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貼吧上看到一帖子說民族和民族服飾其實是近代產物,這是對的嗎?

時間 2021-05-31 08:05:50

1樓:華青巧克力

近代產物?中國什麼時候有那種「近代的民族主義了」?近代有過麼?到現在好像都沒有吧。

中國一部分人擁有的應當是和幾千年前的國民一樣的那種「樸素民族主義」

而其他的那些建政人,大多數的是「建制主義者」,和「威權主義者」

近代法式民族主義的核心是「公民」和「共同體」。

樸素民族主義者大多不會把東西理這麼清。

而「威權主義者」,「建制主義者」。。。和古代士大夫區別不大。

2樓:

來看乾貨。

漢族「民族」意識並不是這個問題下排前面幾個回答所認為的那樣是近代從西方傳入中國的。

「今諸華士女,民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濫用夷禮,雲於翦落之徒,全是胡人,國有舊風,法不可變。」——《夷夏論》作者東晉顧歡

3樓:呆蛙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你永遠不能戰勝乙個純SB,因為他會把你的智商拉到跟他同個水平,然後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這話有點糙,不針對任何人,我只是引用來表達這個意思,某些時候,一些詭辯的方法其實也是類似的。

我管這種詭辯方式叫「拆框架」。

於是有的人想到了,把這個框架給拆了,豈不是這個框架下的所有東西都不存在了?

LEVEL1:這件衣服是不是漢服?

LEVEL2:怎樣的形制才是漢服?

————框架:什麼是漢服?————分割線,下面開始拆————

LEVEL3:漢族傳統民族服飾是否存在?

LEVEL4:漢族民族服飾是否存在?漢族傳統服飾是否存在?

LEVEL5:漢族是不是存在?

LEVEL6:民族是否存在?

我直接說民族都不存在,漢族當然不存在,漢族傳統服飾當然不存在,你所說的漢服是漢族傳統服飾當然更不存在。啊呸,這不是我說的,這是我從歷史裡看到的。

然後再說個例子吧。

我養了乙隻巴西龜,嗯,準確來說是巴西紅耳龜, 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爬行綱龜鱉亞綱龜鱉目潛頸龜亞目澤龜科雞龜亞科滑龜屬紅耳龜種(嗯,查百科了)。就算現代生物學沒誕生的時候,就算達爾文都還在娘胎裡,這巴西龜的祖先也已經在地球上爬了,人們見到它的時候,也知道它是乙隻龜,絕不是乙隻貓——當然,也未必叫龜,可能也有人叫它剛背獸也說不定,但它依然不是乙隻長毛利爪獸(貓),不以達爾文或者現代生物學的發展為轉移。

漢服也是如此,不論它的名字是叫漢服還是叫衣裳叫衣冠或者叫中原服飾,這個東西就是這個東西,框架就算拆光了,實打實存在的東西抹不掉。

漢服運動自然不是乙個完美無瑕的東西,有缺點自然是可以被批評被指出,也是可以被反對,被拒絕的。不同的人立場和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不可能人人都想的一樣。

但至於一些口不擇言,用撒潑當賣萌,用咒罵當吐槽,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用人身攻擊的方式來亂黑的,這就不是在爭論了。對於這種,我有一句媽賣批一定要講。

4樓:

說實話,我不認同旗袍是漢服這個概念。但,現在誰能給漢服乙個概念?

我覺得有些人可以仔細看看那個吧的置頂帖,如果按照「近代漢服興起的漢服=漢族傳統服飾」,那麼旗袍是漢服這個概念也可以成立。

我覺得應該分清楚那個吧說的「民族和民族服飾」是哪種概念。

近代興起的「漢服」是漢族人民的傳統服飾,還有百科的這個解釋,能問一句,誰規定的嗎?這概念很搞啊。

當然,如果以後的以後,那些影視劇混雜風格的「漢服」真的因為歷史潮流被推廣延續發展,那麼再說。反正,「 近代興起的那些漢服產物 」,實在不符合民族服飾的概念。

個人觀念。

還有啊,個人以為魂歸漢唐估計是被某些人逼的無可奈何,我是和他一些觀念不對盤的,但人家吧主說話大部分明明很有理有據,但與其來提問,或者斷章取義,為什麼不瀏覽一下那吧的精品貼再?

5樓:阡陌酒中仙

是的,民族服飾自古就有,但現如今我們看到的民族服飾,以及諸多的所謂傳統習俗,基本都是一些帶有民族元素的近現代造物。還有一些藝術形式例如蒙古舞,藏舞,回族舞等也皆為現代創造,非古已有之。

6樓:朱勳

瀉藥。首先把原貼作者定性為歷史虛無主義者一點也不冤。

一、民族國家觀確實是近代的概念,但也僅僅是概念而已,民族是天然存在的,只不過在古代更多地靠血緣和王權維繫,在近代才轉為利益共同體。如果照原貼作者的意思,近代以前天下一家,沒有民族之分,近代以後才分道揚鑣,那人類豈不是越活越抽抽了?客觀實在和名稱概念是兩碼事,在「宇宙」這個詞發明以前,難道就不存在宇宙嗎?

連最起碼的邏輯都沒有,狗屁不通。

二、關於漢服的時代性,漢服款式確實深受統治者的影響,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既有長期穩定性也有階段穩定性,除了少數受外族自然影響外,大多數保留了鮮明的漢文化特色。只有死的文化才會一成不變!朝代更替反而說明了漢服的強大生命力。

說衣冠制度有嚴格的場合講究,好像現代社會就不講究似的,難道原貼作者是個死宅?

三、關於剃髮易服,原貼作者說三百年前本來就沒有漢族服飾,那奇了怪了,既然不存在,那滿洲人為啥殺氣騰騰,留頭不留發,留髮不留頭,難道跟作者一樣閒的蛋疼?滿洲服飾跟歷代幾乎沒有任何傳承關係,完全是強制打壓民族認同,最好讓原貼作者穿越回去,跟滿大人說說天下一家的道理,看滿大人的腰刀會不會寒光一閃。

最後,所謂旗人滿人的問題,我再吐槽一句,這種稍微讀點書就知道的問題,就不要拿出來顯擺了。八旗分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這在當時是人盡皆知的,滿洲八旗是絕對的主力,滿人即使不等於旗人,也百分之八十等於旗人,況且旗人大多在文化上滿洲化,才能融入自己的利益集團。

7樓:虎胡胡

民族當然是人造的,中國新疆的白俄人和東北的俄人,在中國是乙個民族——俄羅斯族,但是在歐洲是兩個民族。中國的粵係人、客家是乙個民族,在越南是三個民族。

8樓:關毛

的確如此,比如最近爬巴布兒日記的時候,以巴布兒為代表的中亞人,都把袷袢這個維吾爾族的傳統服飾視為蒙古服飾。

這個小例子很是明朗。

如袷袢這種衣服,一直是維吾爾服飾,但不代表是維吾爾專有啊,定型為維吾爾民族服飾,那就是近現代民族主義思維瀰漫全球後的事兒了。

而中國的民族服飾如唐裝旗袍,的確讓人不倫不類,但這就是因為在民族主義思維瀰漫全球後,滿族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在民族主義興起的時代被等同於漢族了。

9樓:

日奴只認交領一天不穿交領就難受他們不喜歡明朝後期的衣服覺得看起來太像清朝的衣服了哈哈哈哈日奴恨不得直接穿上和服在街上晃可惜怕被扒光只好穿一些交領衣只要有人說你們穿的是不是和服日奴立馬怒答你眼睛瞎啦難道你不知道這叫漢服日奴回家後上網發帖譴責無知民眾連自己的民族服飾都不認得了 (不過她們會在日記本上寫道好開心又有人把漢服錯認成和服我以後一定要買那些和和服更加類似的款式慢慢地我就能光明正大地穿上和服了)

10樓: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服飾都是近代造的,但既然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這表明現代民族主義的興起,作為乙個漢族,我是不反對的。

11樓:

這當中涉及乙個由於概念分歧所引出的爭論問題,即,對漢服二字的定義,目前有三種:古代華夏族的現存衣服/依照古代歷朝版型而複製的衣服/漢族以前及目前所穿過的所有衣服。若要如貼主所言以現代概念來詮釋,即類似於第三種,那麼只要跟本族有聯絡或者曾經聯絡過的,都可以統稱,即是超脫版型要求。

若如第一/二種,即是古代有過官方嚴格要求的體系。

~~~原答案分割~~~

是的,沒錯,不過嚴格來說,應該說是現代產物。

畢竟你不可能去穿古董嘛,絲麻也不可能儲存那麼久還能使用。

還有我們用的字也是現代產物啊,畢竟是通過現代筆/電子裝置寫出來的。

所以民族的人也不可能有逾百五歲的存在嘛,所以最遠出生的也只能追溯到近代。

即:「我給你在某套理論中套個定義,以使你誤解這個理論」

舉個栗子:恐龍真實存在於這個地球。

按他的說法是,骸骨是近代發現的,恐龍知識的宣發也是近代才開始的,所以恐龍與恐龍概念是近現代產物。

結論:典型的主次顛倒以上

12樓:錦官城詩易

謝@ 朱大夫 邀~(我最近加班加得好慘)

誠如其他答案裡面所說:民族和民族服飾這個概念確實是近代產物。

物件本身初始存在的時間概念什麼時候形成定義是有區別的。

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提名,

並經國際組織審核批准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

但是並不代表在那個行星被命名之前它就不存在。

相反,它已真實存在不知多少億年了。

漢服是什麼?

我個人所理解的漢服是:

整個漢人主政的歷史國家和歷史時期中,在漢人日常生活裡,

春夏秋冬、打鐵打漁、登山種田、騎馬趕牛 ,

根據氣候冷暖、流行風尚、生活習慣、習俗禮制等因素,

〖自然演變〗具有〖漢族特有的民族特色的服裝大類〗統稱漢服。

這裡同時需要考慮到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以及〖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

(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卷22·中京四面諸州:「初契丹入寇河北,德清軍失守,俘虜人民於此,置城居之。城方二里,至低小,城內有瓦舍倉廩,人多漢服。」

(宋)晁說之:《陰山女歌》:「(聞陰山下有女子,漢服彈琵琶,傳意甚異)

《長物志·衣飾》中寫道,「至於蟬冠朱衣,方心曲領,玉佩朱履之為『漢服』也。襆頭大袍之為『隋服』也」

(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卷77:「幽州……居民棋布,巷端直,列肆者百室,俗皆漢服,中有胡服者,蓋雜契丹渤海婦女耳。」

(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110:「(金)元帥府禁民漢服,及削髮不如法者死。……見小民有依舊犢鼻者,亦責以漢服斬之。」

(明)劉城撰:《嶧桐文集》卷10·吳次尾先生傳:「次尾叱曰:『我不死卒手,爾官自持刃,且巾幘漢服也,吾不去此,不得無禮我。』」

(明)全元立:《送章參軍之任麗江》:「沙江流水斜侵郭,漢服居民半雜夷。」

北韓《仁祖實錄》「朱之蕃之弟亦被執,終始不屈,張、朱兩人,不為剃頭。城外有長興寺,張、朱著漢服,居於寺中云。」

清《成都通覽》記載:「羅、郭二姓,原籍雲南,均漢服頂戴,滿口京腔,亦少蠻氣,皆行漢官禮節……土千總二,皆漢服。」

(宋)余靖:《契丹官儀》:「胡人之官,領番中職事者皆胡服,謂之契丹官。

樞密、宰臣則曰北樞密、北宰相。領燕中職事者,雖胡(蕃)人亦漢服,謂之漢官。執政者則曰南宰相、南樞密。

」《清世祖實錄》:原任陝西河西道孔聞謤奏言:「臣家宗子衍聖公孔允植,已率四氏子孫告之祖廟,俱遵令剃髮訖。

但念先聖為典禮之宗、顏曾孟三大賢,並起而羽翼之。其定禮之大者,莫要於冠服。先聖之章甫縫掖,子孫世世守之,是以自漢暨明,制度雖各有損益,獨臣家服制三千年來未之有改。

今一旦變更,恐於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盡也。應否蓄髮,以複先世衣冠?」統惟聖裁得上旨:

「剃髮嚴旨,違者無赦。孔聞謤疏求蓄髮,已犯不赦之條,姑念聖裔免死。況孔子聖之時,似此違製,有玷伊祖時中之道。

著革職,永不敘用」

《遼史·儀衛志二》以及《清稗類鈔·服飾》的記載,「會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國服;皇帝、南面臣僚漢服。乾亨以後,大禮雖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漢服;重熙以後,大禮並漢服矣。常服仍遵會同之制。

」;「高宗在宮,嘗屢衣漢服,欲竟易之。一日,冕旒袍服,召所親近曰:『朕似漢人否?

』當中的「漢服」就是一種相對於少數民族的漢人之服的概念。

在貼吧上看到的,我的觀點是不做功,自己也有了解釋,但還是請大神來講解

答 做功。假設人的手對皮箱的力是垂直向上100 N 皮箱向上運動了3 m 那麼這個力所做的功是300 J 這個問題真正讓人不明白的地方是什麼呢?人們會覺得,如果提著箱子上樓,那會很累,說這人做了功就正確,好像有 功勞 但是坐電梯,人並沒有費力氣,怎麼也做了功呢?明明是電梯做了功嗎。這是因為人們把工作...

我在B站說錯話被發到貼吧圍攻,我該如何面對這件事情

紅衣如火為誰 怎麼辦?涼拌唄,網路是虛擬的,想逃避不想面對就換個小號繼續衝浪,無所謂的話就不理他們繼續用這個號玩,認真對待的話就整理一下自己當初的話,對的就去為自己辯護,不對的話就承認自己認知不足。還有個方法就是去瞎罵 埃文 生死之外無大事,所有困難都是讓你進步的契機 首先認清你的問題 第二是你現在...

我是廣輕機電一體化的新生,看了很多貼吧上的帖子,我的未來只能進廠了嗎?

木羽凌風 四年時間,把自己打造的 豐滿 一些。畢業時選擇的餘地就多了。拼搏精神強可以考慮創業。鑽研精神強可以進研究院,設計院。好交際,也可以進工廠走管理。 魏建 我是機電一體化畢業的大專畢業生,誰告訴你們這些新人進工廠就是底薪就是累成狗?進工廠在你們千禧年新新人類的眼中,就是比較低端的行業嗎?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