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的「想」 「思」 「知見」有什麼不同?

時間 2021-05-31 19:52:32

1樓:王津

參見乾隆大藏經。

大乘論·第1169部大乘廣五蘊論安慧菩薩造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詔譯

我從中摘出幾句,但要避免偏頗,得到全面的了解,還請有時間通讀此論為好。

【云何想蘊。謂能增勝。取諸境相。增勝取者。謂勝力能取。如大力者。說名勝力。】

【云何思。謂於功德過失。及以俱非。令心造作意業為性。】

【 云何念。謂於慣習事。心不忘失。明記為性。慣習事者。謂曾所習行。與不散亂所依為業。】

【云何見。見有五種。謂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見取.戒取。

云何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隨執為我。

或為我所。染慧為性。薩謂敗壞義。

迦耶謂和合積聚義。即於此中。見一見常。

異蘊有我蘊。為我所等。何故復如是說。

謂薩者破常想。迦耶破一想。無常積集。

是中無我及我所故。染慧者。謂煩惱俱。

一切見品所依為業。

云何邊執見。謂薩迦耶見增上力故。即於所取。

或執為常。或執為斷。染慧為性。

常邊者。謂執我自在。為遍常等。

斷邊者。謂執有作者丈夫等彼死已不復生。如瓶既破更無盛用。

障中道出離為業。

云何邪見。謂謗因果。或謗作用。

或壞善事。染慧為性。謗因者。

因謂業煩惱性。合有五支。煩惱有三種。

謂無明愛取。業有二種謂行及有。有者。

謂依阿賴耶識諸業種子此亦名業。如世尊說。阿難。

若業能與未來果彼亦名有。如是等。此謗名為謗因。

謗果者。果有七支。謂識名色六處觸受生老死。

此謗為謗果。或復謗無善行惡行。名為謗因。

謗無善行惡行果報。名為謗果。謗無此世他世。

無父無母。無化生眾生。此謗為謗作用。

謂從此世往他世作用。種子任持作用。結生相續作用等。

謗無世間阿羅漢等。為壞善事。斷善根為業。

不善根堅固所依為業。又生不善。不生善為業。

云何見取。謂於三見。及所依蘊。

隨計為最為上為勝為極。染慧為性。三見者。

謂薩迦耶。邊執。邪見。

所依蘊者。即彼諸見所依之蘊。業如邪見說。

云何戒禁取。謂於戒禁。及所依蘊。

隨計為清淨為解脫。為出離。染慧為性。

戒者。謂以惡見為先。離七種惡。

禁者。謂牛狗等禁。及自拔發。

執三支杖僧佉定慧等。此非解脫之因。又計大自在或計世主。

及入水火等。此非生天之因。如是等。

彼計為因。所依蘊者。謂即戒禁所依之蘊。

清淨者。謂即說此無間方便。以為清淨。

解脫者。謂即以此解脫。煩惱出離者。

謂即以此出離生死。是如此義。能與無果唐勞疲苦所依為業。

無果唐勞者。謂此不能獲出苦義。】

2樓:普波居士

佛法中的「想」、「思」、「知見」皆曰:妄。

佛之知見,也是方便說。故《金剛經》雲:佛法者即非佛法。

《地藏經》雲: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什麼思呀、想呀,都是妄想心起現行。

眾生知見更可怕,知見立知是無明本。全是顛倒妄想。

沒什麼不同,都是妄想心的作用。

3樓:齊天大聖

想是感知,思是意向,知見是思維。

想的定義是「取相為性,安立種種名言為業」,本質是感知,作用是形成概念思的定義是「令心造作意業為性」,本質是指意向從而形成意業知見屬於慧,定義是「於所觀境簡擇為性,斷疑為業」,本質是指思維所觀察的物件,作用是斬斷疑惑。

莊子的天人合一和佛說的佛法有什麼不同

至已31415926 莊子從來沒有說過天與人要合一,莊子只是講人應該與天合一。你把中心觀點落實到位!莊子認為,只有造物者才能脫離苦海,只有造物者在萬物之上,而佛陀根本就不可能脫離苦海,佛陀只是萬物之一而已,就算他出離世間,只要它作為萬物之一,那他就沒有辦法擺脫造物者的生與殺!所以說所謂的解脫,並不是...

丁禹兮對待張予曦和趙露思的態度有什麼不同嗎?

就挺奇怪的 胡歌當時也是兩部戲一起播還都是上星劇 怎麼沒人問胡歌對待劉濤和王樂君or宋軼的態度有什麼不同呢?是胡歌站的不夠高嗎?哈哈哈哈 回到問題 個人認為花絮裡很明顯態度不同 當然也有可能花絮也是演的 各採訪和直播中對兩位女演員的稱呼也明顯不同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麼端水 是明顯偏向一方 沒什麼不同。同...

佛法中的八識和阿摩羅識指的是什麼?對生活有什麼具體意義?

Punjab 看到八識的時候還要看到七識,知道無量七識共乙個八識,知道萬法一心的話就知道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生活中遇到事就應該明白 別而不別,不別而別 雖然每個人現相有別,但是大家共乙個八識,就是乙個本體,進一步說,你就是他,他就是你,周圍的一切都是你,就是他,就是真心隨緣變現。常作觀照,能夠幫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