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文言文的翻譯作品為什麼不如外語的翻譯作品?

時間 2021-05-06 08:14:12

1樓:紀楓

同感包括中華書局的書文言文的翻譯簡直是很難看,感覺就像是小學生初中生一樣的語文水平一樣毫無連貫性和美感。就這樣的翻譯怎麼能推廣好傳統文化的普及性

2樓:梁渠宮LZH

是因為文言文的美感現代文無法表達出來嗎?

可是國外的文字用中文也不能完全表達出來。

事實上,外國文字的翻譯作品,尤其是學術性的作品,是有機會遇到漢語無法準確地表述的意思的,亦或者是出現某一些學術概念的定義。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會標註,然後附上外文原句;或會加上括號然後寫上原詞,比如焦慮(anxiety)。同樣,文言文也會有這種情況。

突然又想到乙個點。甚矣,汝之不惠。副詞前置的語法在現代漢語是不通的了(非常啊,你蠢),但又必須要強調「程度」啊……然而用粵語讀卻是OK的……

翻譯不管怎樣都已經是二次創作了,若是要原汁原味當然要讀原作。

3樓:

可能取決於文言文是古人所表達的方式!受到當時的環境的影響,並且文字數量也不是很多,一字多意!你沒發現文言文,大多數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乙個四字成語,能翻譯成一句話。

更重要的是因為歷史的原因,戰爭,內亂等等!是文化出現後繼無力!有心文化沒有一代代的傳承下來!

翻譯的時候總是詞不達意!也就有了不是很流暢!而英語,首先現在還有人再用,也外中國人有人研究中文,中中國人也研究外語,思想的碰撞總能合適的詞語!

4樓:Alouette

帶有譯文的文言文讀本都是為了學習,入門者看的,力求精確。基本上使用「加字組詞,連詞成句」的方法翻譯。這種翻譯更為準確,缺點是生硬。

意譯的多半是詞句變動較大蛋意思不變,比如說黑塔利亞有一集是意/大/利說:「這叫做自畫自誇,是日/本家的詞語哦。」因為是動漫,所以對於精確度就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字幕組就翻譯成「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雖然被不明真相的觀眾刷明明是中國的詞語就是了

不過文言文的愛好者,尤其是高手其實都是不看譯文不看詞解的,因為會影響文章通順,沒有古文的氣勢。所以很多人都會看白文字

5樓:劉藍田

文言是國語。普通話也是國語,國語翻譯國語是語言習慣和環境不同,方便的是學生學習,但是對閱讀不利,文言閱讀是不能被翻譯的,看原文的流暢性不是現代翻譯可以比的。外語不是母語,翻譯也是學生們學習的需要,但是學到一定程度也是可以不用翻譯來閱讀,流暢性也會很好。

這就比如是古人讀文言很順暢,外中國人讀外語很順暢。拿文言說吧: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用文言讀出來氣勢磅礴,翻譯現代文就淡然無味了。同理,外語也一樣的。

6樓:林下看夕

文言文本來就已經很美了,流傳下來的也大多是大家的作品,現在的譯者翻譯成白話文沒有那麼美也很正常啊。

英語因為文化,語言背景不同,即使有很美的句子,也不見得能直觀感受到,而翻譯過來符合自己的語言背景了,自然就覺得舒服了。

7樓:全全

因為現在更能理解外中國人的思維和邏輯,但因時代久遠,反而不了解並理解古代人的思維和邏輯。時間比空間更有隔閡,而且無法回溯。翻譯是先理解對方的意識形態,再轉述對方的觀點。

另外,中中國人翻譯文言文比翻譯古印度文更貼切,也是同理。

8樓:

文言文的翻譯是輔助你理解的,讓你更好的讀原文從原文中理解願意。乙個沒有什麼功底的人讀文言文大致還有猜是什麼意思的能力,乙個沒有外文功底的人連猜都不知道怎麼猜。所以外文翻譯翻譯的往往更好,否則根本一些人根本沒法讀。

至於文言文,如果想自己就可以在字典的幫助下讀原文,幹嘛要那麼好的翻譯

9樓:

文言文不需要翻譯,只需要注釋,或者說注疏。

翻譯只是順帶略一下的東西,有時乙個字詞或句子有好幾種解釋法,甚至有好幾種寫法,唐人怎麼說,宋人怎麼說,到了清代又怎麼說blablalbla……怎麼一氣呵成翻譯成大白話。

研究字詞有訓詁,研究大意有專門學派,四書那種,歷代解釋能看到人哭泣。

古書典籍,一涉及到歷史就有個時間範疇,這文字和文字所指代的意義就成了動態的了,哪像現代語言有個統一的標準。

(題外話:我倒覺得五四以前中中國人對於典籍的解釋的狂熱程度絕對可以算得上是過度闡釋了)

小白解釋~只求通俗~

沒看清題,一般的文言文,了解大意的的前提下通頌原文,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古人誠不我欺。

說白了,就是語感。

10樓:肖右

在下愚見,私以為,若題主實為誠心觀文言,又何以棄真跡而臨摹本。或華美,或恢巨集,非今言所能復刻。所謂仰之彌高,鑽之彌深,望題主不畏艱深,重整態度,拾級而上,可登高峰。

11樓:銘信

我說說我的拙見吧。

我覺得文言文翻譯和外國文學作品翻譯,兩者的目的是不同的。文言文翻譯,目的是讓讀者更好的理解原文,所以一般都是直接翻譯,而外國文學作品,目的絕不是讓讀者藉以學習外語,當然就關注於全面的表現作品內容了。

12樓:寧 檬

受眾關係不一樣。

文言文受眾熟悉中文,翻譯講求在通順流暢的狀態下保持精準。

外語受眾通過中文媒介感受美,翻譯我覺得更多的是在為呈現藝術感和美感。

13樓:

因為文言文的直譯和意譯,就會有翻譯的不同,就比如不同的文言文翻譯參考書就會有不同的翻譯。。。。再者有些參考書力求準確,就會把某些字詞拆開來譯,比如「屈伸」,有的會直接翻譯就是屈伸,但有的卻會翻譯為彎屈/曲和伸直,而且有些為了結合全文內容,就會翻譯的更為得當。。。這樣,文言文的翻譯的影響就會有很多,導致不同的情況。。

14樓:徐連哲

大概是,文言文翻譯時,「原作」給人的感覺是雖然可能很多詞語不懂,但氣氛、情感還是能有很深印象的,因此翻譯成白話之後「雅」的程度會降低。

而外語翻譯時,原作中(以一般英語六級水平來講)可能多數詞語我們都認得,但是整篇文章通常還是晦澀難懂,完全難以把握其中深意,因此翻譯成白話之後我們會覺得作品的可讀性增強了。

這樣一來,即使兩類翻譯的最終語文水平相仿,我們也會覺得外語比文言文翻譯更好。其原因就是文言文的原作起點高吧。

我瞎猜的,我是個理科生,專業的完全不懂。

15樓:

說白了,目的論不一樣

現在能看到的文言文翻譯(語內翻譯),譯文是給學習文言文的學生看的,也就是要字對字,詞對詞地譯出採分點,甚至連句式都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而我們在書店買到的文學翻譯,譯者在翻譯的時候,目的論是出版,是增強可讀性讓更多的人來買以增加銷量。那麼在這個翻譯觀的指導下,譯者就不會拘泥於原文的詞句,怎麼順怎麼來,怎麼優美怎麼來,怎麼擴大銷量怎麼來。以上

16樓:張茉莉

因為文言文翻譯和外語翻譯的初衷不一樣。

大多數文言文翻譯,起到的只是解釋說明的作用。比如「將軍披堅執銳,伐無道。」譯文「將軍身披堅固的鎧甲,拿著銳利的兵器,討伐無道的昏君」。

這句文言大家大概都能明白什麼意思,但是可能具體到單個字詞的意思就不太清楚了。這個時候文言翻譯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句子大意。

文言文翻譯讀起來沒有美感,那是因為白話怎麼寫都不如文言好聽啊。古代能寫文言作品並且還能留到現代出版給人看的都是大文豪啊,翻譯這些作品的中文系學生比不了,出版社編輯也比不了。何況文言本來就是講究用詞、講究韻律平仄。

「披堅執銳」這四個字本來就很有氣勢,讀起來當然比長長的「披著…拿著…」好聽。

再說英文翻譯,說英文翻譯比較美。我覺得不是這樣,如果能像欣賞文言文一樣欣賞英文原著的話,感受應該會大不相同了。我們的母語並不是英語,如果不是英文專業大多數人的閱讀範圍大概停留在六級閱讀理解。

這對於欣賞英文原文的美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拿對文言翻譯美感的評價同外語翻譯的美感評價做比較,其實是不公平的。私以為大多數譯文和原文比都是有巨大鴻溝的。

另外,進行外語翻譯的很多譯者,確實水平非常高超,他們經過了長期的專業訓練,技藝純熟,筆法高潮。優秀外語院校出身的譯者尤其如此。翻譯的信達雅是大家的統一標準。

而對於文言文譯者來說,並沒有什麼訓練,文言翻譯也沒什麼市場,而且我還是持同樣的觀點,文言只是不實用,其實比白話美多了。如果出於提高個人修養和審美需求,還是依賴古漢語字典讀原文吧。

最後附一首林語堂先生翻譯的古詩,初高中必背。大家自行體會翻譯作品的美感和原文的差別吧。

17樓:酸桃

今年高三,做語文文言閱讀時,答案會有全文翻譯。我閒著就會翻一翻我覺得優美的句子的翻譯,發現那些譯文很粗陋,只是大意而已。比如浙西三瀑布記

未到三裡外,一匹練從天下,恰無聲響。及前諦視,則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盡化為煙,為霧,為輕綃,為玉塵,為珠屑,為琉璃絲,為楊白花(13)。既墜矣,又似上公升;既疏矣,又似密織。

風來搖之,飄散無著;日光照之,五色昳麗。

很美吧?

譯文呢?

就看見二十丈以上是瀑布,二十丈以下卻不是瀑布,全都化為煙,化為霧,化為輕輕的絲絹,化為白玉的粉塵,化為珍珠的細屑,化為琉璃絲,化為白色的楊花。已經墜落下來,似乎又公升騰上去;已經疏散開來,似乎又密集地織聚著。風吹來搖曳著,飄散飛揚無所著落。

Sunny照過去,五彩繽紛,光豔絢麗。

當時看時,覺得譯文簡直糟蹋了好文章。精彩之處被粗暴地帶過,這麼粗列的文筆對文筆控的我簡直不能忍!

現在看看,譯文每個詞的要點都踩到其實是能拿分的。就是不好看(我自己的翻譯題簡直就是淚啊……)

咳咳,跑題了。就我個人而言,看到文言原文,瞅瞅翻譯,對比之下很容易發現譯文比起原文弗如遠矣。而我看到英語名著,再瞧瞧旁邊配的中文翻譯,竟覺得翻譯文字很樸實。(恕我懶舉例子)

這大概是不同文化背景帶來的差異吧。(僅對我個人)

18樓:席雅

因為很多外國作品中某些句子都可以用中國的俗語或者簡單易懂的文言文翻譯,而文言文本身就是漢語,再用白話文翻譯,其中某些言簡意賅的部分會表述的複雜,許多精妙的地方也被翻譯沒了,翻譯得再怎麼好也不會覺得比原文更精煉,更不能加強讀者對某些語句的嘆為觀止~

譯文用來加深理解就好了,當然能理解原文更好不過,許多詞語的意境沒有辦法直接翻譯出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體會一下》﹏

為什麼佛經翻譯大多採取多為文雅的文言文,而聖經翻譯多採取通俗化的白話文?

louzhiguo0000 漢文佛典主要是南北朝隋唐時期根據當時的外文佛典翻譯的,本來那些外文佛典是第一手文獻。到如今,那些外文佛典幾乎都沒傳下來,幾乎都消亡了,只有漢文佛典這種第二手文獻已流傳下來,這還怎麼翻譯?聖經之所以能翻譯為現代漢文,是因為聖經原始文獻都流傳下來,即希伯來文舊約,亞蘭文新約。...

為什麼文言文翻譯過來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彭小胖 很多句子給我們展示其實不是表面的翻譯過來的意思,而是越過時間翻過歷史想象自己就是作者的那種感同身受。人家本來就是古文,你譯過來自然會少些味道。就好比重慶的方言 巴適 安逸 無法具體的告訴不懂重慶話的人,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武林叡龍 因為文言文翻譯和外文翻譯不同,外文翻譯的時候體現了譯者的再創...

為什麼現在的女生絕大多數都是散發而非馬尾,是因為散發百搭顯臉小嗎?

浩然 自由職業者多數愛散發,現在自由職業者特別多,所以散發就會特別多,如果是正常的打工人,上班族還是會有所收斂的!有制度管教,就沒那麼隨意了 飛飛飛 根據臉型而定吧,有些臉型披髮顯臉小,有一些扎頭髮顯臉小,至於為什麼大多披頭髮,因為更好做髮型,髮型好看的話也很為整個人添彩呢 湫兮 散發顯臉小這要看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