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瘦金體 ?

時間 2021-05-31 17:03:04

1樓:周權衡

@知識庫的第二邀。

關於瘦金體,一種書法的字型,

關於它的定義,知乎有大牛,我就不獻醜了,寫了也是陪襯的命,因為我真的不太了解。

看過其他知友的回答,我覺得我真心沒必要再定義本身上下功夫了。

以下談幾點個人理解:

1.中國的書法藝術裡包含著東方藝術的核心與精髓,所謂藝術即——體驗、情感、感受、思想認知、想象力、創造力。

感受沒乙個詞語的含義就夠了,我們接著往下:

2.書法作為藝術表達形式之一,由內而外包含的是這個人的神韻風格,審美追求、精、氣、神

運筆的外在造詣是由內在涵養、氣度、氣韻等綜合投射出來的,創造一種書法就代表著創造者想要將內心的某種理想化的、獨創的美的體驗從內心世界拿出來分享到客觀世界。

創造一種書法本質是貢獻一種新的審美體驗,同時也實力見證創造者本身的藝術能力

2樓:

瘦金體為宋徽宗趙佶所創,薛曜為"瘦金體之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長期以來書法大都以圓潤為大美,藏鋒而內斂,但是瘦金體卻反其道而行之,運筆飄忽,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是一種風格十分獨特的字型。

勤禮碑「瘦金體」的特點是抑上揚下、抑左揚右,筆畫尖削,行筆細勁,尾鈎銳利,鋒芒外露。筆道瘦細有彈性,運筆挺勁犀利,具有秀美灑脫的風骨。

瘦金體創作多用長鋒硬毫,繪畫所用的勾線筆。轉折處頓筆較多,往往筆道又細轉粗而形成的強烈的對比,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

宋徽宗的書法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最終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

「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

「筆法追勁,意度天成,非可以陳跡求也"。

——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宋徽宗的「瘦金書」與其工筆花鳥畫的用筆相契合,宋徽宗還最早將「詩書畫印」結合完美,影響力巨大。

元柳貫《題宋徽宗扇面詩》:「扇影已隨鸞影去,輕紈留得瘦金書。」

趙孟頫評價宋徽宗的瘦金體:「所謂瘦金體,天骨遒美,逸趣藹然。"寫作瘦金體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以及神閒氣定的心境,所以後世的學習者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據說金章宗曾仿徽宗瘦金書題寫明昌內府中從宋廷搶劫而來的書畫名跡,如傳為趙佶所摹的《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等,但筆勢纖弱,形質俱差。

《夏日詩帖》

《穠芳詩》區域性

《牡丹詩帖》

徽宗趙佶作為風流天子,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可惜獨不能治天下,由於其兄的英年早逝,他最終登上了皇位。

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元朝宰相脫脫寫罷《宋史·本紀·徽宗》後也擲筆而嘆:「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3樓:薄荷味高數

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所創的一種字型。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瘦金體的特點是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部分聯筆字若游絲行空,提筆時靈動流暢,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如清風撫竹林爽朗清脆。

明顯可見的運轉提頓的運筆痕跡,是瘦金體的一大特點。區別於顏柳歐趙的楷體,瘦金體講究筆跡營造的畫面之美,每乙個橫豎撇捺之間,都能感受到趙佶「如屈鐵斷金」之韻,是一種含「天骨遒美,逸趣靄然」風範的字型。

宋徽宗流傳下來的瘦金體作品有很多,比較出名的有《楷書千字文》《穠芳詩》《夏日詩貼》《怪石詩貼》《牡丹》《風霜》《大觀聖作碑》《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瘦金體草書千字文》等。

小白怎麼練瘦金體?

李千騎 如果我們把各種字型去掉筆鋒,只用橫細豎粗的線條表達。你還是能區分出隸書楷書,楷書裡還能看到一些歐顏柳趙的意味,而瘦金的特徵就消失了。這就是字的結構,字的骨。書體美的第一要素是結構美,太扁的三角形沒精神,倒立不居中的三角形感覺要倒。中心筆畫密集叫中宮緊,需要外放舒展的撇捺來中和緊的感覺,但如果...

為什麼現在瘦金體這麼受歡迎?

趙玉兒 因為現在流行 骨感美 瘦金體讓我想起T臺模特和廣告大片中的女郎,高瘦,裙裾飄飄,一張線條剛硬的 男人臉 中國的主流一直是玉的審美,要纖穠合度,柔美婉約,溫和內斂 受西方影響,才開始流行鑽石式的張揚放肆的骨感美。由此看來,宋徽宗真是超越潮流九百年。看 青 字左下角飄起來,像不像一張衣袂飄揚的女...

如何用硬筆練瘦金體?

翠竹悠悠 硬筆瘦金主要學習千字文,因為千字文本型墨跡差距很小,且較其他詩貼好練,適合新手。其實不主張用硬筆寫瘦金體,硬筆本意是為了方便,最好是練行書 樵山 練千字文,千字文是最重要的基礎 千字文的作用是用來掌握字的結構,多練是為了練習各種筆畫的感覺。爭取要在不看字帖的情況下,以後能夠隨便對著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