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字(甲骨文)在上古時期沒往字母發展?

時間 2021-05-30 15:55:35

1樓:平笙

你好,有的。

漢字的「女書」,一共396個字母,就可以表示出全部的漢字,一直到近代還有在使用。

Unicode位置:U+1B170-U+1B2FB

2樓:李長空

最重要乙個原因是中國的地緣政治,幾乎所有文字早起都是表意的,後來文明遭到入侵,新的文明與舊的文明之間文化上又不能相容。

就用文字,把本來表意的文字弄成拼音,就好像漢字進入日本,卻又不能完美的表現日語,就導致產生了日文中漢字和假名混合使用這樣的書寫系統。

之所以日本沒有完全放棄漢字單獨使用假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漢字是從國力強盛的中國輸入到日本的、並且表意文字又兼具簡潔和能與漢字文化圈良好的生態(使用漢字就不用單獨再去學習北韓語、越南語、漢語了)等優勢

3樓:尋虎文學

語言文字是不是都是從象形文本開始,並沒有確鑿證據。一般說字母文字比象形文本更適合抽象表達,是文字的高階形式。中國的文字也有字母化的,只是漢字沒有罷了,藏文不是字母化的嗎?

漢字的筆畫,也是一種類字母的形式。任何語言都可發展為字母文字,五四時期的語言學家和學者們提出很多字母化方案。

漢字沒有真正字母化,也是有原因的。華夏民族是早熟的民族,象形文本有利於少數人掌握,解釋權控制在少數人手中。時間久了,就固定下來了。

先秦之後,邏輯的研究被限制,漸漸地我們的文化對抽象概念和邏輯的需求就少了,象形文本夠用了。

4樓:

我覺得因為上古漢語每個音節內部過於複雜,很難進行音素分析,難以發展為全音素文字;合法音節又太多,音節文字又不現實。等到漢語音節簡化,有效音節數量減少的時候,漢字已經極為穩定了且有大量經典了,也就不會被字母化了。

5樓:MMXX0707

漢字是有向表音化發展的具體請看隔壁的平假名和片假名

至於為什麼中國本土沒有表音化無他只因我們是原生文明

如果埃及文明持續到今天象形文本在埃及本土很大機率也不會表音化

6樓:TairanoKaeru

文字和語言沒有必然的聯絡,不過有一點是相似的,就是隨機性,就是沒有為什麼。

強調單音節其實意義不大,漢字和漢語在形成之後肯定是有互相影響的,單字形和界限分明的音節互相強化。然而沒有足夠韻文出土的時代,漢語音節甚至語法是不是後來這樣,很難說。畢竟如果你認同漢藏同源,那漢語以前就一定是「那種樣子」的。

你最多,走個折中,比如說,沒了復子音才是漢語,之前是原始漢藏語的繼續發展。(和諧為本,和諧為本。)

就比如說,漢字走向音節文字可不可能?

完全是可能的,比如納西族東巴文的晚期使用中(脫離宗教的世俗場合有東巴文寫成的地契,清中期,具體哪個博物館藏著我忘了 )已經出現了用乙個字元的第乙個音節來假借表示這個音節的情況。然而這個趨勢(也說不准)被漢語漢字強大的影響力打斷了,有點可惜。

對岸日本的「萬葉假名」也是把漢字當成音節文字用的例子,現行的兩種假名也是草書漢字和漢字構件的發展。

漢字表示多音節可能不可能?

可能啊,再看看對岸日本。訓讀在漢語中同樣是存在的,比如南方某些方言把怕讀作ki或者kiang、king的,是吧。當然了,這種訓讀比較好認,有的實在是難以辨識,就不舉例子了(

漢字表示音素(或音素組)可能不可能?

可能啊,反切就是這麼幹的啊。不過出現反切的時候漢字已經定型了,不會有太大影響了。但是我們假設反切早出現兩千年,假設有些比某些當代大民間科淆家聰明得多的古人發現了,誒,漢語的字音可以被分析成更小的部分呢……那事情可能就這樣成了。

為什麼事情沒有這樣成了呢?

大概就是因為沒有這樣的歷史契機,而歷史契機這玩意,就是個隨機數了,沒有為什麼。

7樓:不可問天

1.任何表音文字的祖先都是象形文本

2.表音文字在某種意義上與形聲字很類似,而漢字沒有向單獨表音的方向發展

3.中國歷史上有過三次企圖改成表音文字,都失敗了,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漢語可能不適合使用表音文字。

上一道題,關於表音表意文字

8樓:貴幫阿貴實

漢字是漢語的原生文字,所有原生文字都差不多,無非就是用象形、指事的方式造字,因為其實這都不用腦子轉彎,把所見畫下來看就可以了。作為原生文字,字義和發音是完全相符的。

若是非原生文字,那就是說至少有個源頭是只和某個原生文字接觸學習到的,但全盤接受不太可能,畢竟不同語言的詞彙不是一一對映的,而最方便的方法肯定是借用部分原生文字的發音來給其他語言拼音了。

而漢字出現形聲這種造字法之後,反過來對漢語有了影響,因為形聲解決了同音字在文字層面辨識的問題,結果就更不會往字母拼音發展了。我們以前學文言文應該都知道表達乙個含義基本只要乙個音節乙個漢字,即使在現代漢語裡,其實大多數非單字詞也是單字詞的組合或疊加。而多音節詞不多的情況下,字母拼音沒什麼優勢。

9樓:沈卓然

現存的文字系統基本上一共就只有兩個起源,象形文本和甲骨文。後來甲骨文發展成了現代漢字,象形文本發展成了世界其餘各種文字系統。所以其實就是兩個起源走了不同的發展路線而已。

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象形文本的變體傳播的如此廣泛,大概是地理優勢和表音化之後比較方便其他語言借鑑吧。

10樓:

漢字在歷史上已經向表音文字發展了。「六書」中的「假借字」就是純然的表音文字。「我」本是鋸類工具,被假借為第一人稱代詞。

「北」是「背」的本字,被用來指代北方。「來」本來指的是麥子,被假借為到來之意。「四」的本意是鼻子,被用來指代數字4。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假借字都形成於上古時期。在很早的時代,漢字就在向表音文字過渡了。

如果「六書」中的「假借」繼續發展下去,可以想見漢字就會最終成為純然的表音字母文字,即乙個讀音有一種或幾種固定的寫法。但由於我們目前不知道的原因,這個程序中止了。中國的先民對漢字的表意文字特性非常堅持,逐漸產生了形聲這種結合意音的方法。

參與編輯《通用規範漢字表》的著名學者王寧曾表示,形聲字就是「漢字頑強堅持表意性的事實。」

11樓:李英夫

女口果一開女台水堇宀子日手止辵言麼宀鳥白勺言舌,止艮土已矢人千白勺又土又竹口身麴豆用水去一木羊了,止艮兩水可白勺木半刀大開彡宀子一木羊六百肉肉宀子了。

埃及的聖書體和兩河的楔形字就是類似上邊這樣的寫法,唯獨漢字採用了用現有的字合併,造出新字的辦法。

如下:如果參照聖書體去掉形符變成緋尼基字母的形式,把漢字的形符和意符去掉不就是音節文字了嗎?音節文字再倒一遍手,基本上就可以變成純音素文字了。

結論就是:

漢字先有四百多個字根,然後用這四百多個字根當作意符、形符、聲符來組合造出新字;實際上聖書體和楔形字也是類似這樣的乙個做法,唯一區別是漢字把新造字的字根合併到了乙個方塊裡,聖書體和楔形字沒合併。

12樓:

因為中中國人通過形聲字造字解決了詞彙量日益暴增的問題,這個過程在其它絕大多數的語言中都是通過組合固定音節或者音素來實現的。

對於一種成熟的語言來說,詞彙量無疑是巨大的而且活躍的,新詞新概念湧現,所以要能夠完整書寫每乙個單詞對應每乙個意思,只靠畫符是當然不夠的。

最簡單的來說有一種方法,就是通過組合固定音節(比如泰語、高綿語、印地語等東南亞及南亞語言)或者音素(比如拉丁語以及大部分的其它西方語言)的書寫來實現的。

梵文本母

上古漢語中的形聲字解決這個問題,」聲符「類似於字母,但又不同有字母,因為他本身也是漢字。

比如梨:聲符為「利」

蘋:聲符為「平」

株:聲符為"朱「

大量出現是對漢字的一種極大的擴充,也是相對維持了漢字的穩定。看看這些聲符,字意都不相同。

兆:洮、姚、桃、挑,眺

夾:俠、峽、頰、狹

十:什、汁

失:鐵、跌、佚

意:澺、憶(億)

13樓:秦珏

早期文字應該都是向象形文本這個方向發展,包括古埃及的象形文本還有中國早期的一些象形文本(不單單指甲骨文等系統文字,還包括一些考古發掘出的象形符號)。但是到了文明發展後期,原始農耕文明大都受到了游牧民族的衝擊而滅亡的。但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會被融合,游牧民族在這類文化的融合下,依照前農耕文明的語言而產生相關字母擬聲語言。

中國雖然文字的書寫和認知長時間掌握在貴(這個和外國相似),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士大夫階層的崛起,使得文字的書寫認知開始向下層民眾普及,再加之後來官僚的選拔制度,使更多的普通平民不斷接觸到漢字,這樣的情況下,原來流行於普通民眾的擬聲語言就逐漸被淘汰。

在說一下,我個人認為游牧民族也是有著自己的象形文本的,但在早期也是集中於上層,甚至是祭司這一類,民眾還是屬於不認字,但是相應的,因為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會出現一些擬聲的文字。而各個民族間的征伐實質上也是對於上層統治階級的集體消滅,對於下層民眾,應該會有一定的活口。這樣迴圈鬥爭,才會使得歐洲地區文字呈現為文字。

同時,這種現象應該是在於有著極大等級秩序的國家,而歐洲愛琴海地區的文明(也是歐洲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卻屬於無大等級差距,各階層統一執政,或者是下層民眾大多參與執政,而使得上層階層的文字逐漸流失。

但根據中世紀時期大部分百姓都不認識拉丁文,教廷掌管文字等現象,貌似拉丁文可能是一種與各國家完全不同體系擬聲文字,所以這個應該是別論吧。(最後乙個完全是想的,沒有啥根據,勿噴啊)

14樓:

個人認為,考察歷史,字母化基本都是落後文明向先進文明學習並借用文字的結果。原生文字的先進文明自己沒有動力去字母化文字,相反維持文字系統的複雜性實際上是上層階級維護階級利益的工具。文字複雜,下層百姓學不會,就很難上公升,而上層人士還可以多一種叫做文字的遊戲去玩。

相反落後文明跟先進文明學習的時候,可顧不了那麼多,開始學的時候,怎麼方便怎麼來。

西方諸文字都起源於希臘文,希臘文起源於腓尼基文,而腓尼基文其實是借用了埃及文的一些符號發展而來。埃及文是跟中文一樣的意音文字。

楔形文字字母都起源於阿卡德文,阿卡德文是借用蘇美爾文。蘇美爾文是意音文字。

日文假名是漢文借音。

所以,很明顯我們中華文明自成一體,也應該不是跟誰學的文字。所以我們仍沿用非字母文字。

15樓:「已登出」

沒必要啊,國外那些字母化文字事實上基本是一次起源的,北韓的諺文和日本的假名也借鑑了這次起源中的一些語言(八思巴文和梵文)。

可以看看絕大多數字母的起源——古埃及「象形文本」(叫象形文本,實際上是音義文字),和瑪雅文字,雖然和漢字一樣,有表音的部分,有表意的部分,但各個部分都是乙個音節,順著讀過去,符號很容易固化為只有讀音,進而發展為字母文字。當然,瑪雅文本還沒到這一步,所以也不知道會不會。

其他文字起源,除了漢字基本都亡了,漢字除極特殊情況,乙個字只念乙個音節,沒有發展為字母文字的空間啊。這應該與早期漢語單音節詞居多有關,原因我就不清楚了,等大神。::>_<::

之後,中國文化圈夠堅挺,字母文字從四面八方包圍了漢字文化圈,都堅持下來了,不容易啊!

為什麼要研究甲骨文?

逸民 這是乙個太大的題目。簡單說一下吧。甲骨文是最早的漢字。漢字是一種字素文字,所謂字素就是文字元素。文字元素是象形字的簡化和抽象。而字素文字就是由其文字元素,即所謂字素,通過會意所產生的文字。故而,構成漢字的最基本元素,並不是所謂的點橫豎撇捺,而是字素。字素是隨著甲骨文的產生而出現的。所以,從文字...

如果恢復甲骨文,你支援嗎,為什麼?

我是老金 不支援。因為歷史潮流浩浩蕩蕩,滾滾向前,不可阻擋。漢字起源於陶器甲骨,首先在東夷部族使用。經歷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楷書 宋體。印刷宋體 繁體字 印刷宋體 簡體字 怎能倒回甲骨文?人還能返祖成猿嗎? 動停 瀉藥。自甲骨文發現以來的過去120年,中中國人對甲骨文的認識解讀是完全錯誤...

甲骨文是不是我國最早的文字?為什麼?

令和 甲骨文是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也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經過最近幾十年的考古發現,甲骨文是否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尚且存疑 商代武丁時期 距今約三千一百年 的甲骨文文物 oyyyy 是,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