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會認簡化字就會不自覺的認繁體字?

時間 2021-05-06 08:17:19

1樓:嘉禾

並不是每個人都天賦異稟地可以識讀繁體字,大多數不過是結合語境聯想出來的,就像早年間在網上比較流行的把句子遮住一半依然可以通讀,與是繁是簡併無關係,即使我把〇段話〇的幾〇字換成「〇」你也〇樣可〇通讀。

但如果我把繁體字單獨擇出來呢?

「籲」是什麼字?

「搜」是什麼字?

「出」是什麼字?

又有多少人能識讀呢?

2樓:風雨狂客

會認簡化字就會不自覺的認繁體字,顯然話還不能這麼簡潔的說,至少小學生雖然認識了不少字,讓他們做到「會認簡化字就會不自覺的認繁體字」,難度就比較大。一般來說,當他心智健全以後的時候,譬如高中學生階段,不自覺的能認識的繁體字就會多得多。

其實,簡體字不是漢字的所有字都簡化了,很大的一部分繁體字根本就不需要簡化。哪些繁體字不需要簡化?

可以嘗試把一篇簡化字型的文章轉換成繁體字體,再縮小字型大小,讓字如墨坨出現為準,這時還能看清楚的字就是不需要簡化的繁體字。如大小多少,上下左右、日月山水、明白,等等,這些還能能能看清楚的。這一部分字都是小學生學習也能認識的「繁體字」。

再就是僅僅是偏旁部首簡化的簡體字的繁體原字。如訁[訁]、飠[飠]、糹[糹]、釒[釒]、馬[馬],等部首。大部分簡化字只是這種偏旁部首的簡化,認知不會出現問題。

至少初中生認識這些偏旁的繁體字,不會有什麼困難。

當然還會有些困難的,要麼是變形太大,要麼是改頭換面,如礎、礎,廟、廟,等,這一類就得高中生了。當然還有極少的更難一些的,那就得翻工具書了。

所以,根據上述情況,可知話不能籠統地說,不然又給了反簡化字的人以口實。

路過,僅供參考!——

3樓:優素福消經教學

簡體字=繁體字中好寫的字+常用俗字+日本流入的俗字+草書楷化+字義合併

所以認識簡體字以後可以讀懂一些繁體字,然後根據上下文推理又可以讀懂一部分。

日本新字型簡化字是不是為了限制漢字減少漢字使用?

nemo 這個問題的意思是,你看我用繁體,我要捍衛正體字,日本簡化是為了限制漢字使用的話,那麼中國也是。就這點伎倆,特以為自己機智吧。 szbd 簡單回答,是。不過也是有原因的。日語發音比較少,同音字就多。另一方面,每個漢字都有音讀和訓讀兩種讀法 少數3個 同乙個字這兩種讀法也沒有關係,因此漢字讀起...

《簡化字總表》中某些漢字之間讀音不同,字義也不同,毫無關聯的字為什麼要簡化為同乙個字而不是分別簡化?

譚er 這點應該是從民間俗字裡找的靈感。以前民間俗字裡常用筆畫簡單的字來代替筆畫複雜的字。這種代替往往是同音而毫無關聯的。不過說一千道一萬,就是一點 這類合併簡化的漢字,簡化了書寫。這是一大優點。而其缺點無疑是混淆字義。這一缺點恰恰因兩個合併字的意思基本不同,而最大程度地掩蓋掉了。比如後後 髪發等等...

染 是 雜 聲,不是 雜 簡化字旳 雜 是什麼來源?

忍庸 染所從之 九 為文 元 之譌形而非今慣文九也。元譌作尢遂作九於染也。台灣 異體字字典 所引 金石文字辨異 所錄 唐竇憲碑 之染 從丸而不從九也。六書正譌 等謂從丸而不從九之染俗。餘亦不以染所從之九為丸之譌文 但以為謂染從九不如謂染所從之九為丸譌文也。丸為凡俗文也。以染所從之九為丸之譌文 可詮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