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後世的詩沒有達到唐詩的高度?

時間 2021-05-06 06:06:22

1樓:逍遙

大唐的詩已經達到很高的難度了,後世要想超越,難度很大,所以就往別的方向發展,比如宋朝的詞,元朝的曲,所以才有:

唐詩、宋詞、元曲

2樓:咿呀客

顧名思義,唐詩是以唐代文化為基礎產生的文學形式。而且清代也出一些詩人寫的很好只不過沒名氣(抱歉具體我忘了。現代也會有現代文化繁榮所形成文學形式。

3樓:阿綠

唐朝真是乙個讓人嫉妒的朝代。唐朝能夠出現如此燦爛華美的詩歌文學並非偶然,而是經過之前漫長的準備期,在哲學上(老莊-魏晉南北朝清談之風)、在文學形式上(詩經-四六駢文)已經成熟,所以水到渠成。以我們自己為例,活在這個時代,寫出的詩歌注定達不到唐詩的高度,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思維模式是被這個時代左右的,你想跳出去,但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刻意為之又會相當做作。而唐代詩人則不同,他們骨子裡就有一種天地大我的宇宙意識,把這樣的意識訴諸筆端,那種情緒是非常自然的。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我是那麼看不慣那些明明是現代人還要寫古體詩的人。

因為你沒有了那個土壤,再怎麼寫,遣詞用句再怎麼華美,都是東施效颦。

「我們一直在做文藝,其實是沒有用的。因為大的文化框架不完整,文學會無所依附。「

以上摘自《蔣勳說唐詩》

4樓:十一月的楓

我覺得還有格律越來越鬆了吧,比如宋詞就比近體詩格律松,到了元曲語言也開始簡單直接了,越來越接近白話了,所以後來的人再去寫唐詩那樣的詩就會感覺很不適應

為什麼李賀的詩沒有被收錄到《唐詩三百首》

drunksword 那是因為當時的編者眼光狹隘,像李賀的 馬詩二十三首 其五 一首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充滿著我少年中國時的風骨。反觀 唐詩三百首 中選編的韓愈詩,像從 山石 到 石鼓歌 簡直嬌嬈造作,無病呻吟,全無唐詩的詩風詩氣!韓愈開宋儒風氣,應該是中國最知名的偽君...

夫子刪詩最早見於司馬遷的記載,為什麼後世爭論時少有人質疑太史公記載真實性?

重慶吳戈 關於詩經是否是由夫子刪訂成書的,絕大多數經學家或者有關學者都是有質疑及見解的,我所了解的大多認為孔子刪詩是不靠譜的,詩經的成書時間點在孔子誕生之前。言之極是。孔子刪 詩 書 孔子作 春秋 孔子作 十翼 等,都是對孔子的誹謗。司馬遷作為太史,所著 史記 之誤,成千上萬。毛潤芝先生對他的定位非...

唐詩宋詞的曲調為什麼沒有了?為什麼不重新做呢?

渾身上下腦袋疼 曲調消失的原因是古代沒有可靠的聲音載體。或者說,在留聲機沒被發明出來之前,人類對聲音是無力的。再美妙的歌喉,也會隨著人的死亡而消失。再豪邁的長嘯,也只有現場的人能聽到。人們流傳詞曲,主要還是靠口耳相傳,用樂書加以斧正。然而這種傳承方式是不足夠可靠的,人的記憶會出偏差,文字不會發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