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中有哪些你認為拍案叫絕或精彩絕倫的部分?

時間 2021-05-06 06:15:40

1樓:貨拉拉女司機

三十年前,面對黑暗汙濁的現實,意志堅定的吏部員外郎顧憲成相信,對的終究是對的,錯的終究是錯的。於是他決心,建立乙個合理的秩序,維護世上的公義,使那些身居高位者,不能隨意踐踏他人,讓那些平凡的人,有生存的權力。 為了這個理想,他勵精圖治,忍辱負重,從那個小小的書院開始,經歷幾十年起起落落,堅持道統,至死不渝。

在他的身後,有無數的追隨者殺身成仁。 然而殺身固然成仁, 卻不能成事。 以天下為己任的東林黨,終究再無回天之力。

其實我並不喜歡東林黨,因為這些人都是書呆子,自命清高,還空談闊論,缺乏實幹能力。

小時候,歷史老師講到東林黨時,曾說道:東林黨人並不是進步的象徵,因為他們都是封建士大夫。

我曾問:何謂封建士大夫?

老師答:封建士大夫,就是封建社會裡,侷限、落後、腐朽的勢力,而他們的精神,絕不代表歷史的發展方向。

多年以後,我親手翻開歷史,看到了另乙個真相。 所謂封建士大夫,如王安石、如張居正、如楊漣、如林則徐。 所謂封建士大夫精神,就是沒落、守舊、不懂變通,不識時務,給臉不要臉,瞧不起勞動人民,自命清高,即使一窮二白,被誤解、汙衊,依然堅持原則、堅持信念、堅持以天下為己任的人。

他們堅信自己的一生與眾不同,高高在上,無論對方反不反感。 堅信自己生來就有責任和義務,去關懷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無論對方接不接受。 堅信國家危亡之際,必須挺身而出,去捍衛那些自己不認識,或許永遠也不會認識的芸芸眾生,並為之奮鬥一生,無論對方是否知道、是否理解。

堅信無論經過多少黑暗與苦難,那傳說了無數次,忽悠了無數回,卻始終未見的太平盛世,終會到來。

2樓:阿神

王陽明龍場悟道那部分

乙個聖人在思想開悟之前的迷茫寫的彷彿近在眼前。

那種絕望的心境,細細體會,不禁讓人嘆息。

也許真應了那句話:我思故我在吧。

3樓:破洞褲與單車

一生伏首拜陽明

在臨終之前,他的門人聚在他的身旁,問他還有什麼遺言。

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遊;獸,我知道它能走。飛的我可以射,走的我可以網,遊的我可以釣。

但是龍,我不知該怎麼辦啊!學識淵深莫測,志趣高妙難知;如蛇般屈伸,如龍般變化,龍乘風雲,可上九天!

對於王守仁先生,我別無他法,只能用這段兩千多年以前的文本來描述他,這是他應得的稱頌。

他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他吹響了人性解放的號角,引領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傳千古,近代的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其中受益匪淺。

除了中國外,他的心學還漂洋過海,深刻影響了日本、南韓等東亞國家,他本人也被奉為神明,受人日日頂禮膜拜,那位東鄉平八郎大將就是他的忠實粉絲。

彪炳顯赫,自明之後,唯此一人而已。

王守仁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他歷經坎坷,卻意志堅定,混跡官場,卻心繫百姓,他反對暴力和貪欲,堅信正義和良知。

贊:王守仁是乙個高尚的人,乙個純粹的人,乙個有道德的人,乙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乙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他是真正的聖賢,當之無愧。

4樓:

每個時期喜歡的部分都不一樣

一開始喜歡第三部有關王守仁的部分,守仁格竹看著很有意思,喜歡他的人生觀

後來喜歡看第四部嘉靖帝、夏言、嚴嵩嚴世蕃父子。喜歡看徐階的忍辱負重,隱忍奸佞小人

其實裡面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

幾度夕陽紅的楊延和之子

李東陽(李夢陽)的無拘無束,性情瀟灑

于謙在北京保衛戰中挺身而出,以徐有貞為首的「還鄉團」在朱祁鎮登基後陷害他。「莫須有殺了岳飛,意欲殺了於謙」這句話挺深刻的。

5樓:馮詩俠

朱高煦先生終於忍無可忍了。

他感嘆自己找錯了工作,幹什麼不好,偏偏要去幹陰謀家,這一行雖然競爭不激烈,但對素質要求極高,雖然有姚廣孝這樣的成功人士作為自己的光榮榜樣,但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成功。

要想做乙個成功的壞人、陰謀家,關鍵在於提高自己的素質。

朱高煦的素質不行,搞了幾十年陰謀卻什麼結果也沒有,幾個皇帝就在自己眼前不斷上下,現在連自己的晚輩朱瞻基也上台了,作為一位陰謀家,朱高煦的事業是失敗的,也實在混得太差。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他想造反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上到皇帝下到老百姓,大家都知道這位先生想要造反。陰謀家這一職業,最大的特點就在於隱秘工作和地下工作。

相比之下,朱高煦先生可以算是這個行業的恥辱,也頗為同行們所嘲笑。

二十多年一事無成,造反造得人盡皆知,所有一切不但侮辱了朱高煦先生的人格,也侮辱了他的智商。

不想再等,也不想再忍了,兄弟我混二十多年容易嗎!造反了!

朱高煦雖然激動,但並沒有喪失理智。他在造反之前,派出了親信枚青,去京城找乙個人,他相信,憑著多年的交情,這個人一定能夠站在他的這邊,只要能把這個人拉過來,大事必成!

宣德元年(1426)七月,枚青潛入京城,去找朱高煦的好朋友——張輔。

張輔熱情地接待了他,共敘友誼之後,問清了朱高煦的意圖和枚青的來意。要說這張輔為人也實在沒話說,是個直爽人,他連睡覺的地方都沒來得及給枚青安排,就把他捆起來,連夜送給了朱瞻基……雖然這次造反以一種極為戲劇性的方式完結了,但搞笑並未就此結束,朱高煦先生將以他那滑稽的表演,為我們上演「朱高煦造反」這部喜劇的續集。

朱瞻基確實是個厚道人,雖然很多人勸說他殺掉朱高煦,但他卻並沒有這樣做,只是將其關在了西安門的牢房裡。按說他對朱高煦已經是仁至義盡,可朱高煦偏偏就是個死不悔改的人。

有一天,朱瞻基想起了他的這位叔叔,便去看望他。兩人沒說幾句話,朱高煦突然伸出一腳,把朱瞻基鉤倒在地。

我每次看到這個地方,都百思不得其解,總是搞不懂朱高煦是怎麼思考的,他的腦袋裝的是否都是糨糊。

既然腳能鉤到,說明兩人已經很接近,你上去撞也好,咬也好,掐也好,踢也好,都能起到點作用,這麼多方法你不用,偏偏就是鉤他一下,如同幾歲小孩的惡作劇,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鬧劇還沒有完,吃了暗算的朱瞻基十分氣憤,老實人也發怒了,便下令用一口三百斤的銅缸把朱高煦蓋住,那意思就是不讓他再動了。可後來發生的事情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朱高煦先生突然又不幹喜劇演員了,轉而練起了舉重,他力氣很大,居然把缸頂了起來,但由於頭被罩住看不清,只能東倒西歪地到處走。

待著就待著吧,你幹嗎非要動呢?

這一動,就把命動沒了。

朱瞻基從頭到尾見識了這場鬧劇,他再也無法忍耐了,於是派人把大缸按住,然後找來很多煤炭,壓在缸上,把煤點燃燒紅,處死了朱高煦。

朱高煦先生就這樣結束了他多姿多彩的一生。他的一生,從陰謀家到喜劇演員,再到舉重運動員,無不是一步乙個坑,極其失敗,但我們實在要感謝他,是他的搞笑舉動使得我們的歷史如此多姿多彩。

6樓:四川張學友

事情終於告一段落了,朱棣一如既往地陷入了沉思之中,經歷了如此的風雨波折,沒有人知道他此刻在想什麼。一般在這個時候,沒有人敢打擾他,但朱能例外,他戰功顯赫,是朱棣的頭號親信。為了報告搜捕建文餘黨的訊息,他如往常一樣走到朱棣的身邊,開口打斷了沉默殿下,…

朱棣的頭猛地抬了起來,用一種極其陰冷的眼光注視著朱能。

朱能畏懼了,那可怕的目光讓他不寒而慄,即使戰場上的拼殺也從未讓他如此膽寒,他知道自己犯了乙個嚴重的錯誤,於是他改正了這個錯誤。

「皇上。」

以前一直不明白那些人爭奪皇位有什麼意思,看了這段我才知道皇帝兩個字有多重。

7樓:唐小浪

永樂對明朝第一大才子謝縉,在永樂大典完成之際,紀剛,讓他死在白雪之中。人啊,有時候不能要太多,否則就什麼都沒了,功成身退,和光同塵,與時舒卷,也許更能持恆。

8樓:wzxwell

在明代所有的戰役中,被故意忽視的應州之戰本就不顯眼,但這場被忽視的戰役,卻是朱厚照勇猛無謂的唯一證明

誰曾憶,萬軍從中,縱橫賓士,所向披靡 只記下,豹房後宮,昏庸無道,荒淫無恥殘陽如血,大風捲起了黃色的帥旗,注視著敵人倉皇退走的方向,得意地調轉馬頭,班師回朝。

那一刻的無上光輝和榮耀,你知道,也只有你知道沒有王陽明的求索

沒有徐階的隱忍

沒有張居正的理想

有的只是身為帝王的無奈與不幸

那個只殺一人的明武宗又有誰真正在意過

9樓:詭計之神洛基

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當時看的熱血沸騰,但是事後一想,楊慎作為大明頂尖天才,捲入這種政治漩渦中,實在不值,不過也木有辦法,誰讓他爹是楊廷和呢

10樓:蛋蛋的牛排

被人打才會知痛!被人罵才會知辱!

當你遭受這些痛和辱的時候,你才會明白,要實現你的目標是多麼的不容易,你會開始畏懼,畏懼所有阻擋在你眼前的障礙。

如果你遇到這些困難,感到畏懼和痛苦,支撐不下去的時候,你應該同時意識到,決定你命運的時候到了。

因為畏懼並不是消極的,事實上,它是乙個人真正強大的開始,也是成為英雄的起點。

不懂得畏懼的人不知道什麼是困難,也無法戰勝困難。

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能喚起自己的力量。

只有懂得畏懼的人,才有勇氣去戰勝畏懼。

懂得畏懼的可怕,還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終成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11樓:不妨不妨來日方長

像所謂「殺降不祥」,所謂「天道若存,必定有報」,根據哲學原理分析,大致應歸入迷信之類,但迷信之所以被稱為迷信,是因為有人信。

當年白起不信,項羽不信,常遇春不信,胡宗憲也不信。畢竟死於非命,畢竟失去天下,畢竟四十暴亡,畢竟……人,畢竟是要講點道義的。

12樓:能騷絕不秀

我認為在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六位天下英才在朝堂之上你推我擋,為掌控整個帝國用盡招數,楊博,陸炳,嚴世蕃,徐階,高拱,張居正。為首輔之位用陽謀,陰謀。令人稱讚!

13樓:Ning丶

出自原文

此人正是于謙。

于謙是兵部尚書,也是會議召集人,在這個會議上雖然誰都可以說話,但只有他說了才算數。

他站起來,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也先率大軍前來,氣焰已經十分囂張,如果堅守不出,只會長他們的氣焰,我大明開國至今已近百年,昔日高皇帝布衣出身,尚可縱橫天下,橫掃暴元,我輩豈懼小小瓦剌!」

他環顧周圍眾人,停頓了一下,厲聲下達了他的第一道命令:

「大軍全部開出九門之外,列陣迎敵!」

眾臣鴉雀無聲。

確實也不用說話了,反正我們說了也不算,你看著辦就是了。

于謙接著下達了他的第二條命令:

「錦衣衛巡查城內,但凡查到有盔甲軍士不出城作戰者,格殺勿論!」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文臣們萬萬想不到,平日看上去溫文爾雅的於謙竟然如此強悍,軍令之嚴厲,前所未聞,甚至連戰場殺慣了人的石亨也感到心驚。

還沒等他們喘過氣來,于謙那沉穩又富含威嚴的聲音再次響起:

九門為京城門戶,現分派諸將守護,如有丟失者,立斬!

安定門,陶瑾!

東直門,劉安!

朝陽門,朱瑛!

西直門,劉聚!

正陽門,李端!

崇文門,劉得新!

宣武門,湯節!

阜成門,顧興祖!

他停了下來。

這不是乙個尋常的停頓,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還有乙個門他沒有說,這個門就是德勝門。

德勝門是最為重要的門戶,因為它在北京的北面,且正面對著也先的大軍。一旦開戰,這裡必然是最為激烈的戰場。

這裡實在不是個好去處啊。

眾人並沒有等待多久,因為于謙很快就說出了鎮守者:

「德勝門,于謙!」

他用堅定的眼光看著每乙個人,這種眼光也告訴了眾人,他沒有開玩笑。

文武大臣們又一次吃驚了,可讓他們更吃驚的還在後面,因為于謙馬上要頒布的是一道他們聞所未聞的軍令。

「凡守城將士,必英勇殺敵,戰端一開,即為死戰之時!

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

這就是明代歷史上著名的軍戰連坐法,此後的明代名將大都曾採用過這一方法。

聽到這殺氣騰騰的語言,眾人彷彿不認識這個正在說話的於謙了,就在乙個月前,他還是乙個從未指揮過戰爭的書生,還是儒雅的文官,是乙個言談溫和,臉上始終保持著沉著鎮定的表情的人。

明朝那些事有哪些經典語錄

飯飯 描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的一段話 最不幸的是,崇禎同志以上所有的不幸,都無法換來乙個幸福的結局 他的努力,終究失敗。但比最不幸更不幸的是,崇禎知道這點。知道結局,也無法改變,卻依然要繼續,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木木喵 摘自網路侵刪。1.必須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

假面騎士系列中有哪些讓你拍案叫絕的構思和設定?

JoJo 假面騎士kabuto中異蟲的設定,完全轉殖人格,甚至會被轉殖人格佔據,由此出現了千古一虐神代劍,我最想殺掉的就是我自己。 假面戰隊五騎士最後劍崎現身,導致本來無解的遊戲世界因為極限之戰的規則被破。當然你不要問這段時間裡現實世界也只有相川始乙個Joker為什麼沒事。 片羽 有人說了劇情,有人...

談談你對明朝了解的有哪些事?

姑妄聽之 晚明的軍隊 袞袞諸公是怎麼 聯虜平寇 的。如高第左夢庚等人折合在抗日戰爭中至少也是白崇禧,閻錫山級別的,大明復滅一下幹了十幾位這種級別的漢奸,迫真迷幻世界。洪承疇 吳三桂 孔有德 尚可喜 耿精忠 高第 姜瓖 宋權 唐通 馮銓 婁光先 李士元 王輔臣 劉忠 劉芳名 唐鈺 李鑑 程紹孔 王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