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顧隨先生廣為流傳的這句箴言 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 以悲觀之心情過樂觀之生活。 ?

時間 2021-05-30 13:12:28

1樓:譚譚

雖然是三年前的帖子不知答主會不會看到,我還是想給你糾正一下,其他幾個答案說的可能有道理,但並不是葉嘉瑩或者原作者顧隨所要真正表達的意思。

我是看詩人十四個看到的這句話,這本書是葉嘉瑩學生寫的。先放圖吧,你結合著看。

說我的理解,不出意外就是葉的理解,這兩句話不是相分離的,不是表達個沒什麼關係的兩個意思,其核心相同。這兩句話是以佛學為根基說出來的,無生的意思是緣起性空,看似無意義類似虛無論,實際上是在說慈悲,美,正義,住心等等,要在這個無生上做事業。

後半句以悲觀之心也不是其他回答中所說的有失敗的思想準備,而是說面對人終將死亡的悲觀去做樂觀之事。

我不信佛,對佛學也一知半解,這種涉佛的東西本身就難以用語言表達,要靠悟的,所以我只能說個大概。

2樓:

1、「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這一句話所闡述的道理,來自《大般若經》: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4〈學觀品 2〉: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應行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應如是觀:『實有菩薩不見有菩薩,不見菩薩名,不見般若波羅蜜多,不見般若波羅蜜多名,不見行,不見不行。』

何以故,舍利子,菩薩自性空,菩薩名空?

所以者何?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自性空,不由空故。受、想、行、識空非受、想、行、識,受、想、行、識不離空,空不離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識。

何以故?舍利子!此但有名謂為菩提,此但有名謂為薩埵,此但有名謂為菩提薩埵,此但有名謂之為空,此但有名謂之為色、受、想、行、識。

如是自性無生、無滅、無染、無淨,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見生、不見滅、不見染、不見淨。何以故?但假立客名,別別於法而起分別;假立客名,隨起言說如如言說,如是如是生起執著。

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如是等一切不見,由不見故不生執著。」

這麼一大段,簡略起來,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7:

「爾時,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

佛告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當發起如是之心:『我當皆令一切有情於無餘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雖度如是一切有情令滅度已,而無有情得滅度者。

』何以故?善現!若諸菩薩摩訶薩有情想轉,不應說名菩薩摩訶薩。

所以者何?若諸菩薩摩訶薩不應說言有情想轉。如是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轉,當知亦爾。

何以故?善現!無有少法名為發趣菩薩乘者。

」「無生」,佛教術語。指因為斷除我執和法執之後,所緣見的真實——即一切法無自性,是空、本來寂靜,不見有一法可得,等等。即上文所說的「如是自性無生、無滅、無染、無淨,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不見生、不見滅、不見染、不見淨。

何以故?但假立客名,別別於法而起分別;假立客名,隨起言說如如言說,如是如是生起執著。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如是等一切不見

若能安住於此無生之理,叫做「無生法忍」,乃大菩薩所行境界。

無生之覺悟」,乃指斷除此二執,悟得無生之理。悟得此理之人所見境界是這樣的:「善現!無有少法名為發趣菩薩乘者。

是故,以一言蔽之:「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和「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當發起如是之心:『我當皆令一切有情於無餘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雖度如是一切有情令滅度已,而無有情得滅度者。

」意思對等。

2、以悲觀之心情過樂觀之生活

這個不懂背後的故事,字面意思請依文解之。

3樓:

以一種很純粹的心去做事業,即便失敗成功,心理也不會大起大落,照樣活得舒暢。把生活最遭糕的情況預想好,但是以最樂觀的心態去生活,無論過得好不好都在意料之中,不會有什麼得失之心。我的理解。

顧隨先生說,太白詩豪華而缺乏應有之樸素。應該如何理解這句話中的「應有」二字?

闞闞 顧隨傾向於接地氣 有人味的詩詞。因此喜辛而棄蘇。樸素 可能指的是這個吧。李白的東西,可能他看來太飄太浮了。這只是依自己對顧隨的熟悉程度來講的。僅作參考。 鴉青 樓下反駁顧隨先生的,我覺得都沒說到點,像是在各說各話。李白才高可惜思想不深。李白有高致與陶淵明不同,有幻想與屈原不同。李白幻想並無根,...

如何評價顧誠先生的《南明史》?

最近剛看完這本書,偶然看到這問題,雖然時間有點久了,但我還是想寫下我的看法。總的來看,深入淺出,文筆流暢 本人是歷史學專業的學生,之前看過一點專業的學術著作。僅就文風而言,這部 南明史 完完全全避開了絕大部分學術著作晦澀難懂的缺點 晦澀難懂這點別槓 不僅適合於歷史專業的人,而且也適合一般群眾。本書的...

如何理解K fold交叉驗證隨k增大,方差也會增大的這個過程呢?

Frank Tian 說說我個人的理解。這裡的偏差和方差都指的是演算法本身的效能。我們可以將誤差分為三部分 偏差,方差,雜訊。這種看待誤差的方法來自頻率派,是常用的模型選擇的方法 k fold CV就是一種模型選擇方法 偏差指的是這個某個演算法在某個資料集上訓練得到的模型,和真實模型 Oracle ...

如何理解汪曾祺先生《自報家門》中 「語言的美不在乙個乙個句子,而在句與句之間的關係」?

RubyMine 美國文學理論家喬納森 卡勒在他的作品 文學理論入門 描述了文學的五個特性,其中第一條和第二條是這樣的 1.文學是語言的 突出 2.文學是語言的綜合。所謂 突出 就是說文學把語言自身的某種詩意特性強調出來,文學作品中有各種特殊的文學用法和技巧,諸如比喻 象徵 反諷等文學手法的運用。句...

如何理解魯迅先生的這句話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什麼才叫特殊符號 回想一下。有人給你聽他覺得好聽的歌時你是不是真的覺得好聽?有人給你看他覺得好笑的東西時你是不是真的覺得好笑?有人向你訴苦時你是不是真的感覺到了悲傷?還是只是憐憫?很多時候人類的情感是並不相通的,因為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你可能不會喜歡別人喜歡聽的歌,不會覺得他們看的東西好笑,甚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