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現在的國學?

時間 2021-05-30 11:24:40

1樓:地本正幹

所謂國學,簡介上說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鄙人粗鄙之見覺得不妥。

它可以說是文化或者是道,也可以是夫子口中的「吾道一以貫之」的「一」。但它絕不是學術,也不該有國籍,更不該有「現在的國學」的說法。因為那樣的定義太過於狹隘。

它亙古不變。它是真理,故而找不到它的蹤影,但它又確確實實的存在著。正如《道德經》開篇名義的第一言:道可道非常道。

它包羅永珍,故而老子用五千言的《道德經》都不敢也無法準確的定義它,故而有了孔聖人巧妙的形容了它,曰之:太極,太乃大小之意,太極即為大到極致而又小到極致之意。乃包羅永珍之形容詞也。

好了,有點累了,廢話多則無益,不如循著自己的無知與疑問去尋找,人醜如我,應少說話,多讀書,讀聖賢書…讀最自然最真實的天下這本以時間做筆書寫的書…

2樓:南塘舊主

在很久以前,就很有些人喜歡往家裡辦公室裡塞書櫃,櫃裡擺上滿滿的嶄新的大部頭,一旦有誰來拜訪,即向來人誇耀自己如何博學,最近又看了幾本什麼書,然而倘若與他細談,便會發現其粗鄙不文,令人作嘔。

這種行為,我們叫「附庸風雅」。

在更久以前,也有一些人,一旦發達,便會開始找個先生,給自己家編族譜,一筆將祖宗的名頭續到上古某個名人頭上去,以顯示自己淵源流長。

這種行為,我們就叫「國學」。

3樓:

當然了,我一邊惋惜國學的斷代,一邊很警惕,現在這個社會上的國學熱太讓人警惕了!蔣方舟說過「基本上學校提倡什麼,我就警惕什麼」。我覺得大致類似。

當大家都去做一件自己不了解,或者只是知道皮毛的事情(我不是抬高我自己,我覺得,我也只是對於國學來說的乙個皮毛學習者,但是我對國學完完全全保持一種敬畏態度,國學不可以褻瀆,我自己也只會在我稍微有點了解的地方說一句,不了解的我從不開口。),那麼它也就死了。盲目的國學熱比大多數人都不在意國學更可怕,如果只有一少部分人堅持純粹的國學,那麼我們還可以說國學的傳承是正統的,是應該得到尊敬的,可是,所有人都要來分一杯羹,那麼,國學還純粹嗎?

大部分人追求的都是功利,或者娛樂,有幾個人真正感覺到了國學的美,和那裡面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呢?舍友追《知否》,我說裡面台詞有很多錯誤,她說「我覺得好看就行。」電視劇集的台詞半文不白,有一些是硬湊的詞,什麼「手上的掌上明珠」(沒有黑這部劇的意思,就事論事),當大家都追求這樣的舒服,好看,國學成什麼了?

取悅眾人的戲子嗎?

當代國學?就是那樣吧。我也不想為國學傳承做什麼,資格不夠,還要被群嘲,還是背背書,找工作吧。

4樓:石頭

所謂國學的內容我不想評價,現在是價值多元的時代了,作為私人趣味無所謂,但是如果要用公權力強制推行是不行的,要用國學建立什麼主體性更是妄想。

5樓:Astilbe

我覺得,每個人應該去看看教育史。

教育是一種社會活動,常常被拿來作為統治工具。

儒家學說的市場在封建社會,實際上就是統治階級用來鞏固統治的思想,符合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制度。

好不容易來到21 世紀,我們真的要倒退麼。

不知道是誰提出的想法,不知道是什麼目的,呵呵

6樓:皮皮魯

只說一點:現在很多國學班的老師,是培訓講師轉過來的。

家裡表妹在成都某國學培訓班上班,親口跟我說,公司裡道貌岸然的老師們,其實都是社會人,吃喝嫖賭啥都來。

7樓:

我先說我理解的國學吧!

1:六經注我,我注六經。這句話我想表達的意思是,沒有否定六經的勇氣,只會鸚鵡學舌的話,不要讀六經。

2:祖宗不可法,天命不足畏。這句話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別屈服於所謂的專家大師權威權勢領導,嗯,總之都是那麼一些人。

3: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嗯,這句不用多說了。

總結:有人把國學兩個字罵了,罵的好。罵的很解氣。就該這麼罵!

沒有國學。嗯。我不看國學。

我學周易,為的是體驗人生。

我讀尚書,是為了了解上古國情。

我看周禮,是為了分析上古時政。

如此而已。

別說我學國學,你才學國學,你全家都國學。

8樓:圓琢

國學這個詞太大了。小孩不應該學,畢竟思想解放和精神解放才是大趨勢,成年後為了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尋找的讀。把什麼學做為聖經讀,都是錯誤的。

知識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不能讓知識成為問題。像什麼穿漢服,行孔禮,都是虛的。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當年太祖都說的很清楚了。

9樓:曜水

國學,無非儒道黃老,無一不得從開蒙起,識字明理經義,格物辯志,言傳加身教。如今孩子受的教育根子裡還是核心價值觀*。家長所有的想法都還在怎麼讓孩子變乖變聽話好看管,恨不得孩子的人生就一根直線小學中學大學工作結婚生子完全受控不失真。

這麼功利的心態如何面對國學?

國學課堂可不就是為了適應市場的存在而完全被動新增的麼…

所以你跟我講國學?

10樓:課堂留守

我們終究需要實現人生的意義

我們終究需要實現屬於自身的精神

我們終究需要實現我們面對萬物和天地的方式

我們終究需要回答我們自己關於行為的緣由和準則我們終究需要實現的是屬於我們自身的接受命運的方式和意義這是個很好的時代,不是因為一切皆好,而是人們嚮往著,並能夠為此努力!

11樓:

逃的辯護

闊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餘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復返,古城千載冷清清。

專車對對前門站,晦氣重重大學生。

日薄榆關何處抗,烟花場上沒人驚。

偽自由書》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若是能夠【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又何必談什麼國學。

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當我們一口乙個國學的呼喊時,國學差不多是已經熄滅了最後的光了吧。

真要是提公升自己,核心價值觀也很不錯。

國學啊……隨他去吧……

如果只是成為了闊人裝逼歹人粉飾的工具,這國學,沒了也好。

12樓:梧桐樹下讀書人

但正如王小波在其《我看國學》中的描述「二戰期間,有一位美國將軍深入敵後,不幸被敵人堵在了地窖裡,敵人在頭上翻箱倒櫃,他的一位隨行人員卻咳嗽起來。將軍給了隨從一塊口香糖讓他嚼,以此來壓制咳嗽。但是該隨從嚼了一會兒,又伸手來要,理由是:

這一塊太沒味道。將軍說:沒味道不奇怪,我給你之前已經嚼了兩個鐘頭了!

我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四書五經再好,也不能幾千年地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換著人地嚼。當然,我沒有這樣地唸過四書,不知道其中的好處。有人說,現代的科學、文化,林林總總,盡在儒家的典籍之中,只要你認真鑽研。

這我倒是相信的,我還相信那塊口香糖再嚼下去,還能嚼出牛肉乾的味道,只要你不斷地嚼。我個人認為,我們民族最重大的文化傳統,不是孔孟程朱,而是這種鑽研精神。過去鑽研四書五經,現在鑽研《紅樓夢》。

我承認,我們晚生一輩在這方面差得很遠,但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四書也好,《紅樓夢》也罷,本來只是幾本書,卻硬要把整個大千世界都塞在其中。我相信世界不會因此得益,而是因此受害。

任何一門學問,即便內容有限而且已經不值得鑽研,但你把它鑽得極深極透,就可以挾之以自重,換言之,讓大家都佩服你;此後假如再有一人想挾這門學問以自重,就必須鑽得更深更透。此種學問被無數的人這樣鑽過,會成個什麼樣子,實在難以想象。那些鑽進去的人會成個什麼樣子,更是難以想象。

古宅鬧鬼,樹老成精,一門學問最後可能變成一種妖怪。就說國學吧,有人說它無所不包,到今天還能拯救世界,雖然我很樂意相信,但還是將信將疑。」

13樓:徐曉軼

之前答過乙個什麼國學500億市場的問題吧,先找找看:

徐曉軼:國學培訓市場吹來「中國風」,500億市場規模的兒童國學何去何從?

嗯,既然有這麼大的市場需求,所以壞的方面上面的回答已經說了,好的方面自然是倉廩實而知禮節,中中國人飢渴的胃口終於有點點滿足了,窮怕了的我們終於覺得有點錢了,需要點精神撫慰了,這是好事。

看看世界亂七八糟的,我們這麼大的乙個國家想安穩些、想進一步發展,自然就需要乙個為全體國民所共同認可的價值觀來維繫,那麼儒學所提供的與人為善、自強不息積極進取、厚德載物、堅韌不拔、理性平和、以中為用作為中中國人的根骨能被中國人重新重視,當然高興。

只是還是如上面那個回答中所說,以儒學為代表的國學沒有參與傳統中國向現代中國的轉型,很多東西不懂、很多東西也需要批判揚棄,不經徹底的反省就拿著經典對當下指指點點,我就怕中國人熱過之後就是失望,那才麻煩啊

如何評價希拉莉提議讓STEM專業的外國學生繞過H 1B自動獲得綠卡?

胡說八道唄。最多也就是變成高素質STEM不用等直接申請綠卡。然而要是隨隨便便神麼鬼community college的Stem學生都能拿綠卡的話,2333333.每年全部的綠卡配額加起來都不夠Stem分的。 劉澤坤 她這麼說是因為 這麼說既能拉某些人的票 而且她也知道這種提議就算寫成議案也絕無可能通...

乙個完全沒有國學基礎的人,如何學習國學?

周懷選 一 沒有國學基礎,自然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找到哪些東西是真正的國學基礎了。要找到國學基礎,最省時省力的辦法莫過於找到乙個學術品質一級棒的學者,然後按圖索驥,找到 基礎 這樣的學者蠻多的,王國維 梁任公 陳寅恪 章太炎 他們作為長者,都曾給當時向學的年輕人指過路,有不少的文章 言論值得借鑑,如梁啟...

如何看待國學繼承問題?

姚若問 第一,我不認為背誦詩詞歌賦就是國學繼承,且詩詞歌賦代表的是古代文學,文學愛好者背誦一下,沒毛病。第二,只看題幹國學繼承問題,教科書都給出了答案了批判繼承啊,還用說嘛?古人認為天圓地方,難度現在也要認為天圓地方嗎?顯然不合理。 國學太多,學之不盡,自己也沒學明白,但強答一波,以我做交流吧 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