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人每天念頭會多啊,無時無刻不再打妄想,怎麼才能讓心制於一處,不打妄想呢

時間 2021-05-30 23:55:18

1樓:沉變

善現。乃至一切想皆為二。

乃至一切二皆是有。

乃至一切有皆有生死。

有生死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愁嘆苦憂惱。

善現。諸想空者皆為不二。諸不二者皆是非有。諸非有者皆無生死。無生死者便能解脫生老病死愁嘆苦憂惱。

善現。由是因緣。當知一切有二想者定無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無得無現觀。下至順忍彼尚非有。況能遍知色受想行識。

如是乃至況能遍知一切智智。彼尚不能修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況能得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況復能得一切智智。及能永斷一切煩惱習氣相續。

佛告迦葉

若有眾生求佛智慧型佛力無畏。

迦葉。是等眾生於一切法。應無所得。無所依倚。生諸善根。

迦葉。若有菩薩求于無上正真道時。若有相著。

或於佛法起有為相。或於佛法起無為相。或於佛法而起妄相。

自作是相我知佛法。於是相中堅執不舍。當說是人不名為向于無上道。

何以故。悕欲佛法則為著我。當作是修。若數執我則不能斷。

若不能斷則有悕望。所悕望處乃悕望法。便為所害。

若為所害。便起馳騁。

若起馳騁。則有流轉。

若已流轉。則有貫穿。

若已貫穿。則有妄想。

若已妄想。則有分別。

若已分別。增益妄想。

若增妄想。則有思覺。

若已思覺。則有堅著。

若已堅著。則有隨逐。

若有隨逐。則有迷惑。

若已迷惑。則便為失。雲何為失。謂失安隱。云何安隱。謂無分別。若起分別。則便有常。

若已有常。則有對礙。

若有對礙。則便有住。

若已有住。則有相續。

若已相續。則有相違。

若已相違。則重相違。

若重相違。則有虛錯。

若已虛錯。則有狂亂。

若已狂亂。則有虛誑。

若已虛誑。則有憂惱。

若已憂惱。則有悔恨。

若已悔恨。則有所害。善不善法。隨所愛著。然實無有定法可著。

但以想轉。為想所縛。是名想縛。

貪無定處。瞋無定處。痴無定處。起於妄想分別之心。不能度得無上正道。

迦葉。是名愛處。何故名之為愛處。無有定法名之為愛。無可愛法。無可愛處。但堅著愛。唯空堅著。謂堅著我。堅著眾生。堅著淨不淨。

迦葉。一切法空妄想為物。若無物物想。

則以菩提為物。若以菩提為物。則是我想。

若有我想。是則不名為菩薩也。何故名之為我想也。

雖有所想。想無所得。

想無所得。名為我想。是故不真實句。

名為我想。若眾生實。則菩提實。

雲何為菩提。謂見諸法皆悉如幻。雲何如幻。

謂不說我想命想眾生想。若有無想在於心者。是人則著想及非想。

若著想非想。是則狂醉。

若已狂醉。則為一切眾苦所追。

若為一切眾苦所追。如來說名為住狂諂。何以名諂。住於狂亂。有妄思惟。

若妄思惟。則有我我所。

若有我我所。則有言說。

若有言說。如來說名為無言說。彼為言說言說所持。是故說言一切諸法從思惟有。悉是我實。

2樓:不空道人

喲。還知道心至於一處呢。

至於你有沒有入道成為修者我不知道。

我想說的是。哪怕聖人也有欲有念,只不過他們給處理了。控制了。那樣就形成了一種好像無念無欲的狀態一樣。

至於心至於一處。那就只能一步步去修了。

保守估計,從無到有。需要修行從入道到到大師之境要幾十年的時間。然後才能初步心至於一處,達到大概控制的程度。

3樓:星星之火

慧律法師說過:他們就像那泡沫。「佛來佛斬魔來魔亡」——這是不究竟法。嗯。你和他是一不是二。和他和顏悅色。我們是乙個整體,我們共同修行,共同正果!

4樓:究竟先生

出生為人,不可能沒有念想。

因為念想的力量來自於往昔累生累世積累的習氣業力。

這股力沒斷除,就無法斷除念想。

斷除後,已然入於涅槃。

在修行而言,念想可以分成正念與妄念。

正,意味著可控。

妄,意味著不可控。

但不論是正念還是妄念,它們本質上只是一股力。

乙個有序而穩定,乙個無序而混亂。

之所以混亂,因為自身受到的外界影響太雜太亂。環境如何變換,心念就如何生起。

毫無主動性,把自己的命完全交給了別人。

原因就在於太在意。

人在意的人事物,就是在為它注入心力,令其不斷出現、疊加、相續。然後滾雪球一般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把自己裹入其中。不那麼想,那麼說,那麼做,就渾身難受。

想獲得主動性,就要先停下來。

不再那麼在意,投入。

不再給妄念注入力量。

它們自然隨來隨去,不再打擾你。

同時再通過修法,不斷相續法力,提公升定力。

以此對治那些還無法不在意的外境。

定力功夫雖然立竿見影,但也是一種內耗。

一邊給妄念加力,一邊用定力壓制。相當於用了兩股力,自己跟自己較勁。

而真的不在意了,一分定力都不用,也是安穩有序的。

總結一下。

首先,學會停下來,大部分妄念都會自然消散。

其次,去修法提公升定力(具體法門要看自己的法緣),那一小部分頑固的妄念也會平息。

然後趁著平息,以智慧型看透它的來處,放下它。

皆時,妄念全部化為正念。

心常清淨安然,身恆通暢舒恰。

5樓:我佛愛你

這個簡單。法就是用來捆住心意識,不讓它出去亂跑的。意識跑出去的目的是找東西玩,那你就先給它乙個玩具,譬如數呼吸、觀想、守穴位……祖師創造成千上萬個方法,目的只有乙個,就是鎖定它,拴住它,讓它回到當下,回到此時此刻。

一旦心回到當下,方法就要撤掉了。入門無非就是從「有」入,給你加乙個又乙個的方法,把你的心累得跑不動了,它就不跑了。

一旦心不跑了,你今天撤乙個方法,明天撤乙個方法,最後什麼方法都不用了,你還能安住在當下,這就是一種入門的方法。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踐行佛法、體證生命本源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4年佛學專業、7年閉關、19年建寺安僧、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國語言……

2023年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2023年倡行每月1次公升國旗;2023年創立中國首座佛教愛國館;2023年至今,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並多次榮獲省市「模範和諧寺觀教堂」稱譽。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眾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6樓:無相之相

念阿彌陀佛,就是制心一處。空閒時間,不去放縱自我的慾望,佛珠拿住,就念阿彌陀佛。我學佛學到現在,才知道念佛是最妙、而且是最簡單的,但很多修行人都不能明了,所謂:大道至簡!

7樓:無自在

善哉!什麼事都是熟能生巧,世俗人打妄想為什麼那麼熟練呢,因為天天打。就如同練字,沒有誰一開始就能寫好的,但只要天天練習,到最後都不用看,閉著眼睛想著其他的事,你的手也能自己把字寫好。

只要每天練習攝心,持之以恆,日積月累,就能越來越熟練了。

8樓:隨佛願

以佛念來代替妄念,久而久之,必能制心一處。

印光大師: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

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

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在昔巨集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

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

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

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9樓:白芸芸

我聽過乙個方法:去接受它們的存在,就這樣感覺它們在頭腦裡來來去去,然後習以為常,它們就變得沒那麼能引起注意了。對我有一點點效果。

10樓:梵塵若舊

建議請閱無相拜佛及念佛三昧修學次第這兩本書,比較適合現代人的實際情況,而且確實有人依此修煉而逐步較少煩惱,請安,甚至達到了功夫成片的境界。

我真的好累啊,每天都要與腦子裡的強迫念頭做鬥爭,有什麼辦法能救救我?

1soulfuture 去練習冥想,我曾同你一樣,現在在youtube看教程學習打通脈輪,每天都很開心 已不在痛苦。慢慢來,你需要被清理的能量,有很多。 summer 轉移注意力。接納強迫思維。哦,你這個念頭又來了,那就待著吧。反正我是沒有茶水招待你的。放空。心理暗示自己 不想也是可以的。或者 我過...

人每天多攝入的熱量,多久會轉化成脂肪體現在體重上?

lilith 48小時左右,所以第一天吃多了,第二天就要有意識的控制熱量,第一天多餘的熱量填補第二天減少的熱量差就很不容易長胖,第二天早上可以省去早飯以一杯黑咖啡替代,中午減少一半飯量,晚上減少一半飯量。早上延長空腹時間,喝一杯黑咖啡加速代謝可以很快消耗熱量。 李小智 你這個問題,攝入得多餘熱量,碳...

出軌被發現後 老婆每天跟著 去哪都跟 男人會不會很煩?心裡還會想小三嗎?

開心姐 不是跟著就有用,你要提公升你的能力,你只能把自己變得優秀有魅力有吸引力,老公才不會去找小三,你才不會擔心他想小三,你要感恩小三,讓你知道自己的不足,讓她鑽了空子,讓你有改變提公升自己的機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poppy 男人不但不會改過,還會極其反感。真的可悲又可笑,人心又不是物品,難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