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應該如何翻譯?

時間 2021-05-06 01:20:52

1樓:疲憊的70後

這不是徒勞?

就只是表面故事,連中中國人能看懂紅樓夢的有多少?如果將紅樓夢翻譯成外文,就好比將煮熟的紅薯,放在草木灰中踩上一腳。

別說全書了,單單一篇芙蓉女兒誄,幾十個典故怎麼翻譯才能讓外中國人理解?

2樓:紅箋yu

對於《紅樓夢》的翻譯,個人覺得還是不錯的,畢竟是中國的四大名著,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翻譯起來也是很重視的,而且國內外有很多「紅學家」,相較之下,其受眾也更加廣泛,這個翻譯也是重中之重,所以個人還是比較贊同噠

3樓:恨不與之齊

對於《紅樓夢》其實我了解的不是很深,但我由此想到了近幾年韓寒的一部電影《乘風破浪》,它的英文翻譯是《up and down》,與中文相比缺少意境,但在意義上也蠻強表達出了電影主旨。我個人認為雖然傳播、翻譯過程中噪音、隔閡不可能完全排除,但可以通過翻譯主旨,或者找到乙個共通的象徵來指代這兩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誤解。

4樓:凝煙墨歌

個人覺得石頭記「The story of Stone」更合適,因為不僅能體現整個故事的緣起,也能讓提醒外國讀者該作品的完成歷程。

5樓:食果子

相比第二個,更贊同「石頭記」這一翻譯。在翻看電影翻譯是也看到「秋菊打官司」被譯為「the story of qiuju」,雖然很普通的翻譯,但至少契合作品主要內容叭!

6樓:ohpipi

感覺兩種譯法都是根據紅樓夢或石頭記的名稱直接翻譯而來,缺少了一點點文學的浪漫色彩的感覺。像佛羅倫斯的曾譯名「翡冷翠」一樣,感覺更加貼合古城氣質。是不是可以從作品的整體氣質出來去翻譯作品名稱

7樓:SelinaC

高中的時候超喜歡看紅樓夢哈哈!

我覺得《紅樓夢》裡的詞,不管是地名還是人名,既有非常濃厚的中國美,也對人物命運含有一定的隱喻。我覺得翻譯《紅樓夢》之後的詞句如果能最大程度地還原這兩點,就是成功的翻譯啦~

8樓:烏拉拉哈哈哈

中文裡的紅樓夢,兼顧實虛,mansion對應賈府富麗堂皇的宅院側重寫實,但黃粱一夢的這種情感用a dream of,感覺不太妥,關於夢的表述需要修改。著眼於建築也能給人一種權力鬥爭、等級森嚴的印象,西方也有一些重要的建築和人物故居之類的創作。

9樓:依舊沒有貓的MOMO

我也感覺石頭記的翻譯可能更好,畢竟是一塊「寶玉」引發的故事【手動狗頭】。其實我更想知道紅樓夢裡十二金釵的名字是咋翻譯的?

10樓:劉高冷

我覺得用石頭記那個翻譯可能更好吧

A Dream of Red Mansions內涵比較豐富,可能會讓人摸不著頭腦,或者是看到dream就以為故事實際上是黃粱一夢

石頭記的話因為開頭就講到了石頭的故事,所以可能契合度更高,並且比較易於接受吧

11樓:白桃烏龍茶

我更傾向於將《紅樓夢》翻譯成「The story of Stone」。因為《紅樓夢》前後都呼應了石頭的情節,而且寶玉、黛玉也是因玉結緣,而玉說白了不過「石頭」罷了。

如何評價87《紅樓夢》和10紅樓夢

10版千萬不要去喜馬拉雅聽。楊洋太拉胯了,台詞說的不清楚,還一直都是氣聲,我感覺賈寶玉快要死了,以前看的時候沒覺得,聽真的問題很大 看的話老想快進,聽的話現在是我洗澡最好的伴侶 不是不要去聽,而是賈寶玉長大之後就可以再從頭開始了, 張來福 我也喜歡新版,其實這個故事本來就是亦真亦幻,就連書裡都說朝代...

《紅樓夢》應該怎麼讀?

livethefantasy 怎麼讀,就分為讀前讀時和讀後對吧。如果讀之前給自己規定每天讀兩回,就有一種我必須完成任務的感覺,讀的過程也不會享受,反而成為負累。讀時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了,我覺得不應該讓讀完或讀懂成為目標,而是每次讀都有新的看法與收穫。最後祝你讀書愉快。 可以先看全120的程乙...

應該怎樣精讀《紅樓夢》?

紅樓夢前 知乎問答 060 一般分兩個階段讀。第一階段,把 紅樓夢 當故事看。第二階段,把 紅樓夢 當歷史看。如果原已走過 當故事看 的階段,就直接進入第二階段 當歷史看 的階段。結合脂硯齋批語,逐步了解 石頭記 文字後面的真實意圖。推薦版本,80回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 譯林出版社出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