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詩人不願意解釋自己的作品?

時間 2021-05-31 01:03:53

1樓:

很簡單,缺乏利益驅動,還白白浪費精力。

假設,馬雲出資,對每個在世的現代詩人,假如他們願意在自己的每首詩後附上一定篇幅的解釋文字,就不但幫他們出版詩集,解釋文字也都算上稿費,我想,大多數詩人都樂意為之。

所以,不是不願意,而是缺乏利益驅動。詩人寫詩本身就不太賺錢,寫詩是自身情懷。詩是胸臆所在,不得不寫。

為自己的詩寫解釋文章,則非必要,能不浪費精力就不浪費了。況且你寫了別人也不會幫你出版。賠本出版你詩集已經很難得了。

當然,詩人自己解釋自己的詩,還不一定解釋得對。不過,這是另一回事。解釋不清自己的詩,是能力問題;願不願意去解釋,則是態度問題。

但是,因為通常沒有利益驅動,又不像寫詩那樣有情懷驅動,所以,詩人一般也無須抱持那種態度。所以也就沒必要費神費力去解釋自己的詩了。

最後要講的是,有錢能使鬼推磨。題主只要願意出錢,比如要北島解釋一下自己的某首詩,我相信北島是不會拒絕的。題主也就不會在這裡問這個問題了。

當然,對於死的詩人,比如海子……清明節要到了,你多燒點紙錢,他未必不會託夢給你解釋自己的面朝大海

2樓:老楊叔聊志願填報

理論上說,如果你看不懂一篇作品,那你就不是它的受眾,不必糾結,找你看得懂的就好。即便是古詩,即便老師給你講解了,依然不能稱之為懂,那是現代人的刻板理解,跟作者的初衷可能沒關係,語文考試古詩文閱讀不就是這樣子嘛。

體裁上說,現代詩更注重文字的意象和作者內心的虛無感受,而非家國情懷離愁別緒等常見情緒,很難解釋,即便強行解釋了依然不能稱之為懂,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拉到。

3樓:WnsE

(以下所有的詩指現代詩)

為什麼不願意解釋,因為很多時候不需要解釋,因為詩在完成之後,就屬於每乙個人,每乙個「看」(不一定是看)過它的人。

一方面詩人自己的創作意旨在他本人的心中都是有可能發生偏移和變化的,詩的靈魂有可能屬於創作之前的「通靈」及「提筆」(不一定是用筆寫)而寫的一剎那,有可能隨著詩人本身心境的變化而改變,即它不一定只屬於最原始的含義。同樣對於不同的接受者,接受者的不同時段,也會對詩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一首詩的意旨可能有方向,卻沒有固定的答案。它既可以是每個人的私有物,卻又是人類意志的共有物,在這個意義上來說,解釋了也可能是徒勞,而且又何必要解釋。

而對於詩從完成之後就不屬於詩人了這個說法我是不完全贊同的,這就像徹底否定作家生平對他的整體創作觀念產生的影響一樣,誠然不能簡單地尋找二者的對應關係,而過於追求新的批評方式,而不承認文學作品有作家的乙份,也是有失偏頗的。也許這只是理解的角度問題,如果從最高廣的角度去俯視,詩則屬於一切能對其產生理解的「生物」;如果從個體的角度去深掘,詩則又被私人占有。(這一段可能有點發散了)

詩人於詩「少之又少」的分量是需要被重視的。一首詩最初是只屬於詩人的,當它向外輸出,詩就屬於每乙個讀詩的人(包括詩人)了,因此每個人都可以對它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永遠無法否認的是它從開始到最後都依舊屬於詩人自己,你可以認為這種屬於存在於開始和最後兩個端點,也可以認為這種屬於存在於詩的生命,對於詩的生命又有兩種理解,可能是萌芽到產出後的全程,沒有盡頭,也可能是詩的本質。

正因為在創作後詩屬於每乙個讀詩的人(包括詩人),所以不願意解釋、不需要解釋,也無法解釋,因為你的理解有可能到達不了別人的內心,即使是到達了他也會做出屬於自己的調整。詩意由詩人創造,而後也由所有人理解。

4樓:使用者名稱載入中

這應該分為兩種,一種詩人是寫了啥他也不清楚,胡亂的意象具象疊加名詞套用,但總體讀起來感覺是美的,給人一種朦朧感,這種詩感受一下就行,沒必要深究每一句話的含義。

另一種詩人是的確用心了,每一句話都有他的含義,每個意象都有他所象徵的東西,但可能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他不想把他的詩侷限在他的範圍裡,另外詩一旦被白話解發布來,它所具有的獨特美感就大打折扣,詩人肯定不想自己費半天勁想出來的詩被幾句乾癟癟的話解釋一通。所以現在的現代詩人不願意把自己的詩解發布來。

另外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卞之琳的觀點,他就是極其反對對詩的解釋

5樓:諸葛飛鴻

解釋了得不到理解的感覺很難受,自己精心寫下的詩句,別人看來平平無奇,你想解釋給他聽,這個字你推敲了多少次才準確表達了你的思想,這句話你改了多少次才將自己的經歷蘊含於其中而有露出蹤跡,這像出牆的紅杏,雪地的腳印一般令人聯想的句子,別人看來無法理解,畢竟他沒有你的經歷,畢竟他不曾和你有同樣的想法,你看重的事情他都不看重,你看輕的事情他卻看重。

寫詩不解釋,是因為沒有必要。像一句話所說:你懂我,我何必解釋;你不懂,解釋也沒用。不是不想解釋,只是害怕失望,伯牙當年遇到子期,彈琴可歡了,可是世間誰能遇三兩知己呢?

6樓:潘潤

這個問題其實比較複雜,如果認真準確全面回答得很長。而我沒有這樣多的時間,大概說一下。

好詩是心領神會的,也就是會有共鳴,這種共鳴依賴於共同經驗,知識的,閱歷的,內心歷驗等。陳先發說過一句,大意是如果另乙個人內心中沒有這種「聲音」,你是如何也無法喚醒的。不只是詩,人,萬物都乙個道理。

這和迦葉一笑,禪宗頓悟乙個道理。

也存在那些模仿嚴重的,不倫不類的作品。但真正的好與不好在那些有此經驗,並且走過這條路或見過這條路的人眼裡,作品好壞一眼可見。

最後要說的是,詩歌這種純文學性的東西接近大道,在當下幾乎是融合美學,宗教,哲學等於一身也是孕育一切的唯一詩學。在當下的審美趨向於內斂所形成的張力,雖然現代詩受西詩影響嚴重,形式,技巧上。但內裡畢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

優秀詩人這個真正的群體尤其是在這個審美個性複雜多元化的時代,已經不會去解釋和推銷自己。他們明白好的作品需要遇見對的人,而向那些沒有此經驗的人解釋,無疑自找沒趣甚至嘲笑。何必呢!!

7樓:

是無需解釋。

感覺的這回事,護在心裡,以行為達義,是最佳。

不過心理這貨愛作怪,吵鬧著嘟囔著,定要把話攆出口。

可這感覺吧,

點破了,會俗,會變味。

無可奈何,那就寫詩罷。

寫給懂的人。

有一人足矣。

現在沒有,

不急的,太陽還年輕

8樓:語文吼吼

詩歌本身更像是一種感性的訴說,這來自作者的情感積澱哲理思考和自身體驗,當詩人打算用詩的語言去表現的時候,就已經表明他不打算作引經據典地學術論證研究,並且就藝術感染力和對大眾的影響力來說,詩歌遠大於學術論著。從此來看,詩人創作完作品後,再去自我闡釋一番,就純屬多餘了,詩人自己也基本不會那樣做。

9樓:臘月裡那個烤橘子

第一次正經回答知乎。

如果按照文學寫作的理論來說,當作者創作完一篇作品時,就已經完成了作者的使命;但作品還未完成,因為另一半的創作權是在讀者的手裡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正是讀者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對作品進行的再創作。詩歌(不論古代現代)都是如此,即使是上課會學到的詩歌分析,那也是由相關研究者的理解生髮而來。

當然,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情者另當別論。

10樓:little coconut

個人覺得是因為那些需要解釋才能理解的人不是詩人真正想找的人。

我覺得寫詩還是有很大一部分是詩人想表達自己的內心的。但這不代表詩人會努力讓所有人都理解。內心的共鳴要遇到很困難,但是寧缺毋濫。

如果你需要解釋才懂,那麼你就不是詩人通過詩在呼喚的人。

詩人是來找朋友的,不想當老師把自己在想什麼都一字一句教給別人。就好像在生活中交朋友,互相理解自然會成為朋友的,無法理解你的人跑來硬要你解釋你為什麼做這個為什麼做那個,大概沒多少人會樂意吧。寫詩只是更藝術地表達自我,和平時我們發空間說要喝肥宅快樂水要吹空調只是格調差異。

如果有不熟的人跑來問為什麼你就是喜歡空調,也會覺得煩的吧。空調還方便解釋,詩句中隱含的內容要表達出來可是要費精力的。

11樓:葵花道士

簡單來說古代詩人也不解釋自己的作品

而現代詩人寫作更複雜了批評應該是另外的工作詩人正常情況應該專注書寫

批評和普及都不應該詩人的必須工作

摩羯座願意解釋和不願意解釋說明什麼?

肆意生長 警告,姐妹不要再作了。願意解釋是因為 他還愛你覺得你還有 救 所以他會跟你解釋你太敏感,他花了時間和精力照顧你的情緒,還會影響工作。不願意解釋是因為 他認為他已經跟你解釋過了,跟你說明過,並且說了不止一遍,但是你還是沒有改,還跟以前一樣。所以如果你還沒理解到他之前說的話什麼意思,他覺得跟你...

為什麼被誤會也不願意解釋?

混知乎也有一段時間了,因為自己的文筆不好也沒做出過什麼回答,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問題就巨想回答。高中做了三年班長,真的,當班幹部這個事情需要負太大責任。高一下學期的時候因為自己的疏忽遺失了班費,偷偷地就怕錢給補上了,當時 最好的朋友 和周圍的人都明示我可能不是丟了是被偷了,三人成虎,我也就相信了...

為什麼不願意堅持打扮自己?

知乎小透明第一答。我平時化妝僅僅是為了取悅自己,看到自己變好看了會感到開心,感覺自己像個小公主哈哈哈。然鵝,做為乙個重度懶癌,真的每次化妝覺得很麻煩。整理化妝品什麼的太累人了,用完不會收系列,還有卸妝,妝後護膚之類的,想起來就覺得很麻煩啊啊啊。我每次化妝一般是重要場合,其實平常會在洗澡前擼個妝。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