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拼音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

時間 2021-05-30 21:43:08

1樓:韌者

拼音不利於識字,我比較反感拼音,學習拼音讓我們太關注於音,而沒有關注字,傳統的識字方法,以字為音,利用反切相互支撐,字與音不彼此脫離,而且繼續學習字韻,對字韻熟悉,詩詞歌賦表達起來更簡單。

2樓:

算是文化入侵。

胡適、魯迅等新文化運動這波狗,最初的目的就是廢除漢字,舔拉丁文。但廢除漢字阻力太大,他們便退而求其次以退化的降維的白話文取代「古文」,並將拉丁文變身拼音以寄生、汙染漢字。

現在人覺得拼音有多大的幫助,傳統「拼音」不方便,是因為從小學習的浸染。若是從小學傳統「拼音」、反切,會覺得更輕鬆,是比拼音優越很多的。

3樓:天津子謙

我很厭惡"細思極恐"這個詞,覺得它象無病呻吟。

拼音是給漢字注音的識別符號號。是方便更多的人認字識字的工具。有利於文字、文化的廣泛普及,是好事。舊時是口傳身教,貴族士大夫等富裕人家才請得起老師。

拼音主要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是隨著文言口語化的白話文開始普及的。早期是用日語假名注音,後來引入了西文英語的元、子音字母作為注音成為漢字的音標。周有光先生是漢字拼音工作的主要創立者。

與此同時,也成為漢字文言字義向口語符號化大幅延伸的助推器。從而使漢字本義漸行淡化。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根文化即漢字本義的繼承,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是肯定的。

4樓:欲知

細思極恐這詞彙用著很時髦,很帶勁?

關鍵是細思了嗎?

口傳依賴於人,容易產生發音差別,無法標準化。中國有幾個大的語系,還有少數民族語言,各種方言(地區差的同一語系發音不同),依靠口傳很難統一,不能統一就不能很好的溝通和傳播。

漢語拼音通過標準化,脫離了人與人的傳播模式,可以通過中間介質準確、高效的傳播與溝通,這是進步,是普通話統一推廣的必要手段。

請問,這是阻礙傳承還是加強了傳承呢?

想來我們應該廢除漢字,因為祖先都是口述,自從有了漢字,斬斷了幾十萬年的文化傳承。

文化入侵這詞準確嗎?

細思極恐先要細思,人只會對未知和無法把控的事物才會恐懼。

如何評價傳統文化學校

江孚兌 恕我直言,現在中國能講好國學的,屈指可數,絕大多數都是濫竽充數之輩,這種所謂 傳統文化學校 一百所,有九十九所是有問題的,真正對傳統文化有所建樹的,除了少數奇葩,絕大多數是不會反對現代教育的,反而會鼓勵孩子好好學習,專門學習傳統文化,大學之前沒有必要,大學之後除非家裡有礦,不然最多兼修,不建...

如何看待教育部發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指南,要求高中歷史課要讓學生了解中醫理論和武術武德?

飲風咽沙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明白何為文化?何為傳統文化?何為中國傳統文化?何為優秀的傳統文化?何為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何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何為有生命力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何為沒有生命力的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最自信的一點就是她的同化能力。 貓思愚 年輕人要講武德,怎麼能不講...

如何理解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燕至春歸 現代社會的雛形往往會出現在科技進步的年代,與開放包容的城市如影隨形。科技進步為社會分工協作的過程提供了更多選項。為適應分工協作方式的轉變,人們傾向於在彼此磨合的過程中重新審視傳統價值觀念及風俗,這也使得有條件進行實踐並且受益於多元化的分工協作方式的城市,在氣質上表現為開放和包容。可以說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