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明明比所謂「國粹」京劇更有藝術性卻為什麼式微了呢?

時間 2021-05-06 01:47:46

1樓:瀟湘荸薺

我倒是覺得京劇式微了,京劇的盛行很大部分是迎合了乾隆帝以及滿清貴族的審美情趣,成為國粹有很大的政治因素。崑曲的念白採用復古的中州韻,唱詞極為古雅,雅到極致注定不被大眾所接受,但也正因如此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尊崇,極具生命力。俗迎合大眾市場需求,但隨時代淘汰在所難免。

雅極具藝術價值,濃縮了乙個民族最深層次的審美觀念,必定會傳承下去。

2樓:

社會經濟的發展,市民文化的興起(崑曲:雅正。 京劇:貼地氣)

這個是高中歷史必修內容。

來,同學們,我們複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哈

3樓:如煙

所謂的藝術性,度娘是這樣解釋的,指藝術性是指人們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所體現的美好表現程度。藝術性的詞語常出現在文化領域。 藝術性作為對一部藝術作品藝術價值的衡量標準,主要是指在藝術處理、藝術表現方面所達到的完美程度,主要包括:

藝術形象的鮮明具體性和典型性;藝術情節的生動性和曲折性;藝術結構的嚴謹性和完整性;藝術語言的準確性和鮮明性;藝術手法的精當性和多樣性;藝術表現的民族性和獨創性等。各門藝術的藝術性的表現是不同的。

京劇在近百年來相對而言語言更大眾,是以北方話為基礎的,推成出新的曲目也較多,受眾面更廣。

崑曲四百多年來語言更偏東南地區,受眾面小,推廣也不足。

近年來對非遺文化重視和中國歷史文化的宣傳,讓更多人感受到這兩種曲目的優雅雋永,或許以後會有更多人喜歡吧

4樓:山塘評彈崑曲館

崑曲欣賞需要人有閒,有文化。最好再有錢。崑曲是慢生活方式的代表,它是最好的養心、養身的藝術化方式,養生的效果不是物質養生可比的。

社會動盪或者節奏太快對它的不利影響最大。現在社會穩定,有閒、有文化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崑曲漸漸興旺起來。當人們物質的養生追求到達一定水平之後,自然會追求更高更有效的精神養生。

崑曲這種慢生活方式自然也就成了有閒、有文化人士的優選。

5樓:

。。。。。還有人問這個問題,都是優秀的戲曲來著。京劇被稱為國粹自有他的道理,不單單是藝術性這乙個方面。

還有在我這種俗人看來,崑曲也沒那麼有藝術性,你問語文老師沒說過寫作文時不能過分應用優美的詞語,句子。那樣會顯的空洞浮華,不叫藝術性,那叫詞藻的堆砌。

怕挨罵,溜了溜了

6樓:chibaole

@悲了傷的老吳 你高興就好。 但是如果只是為了反駁我,而不能給與提問題的朋友一點自己的理解,完全可以回覆我嘛~我只是不接受反駁,意思是你反駁了我也不聽。哈哈哈,讓我們愉快的說出自己的觀點,如果有機會,幫助到提問的朋友,才是關鍵。

你說呢?

因為人不行了。人不行了,人不行了。

能欣賞崑曲的是什麼人,說不客氣話,往上數三代,不能是農民,少說也得有點文化。這麼著,才能有機會培養出乙個能欣賞崑曲的孩子。

這倆東西放一起,沒什麼可比的。京劇,也不錯,但是,真夠不上崑曲的那個雅。有些東西,它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是給所有人欣賞的。你就比如清唱劇吧,放在一些人眼裡,那就是踩了雞脖子了。

說別的都沒用,有些東西真的買不來,花多少錢都沒用。

不接受反駁

7樓:何許人

藝術的高度,和藝術傳播的廣度,為什麼要成正比?

藝術的本質,除了要考慮藝術的高度外,更要考慮大眾的受納程度。

崑曲,是中國文學、音律學精英締造的藝術。

而京劇,則融入了更多大眾化的審美傾向,是一種大眾共同締造的藝術。

式微說的是流行性。

藝術性不能用式微,也很難說高下。

而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史特點是很奇怪的,崑曲是由精英滲透到大眾。

京劇是由大眾藝術發源,而後融合成熟後超越京劇。

京劇勝過崑曲,不是藝術性,而是趣味性。

比起美國大片,特效渲染的視覺藝術,我個人更傾向於流露感情,表現意境,塑造典型的舞台戲曲戲劇藝術。

從表演藝術的角度而言,舞台大於影視。

但是從視覺藝術的角度而言,就未必了。

視覺藝術,更加的直觀,簡潔明瞭,容易滿足人的刺激感。傳播的速率自然就快。

8樓:

我只談個個人感受。

崑曲比較文人氣,比京劇文學性高,曲牌非常講究嚴格,也就對欣賞的人要求高。現代人都花時間學數學物理等等科目,連古文都讀不大來如何欣賞崑曲文學美。

京劇文學性弱,受眾就廣大很多了啊。而且明清識字少,文人還是有一定話語權的,現在都快人人識字了,話語權下移,那必須是更通俗的被捧。

個人覺得如果能欣賞到崑曲的美就已經很幸福了,不必幫她叫屈,大眾流行往往都不是最好的,而是時代有話語權人的平均水平。

9樓:

崑曲並沒有比京劇更有藝術性,兩者都有很高的藝術鑑賞價值。京劇和崑曲我都喜歡,不過更偏好京劇。崑曲節奏過於緩慢,唱詞文學性強,不易理解,適合有閒情逸致的時候靜下心聽,而京劇節奏鮮明,唱詞通俗易懂,更容易被人接受。

而且崑曲在一些南方城市也沒有式微啊,反而很受追捧。

10樓:李右

大概是藝術性過強了。

京劇是通俗藝術,老百姓喜歡看所以能興盛。崑曲,門檻太高,一般老百姓接受不了。

另外,我猜測另乙個原因是上層社會同樣也更支援京劇,因為京劇門檻更低,容易票。比如同樣一段五分鐘的唱段,京劇聽幾遍能跟著哼出來了,崑曲聽幾遍還是記不住這調這麼轉的。

11樓:見鹿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崑曲的式微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清朝幹、嘉年紀,戲曲的花雅之爭就出現了雅部衰微的局勢,這個時候現代意義上的國粹——京劇還沒有產生,同、光年間京劇達到第乙個高峰的時侯,以崑曲為代表的雅部早已經衰微乙個世紀了。

其次,雅部的衰微有特定的歷史原因。一方面,明清之際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市民階級隊伍空前強大,這些人大多文化素養不高,難以欣賞字字珠璣的崑曲唱詞;另一方面,崑曲之所以被稱為百戲之母,是因為它的產生時間早且一定時間影響較大,但是它是以江蘇崑山地方方言為語言的戲曲,從這一方面來說,崑曲仍然屬於地方戲曲,崑曲的唱腔和語言有時也不一定適用於全國(特別是北方地區)所有地區,這也自然成為在梆子腔產生之後崑曲在北方迅速衰微的一大原因。

12樓:李同學

可能是崑曲的詞太雅了吧,引經據典的地方太多,不好理解。過去京劇在戲園子裡唱的時候受眾大多還是三教九流吧,所以弄的太雅讓人一句話就得翻4、5頁書那樣的話賣不上座兒,養活不了自己和戲班子。

現在的京劇是經過篩選過濾之後傳下來的……去粗取精的,原來有些京劇演員們為了賣座兒,為了生存也會演一些所謂的「粉戲」,或是動作帶有挑逗的意思,或是戲詞直接就開的黃腔……這些都是上不了檯面的。

時至今日這些唱段或經過改造,或是不讓唱,永久失傳了……所以不要認為京劇就是十分高雅的乙個藝術,過去來說京劇就是一種面向大眾的藝術形式,是藝人們吃飯的手藝。

但是京劇能系統的傳承下來200餘年就說明還是有自身藝術價值的。

13樓:

憑記憶:崑曲歷史悠久,長時間為王侯將相消遣所用。用的時間太長了都用膩了,有錢人不想看了但又不知道幹啥好,京劇出現,很快風頭蓋過了崑曲,加上老佛爺推波助瀾……

不過京劇的現狀也就那麼回事吧。

14樓:

昆劇院挺有錢的,至少在當下崑曲和京劇都式微的情況下,不比京劇式微就是了。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京劇的鼎盛時期崑曲就已經奄奄一息了,能堅持到現在真的不容易。。。到如今京劇也不復輝煌了,崑曲還和那會兒一樣,甚至比那會兒還好點(至少演員處境而言)。一時半會兒大概總是死不了。

15樓:二十經滄海

崑曲字少腔多,文化性太強,曲藝本來是快的,現代人都嫌慢。

不過百戲之祖就是百戲之祖,對其他傳統劇種的影響相當大了,不管是唱腔還是做功還是扮相行頭,京劇的武生戲,小生戲,紅生戲大量搬的崑曲

16樓:凝颸忘機

太雅了,雅到極致不風流。

並且向較於京劇其戲路較窄多為才子佳人,沒有京劇的多種多樣。淨行醜行類能更廣泛的滿足勞動人民的口味。

17樓:薛丁格沒錢買貓

無論怎麼說,京劇現在也屬於是小眾藝術。相比起電影、電視劇集、流行歌曲、綜藝甚至動畫片,京劇的吸引力自然是大大不如。因為前者緊貼時代,符合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觀賞口味。

而京劇的劇目就眼見那麼多,還有些不讓演的,有的難度大會的人少慢慢也不演了,賞見的也不過幾十出。新編戲又編得不好,大家不買帳。所以京劇的受眾也就越來越少了。

時間回到清末,那時候崑曲是陽春白雪,京劇(或者說其前身)被稱為「亂彈」。但無論哪個時代的人,都喜歡新奇、刺激、形式多樣的娛樂方式。那時候的京劇,就像前面說的流行文化,它不同於崑曲緩慢的節奏,雅緻的唱詞,以才子佳人為主體的劇目,而是將歷史演義、民間傳說、社會新聞都編進劇裡,大大豐富了京劇的表演形式,也降低了欣賞門檻。

比如花臉戲「三關一園」中的《御果園》唱詞:

提起了當年投太原,

建成元吉怒髮衝冠。

某一言未發推出斬,

多虧了喬公善救我的命還。

這不幾句大白話加個調麼!偏偏從氣大聲巨集的花臉口中唱出來大家就買帳,既過癮,又懂什麼意思。

整個社會由上至下都對京劇熱烈追捧,而作為陽春白雪存在的崑曲,除了小部分觀眾喜愛和作為其中乙個有機部分存在於京劇中之外,自然成為被拍在沙灘上的前浪了。這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我對京劇粵劇都很喜歡,熟悉不少唱段,而對崑曲,實在無法忍受它的節奏。純粹個人口味問題,但窺一斑可知全豹。

一項藝術的生命力的旺盛長久與否,無關其大雅大俗甚至藝術性,而是看廣大人民群眾的選擇。曾經興盛如京劇者尚有今日,況崑曲乎。

18樓:步亭先生

瀉藥個人認為,崑曲的節奏跟不上現代浮躁的社會了。

說個最明顯的例子,本朝的春節晚會這麼多年,京劇聯唱一直都有,但是你看見過崑曲聯唱嗎?沒有,就沒有適應這種快節奏的演唱方式。

另外乙個,崑曲的劇本比京劇更少,

千禧年之後除了牡丹亭,

一般的人還能說出什麼崑曲曲目?

你要是能說出鐵冠圖就很了不起了,

打差,鳴鳳記,這種冷門戲還有誰演?

但是崑曲的國粹含量比任何一種戲曲都濃,

我記得王傳淞的回憶錄寫有句台詞他不明白,請教很多人不懂,後來才知道這是說雄性的彩虹。。。。。

你說沒點國學基礎,怎麼肯定聽得懂崑曲啊

19樓:

硬要說區別應該是花部雅部之分,勉強能算個雅俗之別,藝術性這種東西,還是不可比較的。

崑曲何止是式微,崑山弋陽兩腔直接絕了一戶,大量唱段只留其名不知其形,可以說是死而復生的藝術。

但我覺得前途還是很光明的。海內外崑曲復興者不在少數,結合現代舞台藝術,個別青春版劇種已經有了明清年代所不可想象的華美演繹。

所以甭急,再等等,沒準各路老戲種挨個死而復生,百花齊放,也未嘗不可能。

為什麼所謂 國粹 是京劇而不是崑曲呢?

沉檀半仙 曲高和寡,但作為聯合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一名,崑曲絕對是中國戲劇文化最具代表的劇種和世界戲劇藝術的璀璨明星,以前看過一本書 極端之美 裡面寫到中國文化裡面最具代表的幾種東西,崑曲,茶,書法。我認為藝術不是用來服務群眾,服務政治的,它是用來檢驗時代領導時代的。 葛夫子 馬嵬氣短,崑山曲...

明明比別人更優秀,卻為什麼比別人公升職慢?難道討好領導真的很重要?

阿嬌的書屋 公司選拔領導有公司的標準,可能你的優秀是在業績上,但是其他方面可能不符合公司標準,去找領導嘮嘮晉公升標準是什麼,然後各個維度去達成,公司不會選拔沒用的人當領導,如果你是董事長你會讓乙個沒用人當領導嘛,比之前要花更多錢,還把團隊好幾個人教給他,不會吧,所以主動走出去和領導溝通才能改變現狀,...

明明心底裡很在乎,表面確裝作做所謂,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對待這種人應該怎麼著?

香草虎鯨 不太明白這是一種什麼心理,但是我也有乙個似乎有這種心理的朋友。她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暗示自己不在乎不期待,失去的時候就不會難過,像是一種消極的自我保護,對其他人和事都充滿了不信任。這類人似乎非常敏感,卻又不願意把自己的內心表達出來,感覺沒有足夠的耐心的話相處下來會很累。 ltt 這種人應該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