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哲學會降低文學能力嗎?

時間 2021-05-06 15:06:30

1樓:notallofall

肯定會。但只有哲學學的非常好但又不好到頂天才會。如果學的非常好,你全部的時間都被哲學占用,現在學科分的太細又沒時間寫文學,文學能力就會直線下降。

如果學到頂天,那.........恭喜你!

2樓:枏野

不僅不會降低文學能力,對文學的創作還會有很多的幫助。

不打算給出篇幅很大的嚴謹的論證,表達大致的觀點(想到哪說到哪)。

文學涉及到語言學,美學、文字學、文體學、修辭學...,而語言學、美學...與又哲學密切相關。

因此學哲學有助於對以上涉及到內容深刻的理解。而對理論有深刻對理解會促進文學的理解,文學的認知提公升了有助於文學創新,而創新是文學創作的「靈魂」不是嗎?——這是理論層面。

學好哲學不容易,想建立一套自己的哲學體系更為艱難,不僅僅對客觀現實富有創見的認知,還需要一套鏈結主觀現實與客觀現實的「橋梁」,這個橋梁是語言,是文字,也可以是更進一步的文學。用富有美感的文字將富有創見的哲學思想呈現出來,那是何等的快哉?而這,就會促使你提公升自己的文學水平——這是動機層面。

用文學展示你的思維成功(學習哲學的成果)。

結論:「人生之美,最美在於思維之美」。學哲學,提公升思維。豐滿文學的靈魂。

3樓:句讀

這個是不會的。自古就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說法。而且對於文學來說,要對於其受眾解釋,那必然要用到哲學的角度,換個說法,文學就是哲學,而哲學就是文學。

兩者相輔相成,不但不會降低,反而會幫助我們理解文學。

4樓:

哲,會增長文學能力,而不是反之。

比如,蘇子瞻行文就兼有有道家之清雋俊逸與佛家之寶相莊嚴。

我說的是中國本土的佛道儒,不一定是西方philosophy,theology。那裡面有很多是誑語,妄語。

5樓:紫川樹

不會,參看尼采。

尼采公認散文很棒。

摘錄幾句:

每乙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銀白的,輕捷地,像一條魚,我的小舟駛向遠方。

沒有真理,只有解釋。

我們飛翔得越高,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裡,就越是渺小。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

淺顯為妙,如果徹底了解,就很難忠誠,因為了解越深入,就會越觸到黑暗面。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 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乙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不要停在平原,不要登上高山,從半山上看,世界顯得最美。

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 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乙個名字。

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他的重要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本身也算是一部文學著作。

6樓:呼之

不會,會提高寫作的邏輯能力。

文字之美並不受邏輯限制,文字是一種表達,不管如何方式表達,作品都要有內在邏輯,所以學哲學長期看是有助於提高文學能力的。

如果你能用優美的文字和驚豔的布局表達深邃的思想,那你在文學上會很完美。

這是一種提煉之後的昇華,再模糊的語言,都會引發讀者邏輯思考,通不通只是在於視角,在作者那裡,都是通的。即使是互相矛盾的邏輯,也是表達了此刻的思想,因為本來就是矛盾統一的。

7樓:人世間

文學有文字之美,也有思想智慧型,思想智慧型便是哲學的部分,如果文字缺少思想便會顯得蒼白,如果只有思想又可能晦澀難懂,優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加一起就會誕生偉大的著作。

8樓:

二十世紀,特別是戰爭後,哲學思想很多都文學化了,同時理性主義土崩瓦解。

如果說文學和哲學相沖,薩特加繆昆德拉這些都很出名吧,他們的文學作品都很好,感觸頗深。

9樓:愁空山

雖然大家都說不會,但根據我個人的體驗,認為還是會降低文學寫作方面的能力的。

個人是PPE專業在讀。雖然學術水平有限,但似乎政治經濟哲學這三門學科對我的思維還是造成了影響。以前很喜歡寫東西,思維很活躍,但是現在想寫也寫不出來東西了。

或者說,就算是寫出來,也和大部分人所追捧的感覺不同。

我好像更關注怎麼把乙個事情說清楚,或許分析問題時還比較擅長,但在人物情感以及美學描述上想象力就很匱乏。

10樓:久旱不知甘霖

如果你的表達被限制在哲學術語內,那麼確實會降低表達能力(決定),如果你能對乙個哲學術語有理解,掌握其本質,可以扔掉術語(決定),自由表達,比如同乙個思想可以分別用數學語言表達,用藝術語言表達,用動作語言表達,那就不會影響。看你是詞決定意,還是意決定詞。

同理,不僅僅是哲學,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盡量不要讓自己的思想被限制在學科術語之內,

11樓:回聲怪echosr

想到一件事情,就去說它,想要表達一種情感,就用屬於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它,想要說乙個道理,我們甚至可以寫出一篇故事。

有人想跟我說去尋求它的智慧型,有人想跟我說去作為「人」去體會它的一切,我聽了這兩個人的話,我也只是聽了然後又不斷前行,沒有停下腳步。

12樓:老夫的少女心

不會,其實有許多哲學家的作品都有極高的文學性

比如說尼采的作品文學性就比較強,絲毫不輸給文學家

大家熟知的老莊,尤其莊周的文風,幾乎就是浪漫主義。比如中學課本裡出現過的逍遙遊,講的是他的世界觀,但那樣寫出來給人的感覺卻很玄,神秘而朦朧

13樓:Haku Eiffere

初中+高中讀過四年英國文學

高中+選擇大二一直在學哲學

這兩者之間並不是mutually exclusive不過像我把時間更多的花在哲學上之後

對於文字的敏感程度真的下降了很多

哲學雖然可以說是一門非常理性的科目不過也有像尼采這樣非常反對理性的哲學家啊:)

14樓:遠山

我看過的哲學書不是很多但是可能因為我太菜了是會受到影響的但是說不上來是降低了還是提高了明顯感覺到寫作文學性(指詞藻寫作方法寫作題材)下降了但是現在寫東西總是不自覺的特別精簡,寫作過程中會在腦袋裡追問,寫出來的東西同以往非常不一樣

15樓:

降低倒不至於,但要想二者兼得,怕是不容易,或者說極難。

隨便翻開一本文學史書,基本上會被濃墨重彩書寫的作家都和哲學無緣,反過來也成立。

最先和文學相關聯的哲學家應該是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前者要把詩人禮貌地請出理想國,後者著作《詩學》,講的是戲劇,講戲劇的媒介、人物、情節等等,概括的相當好,但他並不是乙個戲劇作家,教出來的學生就乙個成為了戲劇作家,名字忘了,沒啥名氣,文學史戲劇史上一點都不重要。

阿里斯托芬,戲劇作家,對哲學各種嘲諷。

伏爾泰可能是個例外,他好用戲劇來闡述他的思想,但他的地位就很尷尬,他在文學史上不怎麼重要,提的話也會提,哲學史上也是,會提,但一提他往往很難受。

現實主義那一批,稱得上是和哲學聯絡大的應該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但你要說他是個哲學家,他怕是得從棺材裡爬出來打死你,他本人也不會被哲學史列為哲學家。

然後是現代主義,比較有名的兩個既搞哲學又搞文學的應該是加繆和薩特,加繆在文學史上地位還好點,但薩特在文學史上是真的不咋重要,在哲學史上又相反了,薩特顯著高於加繆。

而這兩位在文學上又同時被純文學大佬納博科夫鄙視,甚至貶低到了就是一坨shi的地步。

其他的極為重要的現代主義作家,比如普魯斯特和卡夫卡,他們在哲學上並沒什麼建樹。

文學和哲學真的不太相容,搞文學的會看哲學書,搞哲學也會看文學,但只要在乙個方向上走遠了,跟另乙個方向也就自然而然說拜拜了。

16樓:

中哲學生來答一下,每次看到提哲學的基本都是西方哲學那一套,我tm就納悶了,不過在很多人眼裡哲學=西哲這也是無法吐槽的點。

17樓:Mr.B

哲學,尤其是現代哲學本身就很有文學價值。建議題主去看看本雅明,阿倫特,阿多諾,德希達,德波娃等的著作。其實哲學並不如大家所想的一樣是完全基於事實與邏輯的。

實際上,哲學很大一部分就是想象。哲學家會想象他人的想法,會想象乙個現象發生的原因 etc.。(之前那一句「哲學並不如大眾所想的一樣是完全基於事實與邏輯的」這句話就是我對大眾對於哲學的看法的想象)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學習哲學只會提高乙個人的文學能力。

18樓:鐘溪午

這個問題是近乎有定論的,即學習哲學不會降低文學創作的水準但會妨礙到文學能力所能觸及的高度,佐證就是歌德與席勒。

在《歌德談話錄》裡,歌德曾如此評價席勒,認為席勒的哲學的理性之輝妨礙到了他的詩才,阻礙到了席勒在文學創作上更進一步的可能。

雖然歌德與席勒二人的文學成就交相輝映,但顯然是歌德在文學能力方面做到了席勒沒有做到的事兒,而歌德也把惋惜之情的原因歸結到了席勒的哲學天賦。

用武俠觀可以更通俗的解釋,普通強人刀劍並用可助長個人的心氣和實力,但天下第一的人往往只會深受刀劍並用的束縛,執情於劍的唯一才不會使劍時分心於刀,反之亦然。

哲學才能與文學才能間的相互干擾不會在達到自己能力的極限時出現,而是在對哲學能力抑或文學能力超越自我時才是藩籬。簡單的來說,即使一流的文學家和哲學家也不會遇見這樣的問題,只有超一流的文學家和哲學家才會有這樣的煩惱。

對理性和感性的二擇一,是人從卓越邁向偉大的歷程!

19樓:

我寫東西,那些散文式的傷春悲秋的文字沒有了,思想更為深刻了。我覺得還是有一點影響吧,但是,影響的只是文字,表達和審美反而提高了。

20樓:夢羽靈泉

不會比如說孟子,他幾乎是中國歷史上,在沒有完整的邏輯學意識

(印度因明學的中國化其實有些似是而非,公孫龍也在初步集合論意識缺失的條件下詭辯多於邏輯,而莊子的文學之所以浪漫不是因為真的浪漫,而是因為邏輯立場胡說八道)

的條件下,說話最講邏輯的文學家、哲學家。

這讓他的文章,既有文采,又有哲學基礎思辨,還有邏輯演繹空間

中中國人為文有個不太好的傳統,就是,誠然,在無需講道理的時候,可以浪漫,比如李白,字宗昌寫的那首詩

高高山上一間房,抓把星星往外揚,坐在門口大聲叫,吵醒玉帝丈母娘

但在應該講道理的時候和你扯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什麼道德啊,理想啊,先置立場啊,先置假設啊,滑坡啊啥啥的

比如莊子和惠子拿條魚扯jb淡,比如王朗諸葛亮的互罵,比如王安石寫讀孟嘗君傳,比如蘇軾編了個破典故忽悠歐陽修

(王朗諸葛亮歷史上沒罵過,但羅貫中敢這麼寫,說明這樣的思考方式是在文學領域深入人心的)

從這個角度看,雖然孟子也有靠舉例,而非邏輯強聯絡去論證的根本性弊端,比如說舉了五六個例子,就說「必」,萬一第七個例子反了呢?

但至少,孟子是真的在例證中保持著邏輯方向的一致性,而不是像知乎槓精那樣在邏輯立場上左右搖擺,這簡直是中國文人的一股清流啊

文學會過時嗎?

井柒 我是乙個不正經回答的人。咳 我認為凡是對美,不管是什麼樣的美 比如清月 朗風 某一幅作品 某一張畫 人的情感等 產生共鳴,抑或是產生一種想要生髮情緒的感覺,那麼他一定是熱愛文學的人。因為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文學,更像是人們用來傳播美的工具,它洗去人心靈上粗糙的繭子和細微的塵土。這裡我們可以引一段...

學哲學會不會影響談戀愛?

唐國超 呵呵,那個李猛說的放屁!心無哲學。即最大哲學!學哲學最大的通病在於心裡想著哲學,說著一大堆廢話!李耳自己有說過自己是哲學家嗎? kuramax 你的標題與內容不符,偏題了還是內容為本呢?標題的話,我覺得任何東西都會影響戀愛,沒準在學的過程就遇到你的緣分了呢。老實說,大多學理科的氣質可能對戀愛...

人能夠學會哲學嗎

Mathew 學是認識了解,會是應用應對。你每時每刻都在踐行生活的哲學,只不過你沒覺察罷了!至於更高層次的哲學理念不過只是乙個理念而已,於你我聯絡有限。 旁行不流 哲學就是簡化,就是找規律。大道至簡,越學越複雜的不是真正哲學,而是批著哲學外衣的理論而已,理論不一定是哲學。你會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