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修習四念處證的無我,修四念處是不是就是小乘佛法?

時間 2021-05-31 15:06:35

1樓:額地那個神呀

四念處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礎

無論大小乘都以四念處為基礎

也是轉凡成聖的關鍵

大小乘的根本區別在發心 ...

佛陀告訴我們以戒為師依四念處住....

一切佛法歸結起來就是止觀止觀就是四念處就是三十七道品...

一切善法依止觀得成....

2樓:護法居士

善男子。云何是菩薩善行身念處。謂若菩薩。

所有身中從我所起罪不善法。以其勝慧審細思擇。皆悉遠離。

又復觀察身諸過失。下從足心上至頂門。筋脈纏縛。

遍觀其身。而悉無我。不得暫停敗壞之法。

是身不淨。諸不成熟臭穢可惡。眾惡色相共所積集。

菩薩作是觀時。若身中身貪愛諸欲。身計我想身所執著。

是等諸法悉不可得。以是緣故。與身俱者諸不善法不得自在。

餘與身俱一切善法而得自在。如是名為善行身念處。

云何是菩薩善行受念處。謂若菩薩作是思惟。所有諸受皆悉是苦。

云何愚人。於中顛倒計以為樂。諸愚痴者不識苦樂。

唯諸聖人悉知是苦。菩薩自能勤行斷苦受已。復教他人亦悉同己如是修學。

菩薩作是觀時。又於彼受不生染愛。不起嗔恚。

自勤行已。復令他人亦如是學。如是名為善行受念處。

云何是菩薩善行心念處。謂若菩薩作是思惟心實無常計執為常。以苦為樂。

無我謂我。不淨謂淨。是心動搖不得暫停。

如風輕轉。而為煩惱最初根本。亦復為諸隨煩惱緣。

開惡趣門破壞善趣。又復為緣生貪嗔痴。與一切法為勝主宰。

一切法中心為先導。若心有知。即一切法亦有所知。

心如畫師畫諸物像。心不見心。心能積集善不善業。

是心迴圈如旋火輪。是心迅轉其猶奔馬。心如野火熾焰燒然。

心如大水滋長眾物。菩薩作是觀時。而實其心不得自在。

諸菩薩者自能調伏。心若調伏。即一切法悉得調伏。

如是名為善行心念處。

云何是菩薩善行法念處。謂若菩薩。於不善法如實了知所謂貪嗔痴等及所依止。

貪之對治餘不善法。嗔痴對治諸不善法。菩薩於是不善法中。

勤斷除已。即能了知一切善法。於善法中。

起心愛樂住正念處。而於彼法求所成辦。自能行已。

復教他人如是修學。如是名為善行法念處。

怎麼修三十七道品,特別是四念處(小乘)?

非常名 很簡單。別修了。因為結合不了實際。為什麼?因為沒有妙用。因為是有為法,應作如是觀。沒學,離佛很近。學了,離佛很遠。地獄門前僧道多。做夢娶媳婦,竟想美事。打坐玩幻覺,竟想美事。末法時期,是不是月亮惹的禍? 俠心隱者 這個在下曾經回答過好幾個了,題主不妨搜搜看,這裡在下想說說其他的問題。還是從一...

四念處或正念修行,讓你的身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簡e 朋友,如果你感覺比修行前還要苦,那麼你所說的 實知 能力強,可能就是佛法的 見惑 增加了。請你研讀和體證佛法中關於見惑的論述。願你心開,開心,愉快! 愛雨 脾氣會變好,且這種變好是頓悟似的,不是漸漸改變的。焦慮,失落這些負面情緒不會再影響到你。有時候別人指出我們的缺點,且自己是認可的,幾乎不會...

原始佛教中「四念處」在漢地如何發展為「狹義」的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無常 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觀身不淨。淨 觀受是苦。樂 觀心無常。常 觀法無我。我 佛法四念住只有一種,修行四念住能遠離顛倒夢想裡面的四顛倒夢想,常,樂,我,淨。以苦,無常,無我的佛智慧型思維,專注於身受心法四處可以止息因為渴愛色身美麗,清淨帶來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