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王安憶的《長恨歌》有哪些感受?

時間 2021-05-06 18:35:20

1樓:如月十一

閱讀過程中發出的唏噓感慨在結尾全部化為不甘

不由得稍怨作者心狠,竟由乙個癟三殺害當年名動上海的三小姐

這的確是宿命論最好的詮釋,但作為乙個不成熟的讀者,我難免心頭忿忿

2樓:傑森斯坦林

1.閱讀這本書時,腦子裡一直在想的是97年的電影-半生緣!

2.王安憶的文字功底真好,時代背景的細節、人物內心活動的刻畫真細緻入微!

3.自古紅顏多薄命!

3樓:danny

書中借嚴師母口說了一句話,做女人是為誰做?還不是為男人?王琦瑤負氣似的說,我偏是為自己做的。

嚴師母說那就更吃力了,為了男人做,還就是最省心。這種話,沒有閱歷是說不出來的。王琦瑤這一生,雖是不得已為自己過的,較普通女性,已是閱歷豐富多彩然而也波折得多,最後結局只能說求仁得仁,是選擇也是命運。

4樓:陳微之

讀畢掩卷,結尾處餘韻悠長。但其實自己在讀的過程中,一邊讚嘆王琦瑤,也在一邊鄙夷她,終究是時代不同,時間也擺在那,我不能以現在的觀念去評判,但其中也值得我們深思。可能我書讀得過於貧瘠,每當我讀完一本想來寫點感觸的時候,卻不知該如何下筆,千言萬語凝聚在心頭,可無法在筆尖中傾瀉而出。

書中的舊上海,作者描寫得如真如幻,我也心神嚮往之,憧憬它獨有的時代氣息,在這裡,刻畫著王琦瑤一生的傳奇命運,沒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有的只是愛起情落,固執地懷念著舊上海,不捨得忘卻那些事那些夢,迷戀著過去,敷衍著現在,不顧將來。終其一生,守著舊夢,也最終死於舊夢。

王琦瑤的感情經歷是當時女性的共通經歷,也值得我們去深思,作為乙個女性,無論我們有沒有美貌,是要靠自己,努力展現自己的價值,還是依附男人,沒有任何漣漪似的過完這一生。我這個沒有任何戀愛經歷的小女子好像對感情還沒有真正的深刻體驗 ,我對裡面的男性也是個個喜歡不起來。

也許我在這本書裡獲得最深的感悟就是,那個舊上海吸引了許多人,也埋葬了許多人。如何守住初心,不被這浮華的表面牽著鼻子走;也要學會灑脫,事已至此,就讓它隨風而去吧,新的未來,新的生活還在眼前。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我想王琦瑤的恨可能更多地是對舊上海不能復歸的遺憾。

5樓:叫我小可愛

看完以後,我覺得它不應該叫《長恨歌》,應該叫:

《上海小姐的做作一生》

《論如何找男朋友》

《渣男渣女的一生》

《我在上海遇到的那個女人》

《如何當渣女》

6樓:書生造反

考試週沒那個閒情逸致,等到結束,才花了半天,一鼓作氣讀完了。讀完有一點點惆悵,感覺不太值得花這些時間讀這本。

讀完最明顯感覺是,這是三五年前的自己才會喜歡的書。我那時候只喜歡文藝腔調,看一切細膩到瑣碎的文字都以為美。

王安憶寫《長恨歌》的時候已經四十,《長恨歌》的瑣碎也明顯是一位有怨的婦女的瑣碎,是家長里短的瑣碎,是白菜三角錢一斤的瑣碎,是女兒自義的瑣碎,是厭畏丈夫的瑣碎……總之上不得大檯面,只配的上花生瓜子拿來就隔夜的茶水。

《長恨歌》身上有極重的煙火氣兒——不是炊煙灶火的煙火氣兒,是香菸燈火的煙火氣兒,糾纏繚繞的都是顧影自憐的薄命感。

乙個女子,但凡顧影自憐起來,就算不得美。

我不曉得乙個女人四十年來的糾結矯情如何值得一寫十萬字,這像是王安憶的自傳,或是每乙個人格跪地的女子的自傳。我看,虛榮和情愛根本不足以填充一位女子的一生。

幸好這本書得茅盾文學獎是在十五年前。讀了王安憶這本書,也對她其他的書失去了興趣。我是灌酒啖肉的胃口,吃不來老上海的精細茶點。

水木丁說得好:王安憶把女子看扁了。

7樓:小豬約翰

喜歡上海的味道,喜歡穿著旗袍的上海淑媛,喜歡那些命中註定的愛情或者遭遇,王琦瑤的一生,就是上海歷史變遷的畫卷,王琦瑤,是穿梭在上海弄堂與公寓的乙個丁香一樣的女子,乙個香菸盒或者香粉盒上的美女,乙個有著背景故事的人,乙個有細膩情感的上海女兒。《長恨歌》是女孩子必讀書目,你會看到乙個女孩子成長和毀滅的歷史,避開所謂的命運和宿命,讓自己真正健康幸福成長。推薦《長恨歌》,非常經典的作品。

一開始語言的冗長和細膩,會讓你慢慢喜歡,語言給你的感覺就如看浮光掠影的老上海,緩緩開啟燈光,徐徐開啟帷幔,灰色的天空,灰色的屋頂,飛翔的鴿子,弄堂裡進進出出的老爺,太太,男女學生,黃包車車伕和老媽子……老上海的畫卷。

8樓:南畝笑笑

讀後感:一群王琦瑤

上海弄堂裡培養出了一群精打細算、善攻人心而有留有餘地的王琦瑤。

這些王琦瑤們穿梭在上海的那些藏汙納垢的弄堂裡,愛麗絲的公寓裡,陰暗的小樓裡。這些王琦瑤們有著一顆七竅玲瓏心,她們看似無良其實最是纏綿,她們仔細的小心的審度著乙個個男人,她們打量著男人的樣貌金錢財富和地位,這些小心思她們也是不承認的。這些王琦瑤們和她的男人們哭著笑著叫著鬧著擠走了時間,留下的是帶著古董氣息的舊時情調。

男人和女人其實在這裡很虛,說它們虛是因為她們就是眾生的群像,每個地方每個時代儘管文化風俗存在差異,但是那些耐人尋味的八卦都是差不多的,這上海的舊時的長情的摩登的程先生,有權的有錢的李主任,軟弱的文氣的康明遜,異域風情的經驗老到的薩沙,以及年輕世故的老臘克,骯髒的狠心的長腳,曖昧的傳奇的有韻味的王琦瑤擔起線的責任,穿起了這些男人,這些各異的沒有關係的男人。

穿針引線是個精細活也是個體力活,精細於挑選,體力在創造成品,王琦瑤們在這兩個方面都不是很成功,甚至女兒也是不親的,因為她會的是關照自己而非真正的會愛懂愛,會愛的懂愛的而不得愛的是程先生,是那個知世故而不世故的,拿真心貼冷臉的程先生,最後從窗上變成鳥的程先生。

長恨歌,長的是人生時代,恨的是終是一場昨日夢,歌的是也曾把過知心人。

9樓:春曉啊春曉

講真的我也不是很喜歡

環境鋪墊太多了,一直跳著看

王琦瑤什麼都沒有為自己爭取過

不過結尾還是很符合我的口味的

有點戛然而止

又不捨又難過

10樓:

乙個極其愛慕虛榮,不甘寂寞的女人,被隱藏在進退有度的得體淑媛表象之下。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最後來反噬她。

王安憶筆下的女人,其實很多都是這種「作女」。

這種作女,現在的上海,也還是多了去了。

11樓:春日負暄

看完覺得自己一輩子過去了

當時是16年清明來著看完整個人就是恍惚的

這書陪了我高中三年

現在沒有靜下心看過了

還是買的盜版我們那裡正好有廟會 5塊一本

之後在書店就覺得沒有那種感覺了

就是說不清那種

後來我看了小鮑莊覺得並沒有那種感覺了

應該來說以此書立於世足以

PS 好像王安憶現在招研究生了在復旦

12樓:Miojang

《長恨歌》對老上海的描寫,足以令人對一座城市產生嚮往。從許多細節下筆,乙個個穿過的弄堂,一件件上海小姐身上的旗袍,無一不具有時代性。這個上海使我想起張愛玲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蝨子」,這個上海也是這樣,繁華,卻不真實。

就像煙霧一般,依稀傳來人的聲音。

王琦瑤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她美麗而突出,早早地就成為上海女孩中突出的乙個,最突出的是她的性格,恐怕水和王琦瑤是最相似的,順著地勢而流動,沒有形狀,但卻包容。她在成為三小姐後,住進充滿流言的愛麗絲公寓,又因為依附於男人的愛情倒塌,流回家鄉,再回到上海。她滿身瘡痍,曾經名動上海的三小姐名銜也被深深收藏,人們不知道她的由來,卻都會被她的氣質深深吸引。

她的氣質,很難概括,像雲像煙,是仍寄存於老上海上流社會的影子。

隨著時代的變遷,王琦瑤遇見的人越來越新,的的確確都是新時代人,而她永遠處於四十年前的上海,枯萎的繁華,一生中得過名,得過利,得過愛,卻沒有一樣能陪她走過時間,她根本不需要新鮮事,只消躺下做乙個夢,回到四十年前的上海。

13樓:兔子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夭壽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看完就想到了晴雯的判詞

儘管這兩個人也差的太遠了

但王琦瑤真的太慘了

甚至在想她怎麼樣才能逃出命運的圈

她不喜歡程先生

又怎麼能指責她不和程先生在一起呢

她是聰明的

明明知道故事最可能的結局

卻還是一次又一次的飛蛾撲火

甚至最後的戛然而止對於長腳為什麼還一次次的來她家她的心裡明明是有答案的

是大意了

還是故事也該結束了

14樓:鬱清

讀完王安憶的《長恨歌》。有點明白為什麼之前老師會說她寫得特別細了。開頭三章對弄堂,流言,閨閣,鴿子的敘述,簡直細緻到意象的每一處毛孔,每一根鬚髮,每一次呼吸起伏。

筆觸間不經意帶著悲憐,帶著俯視的意味。

開始時王琦瑤的三角戀情節分明俗不可耐,卻很難讓我產生不適和油膩感。王安憶的文筆很細,細到可以把一杯甜到膩的奶茶沖淡成清苦的別的什麼東西。她尤其愛用判斷句來描繪感覺。

一句句「是」與「不是」,在肯定和否定了一串串獨特的意象之後,將她想傳達的感情中的雜質一一剔去,只留下一枚晶瑩的核――這核便是王安憶心中的上海,弄堂,流言,王琦瑤了。情節絕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氣氛,意境和人的心緒。她的文字極有畫面感,讀時真如一幀幀老電影在腦海中浮現。

15樓:

人一定要有追求,要有用心的地方,要麼是事業,要麼是家庭。王琦瑤年輕時候的情商令人嘆為觀止,讀前半部分的時候我常常懷疑作者是不是用力過猛,把乙個十幾歲女孩的心思寫得如同五十歲女人那般縝密。但讀到最後,看到在最後一段感情中完全亂了陣腳的卑微的王琦瑤,這一切倒是很寫實。

十幾歲的時候,就想出人頭地與眾不同,事事都要小心計算。五六十歲時候的王琦瑤,太過孤獨,於是遇到乙個願意花時間在她身上的人就死死攥著不肯鬆手。如果她的一生中有追求,比如事業,或者家庭生活,有這樣乙個不斷變化著生長著,需要追逐的目標,那她斷不會在最後的日子這樣卑微。

16樓:木三

程先生是個好人

只是遇到了王琦瑤

王琦瑤是幸運的

因為生得一副好皮囊

也有一顆少女心

但也不幸

因為皮囊太好

遇見了太多人

讀完只是心疼罷了

心疼程先生

心疼那個王琦瑤

17樓:雲雀鹿

這是個很哀怨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上海,女人的一生的故事。

上面這句的描述其實很容易讓人想起另一部作品《我的前半生》。

對比是鮮明且沉重的。《我的前半生》恰似少女懷春的夢想,是雞湯的。《長恨歌》則是將少女懷春的夢想置於動盪的波詭雲譎的時代,再慢慢的描繪時代對這夢想的摧殘與吞噬。

《我的前半生》中,有高富帥的心靈救贖。《長恨歌》中,各式男人都有過,有能做父親的政圈名人,有能當子嗣的年輕一代,有一生痴戀的文青,有溫柔懦弱的公子……與之都繾綣,卻沒有乙個人能救贖她,反而皆是漩渦,讓她在平靜的表象下越陷越深,落入深淵。這樣對比格外淒涼。

王琦瑤的一生談不上傳奇,只是幾分姿色幾分性子幾分運氣加油以時勢使然的平凡人罷了。這一生,有過虛榮有過浮華有過悲痛有過幻滅……只能說,人活一生,真的很累。

為什麼王安憶的《長恨歌》要叫這個名字?

顰兒 我個人覺得長恨歌這個名字借用白居易的題實也在借白居易詩中所描寫的氛圍。總覺得王琦瑤和李主任的愛情故事與楊貴妃和唐明皇的故事有點像,在18歲的王琦瑤眼中,李主任就是那種權勢很大的人,是不可侵犯不可拒絕的,書中也只是模糊的提了他的權勢很大並沒有細寫,這倒是可以讓我們自己想象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了...

背長恨歌這樣的長篇古詩文有用嗎

asfd asf 我也不知道有沒有用,孩子以前背過唐詩三百首。不過不是蘅塘退士版的,現在四年級,25分鐘可以背50首宋詞。有時間試試背長恨歌需要多久?有結果再來匯報, 聶宇涵 文學最大的用處就是在於它沒有用處,它可以使我們身心愉悅。其實你自己揹著開心就好。背多了你的談吐自然會有一定的改變,而且感覺揹...

還有哪些像《長恨歌》《琵琶行》《孔雀東南飛》這樣的長詩?

奉禮 白居易的老朋友,元稹寫過一首 連昌宮詞 經常與 長恨歌 相提並論,這兩首長詩分別從兩個角度描寫了玄宗時期的事 原文 連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又有牆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蔌蔌。宮邊老翁為余泣,小年進食曾因入。上皇正在望仙樓,太真同憑闌干立。樓上樓前盡珠翠,炫轉熒煌照天地。歸來如夢復如痴,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