河南浚縣人,浚縣有一座伾山大佛,佛前還有大佛寺,有 八丈佛爺七丈樓 之稱,這是 八丈佛爺 的典故。對於 七個高僧 正信偈 還有 真宗全書 中都曾提到 七高僧 而 三生門,六路風 則似乎沒有...

「乾坤日夜浮」的「浮」應該讀f 還是讀f u還是讀別的?

王淨 我在聽印能法師唱歌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全押ou的韻,突然來個fu太奇怪了,我就覺得古音肯定念fou,我們老家那兒的方言也似乎確曾是有這個音,今天讀杜詩再次確定了,老杜不會押錯韻的,一定是今古字音改變了,我們應該念fou 觀世音菩薩贊偈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