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破執,但卻用了大量篇幅講奉持此經的功德福報,是為了吸引信眾還是另有深意?

時間 2021-05-06 07:29:37

1樓:陸瑞星

《金剛經》的破執是有先後修持過程的。在四章妙行無住分,用「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意為應順無所以而自然住「不住相布施」,能全天候的順受的感受力,得不可思議福德。提出論點。

在八章依法出生分,用「若人滿……七寶,以用布施」,意為比如人們滿足於人世間的世界七寶得以受用,所有人以此有因所標準的,感受得到的福德,甚多,人相福德。鍛鍊感受已有福德能力,「受持」次第,以說明感受力須持續不斷的修養。

在十一章無為福勝分,用「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意為對以七寶的滿足感受力的擴大,致沙數細微處,「受持」次第的修養。得以受用後的滿足感方法布施於他人,得福德勝境。

在十三章如法受持分,用「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意為對於三千大氣世界的所有微塵生命能量的感受力,擴大至不住任何名相的感受力,還是「受持」次第修養過程。得其福甚多。

在十四章離相寂滅分,用「應生無所住心」「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意為應順無所尺度標準而生心;菩薩心不住法而能行於廣施,就好比有眼,有光,見種種跡象,「能於此經,受持讀誦」,能行於此經過歷程,即是感受力的持續產生作用,就能讀懂而見到種種色,「則為如來以佛智慧型,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以此法則規律而為,客觀如來給以人覺者之佛智慧型,清晰知人,清晰見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之感受力修養之功帶來的德行。

……待續

不住法而了大量篇幅講奉持此經的功德福報,是為了吸引信眾還是另有深意?

既然要離三心滅四相,破除一切執念,還要功德福報做什麼?但《金剛經》中講功德福報的內容卻佔了大量篇幅,是單純為了吸引信眾,還是另有其他深意?

2樓:

怕你聽不懂,只能用福德來解釋修習它的好處,比布施得福德多,但對於真正讀懂它的人來說,則能看清一切福德實為無福德,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都舍了,福德又怎麼會有實相。所以個中所謂福德,只是佛對凡人的一種提點。

3樓:岡日森格

是為了方便說明,受持讀誦此經的好處,比住相布施要大的多。

另外,佛說福德多,即非福德多,是名福德多。『而凡夫之人貪著其事』。也就是說,僅僅是為了方便說法打得比方而已。

真不明白第乙個回答,還有好多解釋,為什麼搞得這麼繁瑣。

4樓:Truthseeker

不說福報你沒興趣嘛,佛用自己的經和金銀財寶做比較,一般人都會感興趣。你想,一般人每天就惦記那點事兒,錢來錢去的。這也是從別人的角度思考,隨緣的表現。

金剛經講的什麼?

陳誠 一切有為法,無含有恆常不變的神我之本質。因此,染識,應該遠離所著住的五蘊,而轉變成淨智。降伏,不是壓抑,而是轉化。注意,佛所說的名相之法,非是事相之法。 哦噠噠噠噠噠噠 本來想講點什麼。但是發現也講不了什麼。因為越想就越覺得每句都是有關聯的。如果提早進入了別人預設下的 圈子 裡的話,可能會很容...

《金剛經》是不是偽經?

知乎斯坦 應該是偽經,非佛教結經時流傳下來的。難怪說舌燦蓮花,佛說,史實就不能承認了,口口聲聲無我相,無眾生相,被概念法迷住的這麼多,還動不動下地獄,我沒見過,能帶我見見嗎。金剛經非佛說,但並不代表他不經典。對自己的法都沒有信心,不過自欺欺人 碼農炸醬麵 黃帝內經 並非黃帝所作,是後來人假託黃帝所作...

金剛經可以祈願嗎?

珂玎 念經,念佛號,抄經,放生是念佛都可以。念完後做功德回向,先念僧人們常用的回向文,然後再念誦自己的祈願內容。我個人以為,參加集體放生並跟隨大家念誦,之後回向,這樣功德更大。因為你可能沒有皈依,在自己沒有皈依的情況下,念佛之類的功德就比較小。放生時跟隨大家一起念,會產生較大的功德。 村頭傻大愣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