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漢語漢字的源頭是甲骨文,也就是以物化形出的,那為什麼會有很多虛詞

時間 2021-05-30 12:11:20

1樓:Isagaya Saonn

1 漢語的源頭不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種文字,它不是一種語言的源頭。文字是文字,語言完全可以脫離文字存在,文字對語言來說不是必要的

2 漢字的源頭也不是甲骨文

甲骨文形制已經相當成熟,如果在其之前沒有任何的源頭文字型係可能是不太可信的。況且甲骨文和金文的使用時期本來就重疊,並不存在甲骨文演變成金文,只是二者用於不同書寫介質因而在表現上產生了分歧

3 假名的源頭是漢字

無需解釋

4 虛詞的存在和有沒有文字無關

現在漢字中虛詞字多是借來的(「奪舍」)

此外,完全可以強行規定使用漢字表記標準日語中使用假名表記的虛詞

2樓:小神龍周旭

不是,語言是語言,文字是文字。一般認為語言的產生早於文字。

傳統上認為,甲骨文是非常成熟的文字型係,而文字的發展必然是漫長的過程,那麼在甲骨文之前必定存在更原始的文字形式。

從0到1可能需要時間醞釀,但只要有了1,到2到3到∞就不成問題了。古人一旦認識到「我在創造文字」,有了主動造字意識,那麼就離創造出成熟的文字型係不遠了。這樣看來,如果說甲骨文之前存在不成熟的漢字體系階段,那麼這個階段可能比我們想象的短得多。

理由是現存的甲骨文中就保留了大量原生態文字現象,如用「文字畫」記錄語言;二字糅合書寫、一字析書、行款混亂等。這些現象主要存在於早期卜辭中,後來逐漸摒棄,文字的排列越來越整齊,記錄漢語的功能越來越完善。

不是。這個問題可以轉化成「甲骨文是象形文本嗎?」甲骨文不是象形文本,古埃及聖書字也不是象形文本。「象形」只是造字的一種手段,甲骨文中形聲字的比例比一般人想象的高很多。

不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有新事物出現,隨著人類物質文明需求的不斷增長,必然對記錄文字的工具——漢字的表達功能提出更多要求。實際上這是乙個不斷系統化的過程。

而文字從「每個字都像是一幅畫一樣」到現在的「方塊字」的變化,是「線條化」的結果,並非簡化。

虛詞是用來參與語法構建的,有語言就有語法,就會用到虛詞。現代漢語虛詞是古代漢語發展到現代漢語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可以這麼說。漢語中的虛詞大約對應日語中的「功能詞/付屬語」,包括助詞和助動詞,一般只寫假名。

3樓:「已登出」

先問是不是

漢字的源頭是甲骨文

不是,甲骨文前有未發現的古漢字,只不過可能是寫在竹簡、木片、絹帛上的,不好儲存。

漢語的源頭是甲骨文

沒有甲骨文之前生活在河南的那波裸猿是啞巴嗎?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

是以物化形出的

不是,甲骨文除「象形字」,還中有大量「指事字」,還有根據發音造字的「形聲字」,還存在大量借用。只要口語裡能說的,就可以有字對應。不然「上」「下」「走」以及更抽象的概念怎麼辦?

甲骨文是一種成熟的文字,現代漢字能做到的一切事,理論上它都行。

甲骨文既然是當年的人根據客觀存在的事物的形態畫成不是,參見上一條

每個字都像是一幅畫一樣

不是,大部分跟現代漢語一樣,抽象符號的組合那為什麼漢語會有:的、地、得、著、了、過這種虛詞呢?

甲骨文也有各種語助詞,而且多得一P,舉個例子,這個字是逃逸的「逸」,常常用在句子的開頭,和原文沒有任何關係。這樣的其實中學語文學過:發語詞,比如夫fú、維、且、蓋,沒有實際意義,翻譯時可以省去。

這裡的「逸」也是一樣,不翻譯,純助詞。

漢字裡的助詞,文言文的「之乎者也矣焉哉」也好漢代漢語的「的地得了嗎呢嘛」

大多本來也有其他含義,但語言裡有這個東西,就借來用了。

甲骨文是如何研究的?

靜樹 你這個問題,類似於游泳是怎麼學會的。不知道你會不會游泳。會游泳,在這個比喻下,我們還能聊下去。用游泳學會游泳。不會 游泳的時候,你在水裡撲騰,那也叫游泳。你只是在不斷地改進你的撲騰方式。你請教別人 如何游泳 也就是在嘗試能不能跟他們的動作一致。別人的游泳技巧,也許你能學會,也許學不會,但也許會...

智 的甲骨文怎麼寫?

甲骨文 智 應為從 大 從 子 從 口 或從 冊 會大人 大 正視人形 教導小孩 子 之意,引申為智慧型。從 冊 強調教導簡冊上的知識,先秦以前沒有紙書,冊 是簡冊象形。子大口 甲骨文合集 30429 1 大口子冊 英國所藏甲骨文集 2518 1 子口大冊 甲骨文合集 41741 2 大 好像亂入了...

為什麼漢字(甲骨文)在上古時期沒往字母發展?

平笙 你好,有的。漢字的 女書 一共396個字母,就可以表示出全部的漢字,一直到近代還有在使用。Unicode位置 U 1B170 U 1B2FB 李長空 最重要乙個原因是中國的地緣政治,幾乎所有文字早起都是表意的,後來文明遭到入侵,新的文明與舊的文明之間文化上又不能相容。就用文字,把本來表意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