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是不是儒家的孔丘的發明專利?如果反對儒家,是不是就不能有不能用仁義禮智信?

時間 2021-05-06 09:02:21

1樓:知止

孔子是周朝官學崩壞之後第一位面向平民開設私人教學的老師。

稱呼比自己大一輩的人也要帶個尊稱吧,一般就算對儒家無感的人習慣性叫法也會叫孔子,就你直呼其名,一點敬意沒有。可以,孔子最講禮,而題主一點禮貌沒有,這就是以行動反對孔子啊,建議對長輩領導什麼的都直呼其名。

但是單單不講禮貌還不夠,反的還不夠狠。孔子開私學,有教無類,以學成聖,為萬世師表,是才是歷代都把他的地位捧得非常高的根本原因。尊孔其實是通過尊重知識來為自己的政權找合理性。

所以要反對孔子就從根本上反起,查查自己祖上五代人有沒有貴族,如果沒有建議不要參加九年義務教育。因為義務教育就是有教無類,讓平民也能上學,可以說是繼承了孔子的精神。如果你的祖上沒有貴族,在孔子開私學之前你是沒有資格上學的。

所以不上學,就是對孔子最大的反對。

至於仁義禮智信,這五個概念是散在論語裡面的,沒有在一句話裡面出現過。仁義禮智排在一句話裡面是孟子開始的,而漢朝的董仲舒先生把仁義禮智信五個概念併排在一起。我估計題主是想說的董仲舒先生,但是因為無學,就隔著磨砂玻璃丟石頭,打人都打不准。

挺好的,在某種程度上,無學就是反對孔子,這個問題一出,表現的認識水平就已經在反對孔子了。

2樓:老衲好羞澀

仁義禮智信是不是儒家的孔丘的發明專利?如果反對儒家,是不是就不能有不能用仁義禮智信?

1、不負責任地說五常(仁義禮智信)是西漢時期的董仲舒為了對應五行(金木水火土)而湊出來的乙個提法而已,而且董仲舒的儒家是先秦時期多種理論大雜燴產生的新儒家,跟孔子的儒家基本上已經是兩種理論了。

2、如果反對儒家,請先確認你反對的哪個時期哪個人提出的儒家,魯國的儒家和西漢儒家,宋朝的和明朝的,很多觀點都相反的,所以沒準你反了半天和儒家的觀點一樣。

3、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這些都算道德要求,沒有儒家這些也是對人的一種好美的期盼和要求,還有這些最好是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

3樓:綠皮工業

此文出自列子說符篇。

列子是道家的,照樣說忠信,誰告訴你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專屬了?孔子還問老子學禮呢,你要讓孔子說禮是他發明的,呵呵。

4樓:豐年憶雪

你解釋了一下什麼叫仁義禮智信,你就成發明者了?

你intel能做cpu,我amd也能,不用你的技術,雖然我們做出來的都叫cpu,但不妨我叫你一聲弟弟

不許別人解釋仁義禮智信,還專利,這不是霸權嗎,有點美帝的味了

5樓:yy xx

仁義禮智信便反不得嗎?

中國自古以來就反仁義禮智信,以道家、墨家和法家為首。

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中中國人腦子被驢吃了嗎?

6樓:西山客

這些道德的元素是人生命中的一些自然。它們在某人的生命活動中,某些情況下會自然產生。如果我們強行去按這種方式做,事實上就是一種強求,反而就做不到這些了。

自然是根本,只有自然產生的仁義禮智信才是真正的仁義禮智信。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回歸以自然的方式產生這些德行,才符合儒家思想的根本宗旨。

7樓:瘋囂

儒家在我的認知裡就是道德,人與人之間的道德。

忠君愛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得報德以直報怨。

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8樓:晦明

「發明」這個詞,古代的含義是「發而明之」,就是本有這個東西,但是在暗處,現在把它放在明處,讓更多人看到。

從這個意義講,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發明」了本自有之的「仁義禮智信」。

9樓:愚者

首先,先問是不是,是個好習慣。

仁義禮智信屬於一種屬性,屬性就像溫度,長度一類的東西,沒什麼專利可言。所以你問的事情不成立。

10樓:

諸子百家其實很多都講仁義這些,但是其闡述與核心不同。

比方說「仁」,本來有血緣關係,血親之間養育就是仁,因此莊子說虎狼仁,但是孔子是定義了自己的仁,之後儒家的仁就是由血親推廣到非血親,有遠近關係的愛。

11樓:人工智慧奴

這是看古文化特別是儒家必經之路,研究清楚問題認真態度。我剛好為此查過資料。鑑於時間和非專業,淺嚐未有深入研究,待專攻經學考據的人繼續吧

說到底,五常還是這個「廢除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一手促成的。而後世人知之不甚,又將漢後儒的偽跡加諸孔老夫子頭上。還冠以儒家經典之名高高架起,誰還記得所謂孔門、中國古典文化的面貌?

結合https://www.

233問題,到底是誰不懂儒家?是吹捧儒家的後輩新徒不懂,還是經學大師以及當代學術研究的人不懂?

吹儒的人不懂儒這事兒不希罕,這是漢後儒家的慣行。這恰恰說明他們真的遵循了儒家傳統。這才是儒家問題之所在。

12樓:易知易行

《道德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型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孔子向老子求學,老子教孔子道,孔子不明,老子退而求其次,教孔子德,孔子依然懵懵,老子不得已指著黃河給孔子一番比喻,孔子才有所悟。

仁義禮智信,並不是孔子發明的。

我們不能為了反對而反對,存在即為合理。

儒家的學識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學習儒家好的一面,摒棄其不好的一面。

好壞根據時宜而定,不符合時宜的就是壞的!

仁,親愛親人。

義,尊賢敬長。

禮,往來有序。

智,博學多聞。

信,言出必行。

怎麼都不過時。

13樓:大huge大Giant儒

定義不同。

法家把儒家的那一套標準歸為了六蝨害。

儒家的仁義,是指對諸侯的仁義,讓諸侯永遠是諸侯,P民永遠是P民。

法家改變了這個局面,反而不「仁義」了嗎?

儒家的禮節很繁瑣,一輩子都學不完。法家按規則辦事,難不成按規則辦事了,形成不了法家的「禮」?

說得只有讀語錄,人才能變「智」,讀法律條文,人卻「智」不了了。

商鞅說要滅儒家的誠信,卻能夠徙木立信,很明顯法家與儒家的「信」是有區別的。

不過話說回來,秦72望族這個團體,倒的確是王靖海的專利,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這個名詞的人。現在這個專利被我拿來使用,只是有的時候,我會把72這個數字拿出來調侃下,大部分時候,我還是喜歡叫「72望族」,更順口。單一的「望族」這個名詞,倒算不上是專利,因為和西漢末年形成的「豪族」「門閥世家」「仕族」(差不多的意思,不同的叫法)很相似,團體性質也很像。

王靖海把這個性質的團體提前上線到戰國時代,就申請到了專利。

《大秦帝國》的專利孫浩暉已經申請了,王靖海硬是要吐槽別人的專利,說別人是在發明歷史,可它自己也寫了那麼多的腦補文,就不是在發明歷史了,這就雙重標準。

焚書坑儒的解析那麼多,王靖海非要把72望族也扯進去,在14億中中國人都還不知道這個團體存在的情況下,14億人口談焚書坑儒的時候,忘記提72望族,就都成了王靖海口中的歷史發明家了。多弗拉門戈、楚令尹圍、季退思等人似乎也未認同這個團體,搞得王靖海很是尷尬。

王靖海在他的腿子面前生氣的說:那個說話不利索的人在黑我。

腿子們問:他怎麼黑你的?

王靖海說:他把我發明的歷史文(72望族在秦的發展歷史)重複說了一遍。

多弗拉門戈,楚令尹圍說:可不是,他還用你的歷史觀來反駁我們的回答,一定得拉黑了

14樓:陸羽

摘要:在人類發展史上,一切道德體系的作用性質及其變化,都源於社會經濟關係及其變化。社會經濟關係對道德具有決定作用。

表現在:社會經濟結構的性質決定了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社會經濟關係所表現出來的利益直接決定了道德體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範;生產關係中的矛盾和衝突決定了道德領域的對立和鬥爭;社會經濟關係的變化引起了道德的變化。

誰都發明不了道德和由其衍生出的道德標準,甚至都不用誰去提出,人們才會遵守。

舉個簡單的例子,人類開始群居生活遠遠早於儒家誕生。而在儒家誕生之前,你祖先的鄰居,沒有殺死你的祖先,搶奪你祖先的生產資料,本身就是遵守道德表現。

僅僅是一同生活不傷害彼此,就包含了仁義智信。

·不忍傷害他人,這就是仁。

·遵守不傷害彼此這一道德準則,這是義也是信。

·禮就不扯了,庶人不配。

·殺戮會被社會所排斥甚至報復,所以殺戮帶來的收益不如被排斥帶來的損失,選擇不殺是為智。

以上需要儒家去教嗎,不需要——具備社交行為的動物都懂這些。

所以仁義禮智信真和儒家沒關係,誰要說沒儒家中中國人就不懂仁義禮智信,這人不是傻帽的就是壞蛋。

15樓:威廉綿羊

母雞會照顧幼貓,仁愛

狗對主人忠義

狼吃肉有先後,這是禮節

豬會躲避毒氣,聰智

鴿子守時,有信

某些儒家的人搞詭辯,硬說仁義禮智信是儒家的專利,反對儒家就是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

比如照顧父母,善待孩子,對朋友義,對他人信。做了就是儒家。——某網友照他們的說法,有仁義禮智信就是儒家,那麼雞狗狼豬鴿,禽獸之類就是儒家了!

16樓:chenc

讀書學習要學習道理,不是要學習教條的。

儒家思想包含內容極多,考慮時間、區域、外部情況的差異,不可能全是對的,也不可能全是錯的,更別說我們還要分清什麼是思想本身,什麼是思想產生的結果。

仁義禮智信這些有沒有意義,有多大意義,我覺得基本上正常的成年人都有分辨能力,都有思考能力。我們不應該因為反對或者擁護儒家,而影響我們的這個判斷能力。

反儒家的人雖然傻子居多,不過應該不會傻到因此全盤否定仁義禮智信吧。如果有,請站出來讓我見識一下。

17樓:「已登出」

可以用,就是你要用的時候,需要註明一下你的這些仁義禮智信是你的,而非中中國人傳統思想。

母雞會照顧幼貓,仁愛

狗對主人忠義

狼吃肉有先後,這是禮節

豬會躲避毒氣,聰智

鴿子守時,有信

某些儒家的人搞詭辯,硬說仁義禮智信是儒家的專利,反對儒家就是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

比如照顧父母,善待孩子,對朋友義,對他人信。做了就是儒家。——某網友

照他們的說法,有仁義禮智信就是儒家,那麼雞狗狼豬鴿,禽獸之類就是儒家了!

這位回覆就非常典型了,他認為儒家仁義禮智信都是禽獸之舉。

所以這個人思維應該屬於一種其他文明下的一種表現,他無法引用人與人之間關係來理解仁義禮智信,他更多的是用動物來說明問題看來他在野外與動物相處時間比與人相處要多的多。他沒有接受過人類文明教育,對於人與人之間,親屬之間的關係非常厭惡。

甚至不承認人是相同個體,他更深地固認為人與人之間就如同母雞與幼貓,狗與主人之間關係典型種族主義。

所以同樣的字在他的眼中與普通中中國人眼中所代表的意義完全不同。

他會認為照顧父母善待孩子就是母雞照顧幼貓這都不是乙個品種,那麼在他的眼裡他父母和孩子與他不是乙個種類。

中中國人對朋友義,在他的眼裡那就是狗對於主人關係,友誼是這樣嗎?

對於別人信,那麼你在別人眼裡就是只鴿子?是這樣嗎?

這就挺可怕了,完全就是言語不通,你要對他說兄弟你真有義氣,你這是誇他想和他做朋友,結果他一聽什麼?!你想讓我做狗?必然勃然大怒。而你還不知道怎麼回事。他就會把你打一頓。

而你遵守信用給他辦事。這本來就是好事,結果你在他眼裡不過就是個鴿子本能而已,所以他會覺得理所應當。並不值得稱道。

所以根本不會感激你。甚至還覺得你做的不夠好,反而會指責你。社會上還真有這樣的人你給他辦事他還拽的和大爺一樣。

所以。仁義禮智信並不是儒家思想,任何人都可以用都可以自定義,但是必須要說明。就和這位網友一樣要說明,這樣大家一定不會對他有任何仁義禮智信。沒必要自討苦吃。

到底什麼是「仁」「義」「禮」「智」「信」?能否通俗易懂的解釋一下

李旭東 仁就是兩個人,是指仁愛,就是要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對別人要有愛心,要有同情心,憐憫心。廟堂之高要遵循仁的規範。義是指用武力維護公平正義,義的叉叉就是殺的意思,上面的一點就是殺的正確,殺的有道理,要少殺,慎殺,不能亂殺。江湖之遠要遵循義的規範。禮就是禮儀,不管是仁還是義,都要遵守禮的規矩和...

印度是不是儒家文化的理想狀態?

零五 黑儒家也找個靠譜的理由,這種無稽之談不是找罵嗎?就整天黑儒家吧,非要等到了中中國人全信了宗教,寄希望於飄渺的彼世,在此世得過且過的階段,你們才如意是吧?自己去看看農村都什麼樣了?什麼建築在村里是最顯眼,有點數好吧? 中印貿易 孫可林 我沒看到你任何的解釋。但是單從你的問題上來看。作為乙個山東人...

尚《書》是不是儒家著作?注 討論的就是尚《書》本書,不是衍生作品。?

本因坊道的 這個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從盡可能早的資料裡看,是否有人引用過這本書的內容。左傳 莊公八年 公曰 不可。我實不德,齊師何罪?罪我之由。夏書 曰 皋陶邁種德,德乃降。姑務修德以待時乎。左傳 僖公二十四年 君子曰 服之不衷,身之災也。詩 曰 彼己之子,不稱其服。子臧之服,不稱也夫。詩 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