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仁」「義」「禮」「智」「信」?能否通俗易懂的解釋一下

時間 2021-06-02 10:06:57

1樓:李旭東

仁就是兩個人,是指仁愛,就是要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對別人要有愛心,要有同情心,憐憫心。廟堂之高要遵循仁的規範。

義是指用武力維護公平正義,義的叉叉就是殺的意思,上面的一點就是殺的正確,殺的有道理,要少殺,慎殺,不能亂殺。江湖之遠要遵循義的規範。

禮就是禮儀,不管是仁還是義,都要遵守禮的規矩和秩序,這樣的規矩和秩序可以把社會組織成乙個整體,避免社會成為一盤散沙。當然遵循禮儀的規範要符合仁義道德,只有表面的儀式沒有實質內容是很虛偽的。

智就是指人的智慧型,知識。辨識忠奸是非的能力。

信就是人說的話,就是誠信,人講的話要算數,自己的諾言要信守,不能說話不算數。

從字面意義看,「仁義禮智信」都是維護社會公序良俗的好的規範。但按照老子道德經的論述,人和社會要遵循的最高規範應該是「道」和「德」,「道」和「德」其實是一體的,「道」是事物內在本質的規律,「德」是「道」在具體事物中外在表現形式。道德以下,才是「仁義禮智信」。

不能遵循道德的規範,一天到晚強調「仁義禮智信」,追求功利,是很虛偽的,容易導致災禍。因為「仁義禮智信」很容易說一套,做一套,讓虛偽的風氣在社會上盛行,過去幾千年就是這樣的故事不斷在重演。

2樓:安真

仁,不呆傻不麻木,有靈性,有良知,不生奸佞惡毒害人的心思義,有擔當,有責任感,有做人的原則

禮,不自大,不驕狂

智,制約不良言語行為,不糊塗莽撞盲行

信,腳踏實地,務實,做事情有恆心毅力,不好高鶩遠,不三心二意

3樓:

仁,指的是給予。強勢一方對弱勢一方的施捨是仁。商人奸詐是為富不仁,熱衷公益是慈善家;帝王剝削人民是殘暴,減賦是仁德;餵養流浪貓是善心,虐待動物是殘忍。

義,指的是犧牲。和仁不同,仁是我有我分一點給你,義是但凡你需要,沒有我也給你。革命先烈,用生命給了我們他們享受不到的太平,義勇軍進行曲的義正是如此。

禮,指的是規矩和秩序。紅燈停綠燈行,社會的執行離不開秩序。

智,指的是邏輯。分忠奸,辯是非,明事理,禮的傳承會讓社會知道要怎麼做,智的傳承是讓社會知道為什麼這麼做。

信,指的是合作。共同的利益面前才有合作,合作才有誠信,完全的陌生人不需要誠信,但社會是人類共同體,信是凝聚到一起的基礎。

4樓:徐曉軼

這個回答算是較為系統的:

仁和義的區別是什麼?

這個回答較為概括:

仁義禮智信為什麼信排最後一位?

這個回答著重講了義:

儒家講捨生取義。過去從軍,捨命報國。現在捨己救人。這個教義人性嗎?

但義是判斷各種情況下我們行為是否是恰當的,而世界是如此之複雜,所以義涵蓋的方面也自然非常多,所以還有不少其它回答,你自己找感興趣的看吧:

儒學精華

5樓:小錦蓮蓮

這是做人的尺度與可以修圓融的五個方向。

以仁為行動的方向,以義做為準則,智慧型做為根基,禮儀彰顯於外,誠信放在心中。

智慧型如流水,禮儀如明豔的火焰,此二者是在彰顯仁義信,那就安全無憂。反之如害人利劍,傷人傷己。

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論語》是一本教人如何為樂的書。

先把開篇第一章的孔門三樂放一放。

《雍也》篇中記有孔子的一句話——子曰:「知(zhì)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知(zhì)者動,仁者靜;知者樂(lè),仁者壽。」

水從山間緩緩流出,如人之開蒙。

或許仁義信都比較抽象,不如用這個故事來說說看——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谷既公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找到我心安處,行之大大方方。

6樓:

仁者,二人也。哪兩個人?乙個是自己,乙個是他人。

萬事只想自己,只管自己痛快,不管別人死活,不仁也。像歷史上的胡雪巖,前半夜想自己,後半夜想別人,半仁也。如果能天下為公,一心為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點自己都沒有,全為他人著想,大仁也。

《論語》中,夫子在談到仁時,七十二賢中很多都達不到仁的要求,唯有顏回,夫子贊曰:三月不違仁。可知仁之一字,說之易,做之難矣。

義者,合情、合理、合法也。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因此孔子是至聖,孟子是亞聖。

義已降了一等,但人能做到義字,事事均能合情、合理、合法,已經很不錯了。古人有捨身取義,只要合情合理合法,三者均合,則當仁不讓,雖千萬人吾往矣。曾子所謂: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者,義也。

禮者,規矩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規矩、守規矩,社會才有秩序,人民才能安穩。

古代家庭之家規就是禮之實際體現,而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內要守家規,外要守國法,甚至入鄉隨俗,均要遵守當地的風俗,都是禮之義。

智者,明道理,不愚痴也。用現代話說,要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自己的人生之路的指引。

信者,信心也,誠信也。人無信則不立。人對自己沒有信心,則什麼事也做不成。

因此,對內要有強大的自信心,特別是民族自信心。對外則要講誠信,人言為信,一諾千金。內有自信,外講誠信,信之成矣。

反之,左傳雲:人棄常,則妖興。人背棄了五常之道:仁義禮智信,則人就變成了妖魔鬼怪,群魔亂舞,家國無寧。

仁義禮智信,在當代社會算什麼?

已登出 這個針對個人所言,是以君子的自稱個人行為標準。是個體單位,與他人毫無關係。如果非要扯上社會這兩字,頂多是別人行為你不認同而已,不代表別人一定要做。再者說了行至有效的個人也有很多。如果對方不好,我不認同你,那就不要來往就可以,把自己切入到自己合適的社會網路這才是重點。 武陵長樂生 按照你的觀點...

當今社會還有忠孝仁義禮智信那什麼是「忠」那什麼是「孝」什麼是「仁」什麼是「義」 ?

忠是忠誠,以前是忠於朝庭,君王。現代忠誠於囯家,與民族。不違背與人為善,和平共處,那就是仁,仁是由單人旁,一短一長兩橫組成,就是說仁是二人以稱為仁,把善良,沒有爭議,無私奉獻,讓他人認可,叫仁。什麼是孝,孝父母長輩,分三種,小孝,中孝,大孝。小孝奉養長輩父母,孝其心。中孝不違背父母長輩意志,把門庭發...

忠孝仁義禮智信廉獨缺仁是什麼樣的人,會怎麼樣?

中微子 仁 在古文中指的是 上下相親 這八個字之間的意思是相互關聯的,你這個問題錯在認為少了乙個並不影響其他。咱們就說 信 A對下屬說 你做到某件事會有某賞賜 如果他兌現了承諾,確實是 信 但你覺得別人不會覺得他 仁 麼?不存在 獨缺 的情況,要缺就是都不行。 張飛,會被手下殺死。張飛忠孝 這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