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做交易的很多人都研究道家或佛家理論?

時間 2021-05-29 23:16:54

1樓:匯小堂

因為大道至簡。

高手們喜歡在簡樸中找到真理,回歸純真。境界太高,我們這些小魚小蝦望塵莫及。

高手和我們凡人總要保持雲泥之別的嘛!(開個玩笑,無意冒犯!)

2樓:無為而為

不管研究什麼,做交易都是用風險換收益,這就要看,你想要用幾份風險換幾份收益了,交易高手都是有有限的風險換取無限的收益,自然就可以做到盈利。

盈虧同源,有風險就有收益,擁抱風險,虧損就是你做生意的成本,戒掉貪婪,有捨才有得,不捨不得,先捨而後得,小舍大得,懂了嗎?

3樓:naiveman

以前我對這些嗤之以鼻

後來聽說了傅海棠也說,他的天道思想道德經和范蠡的故事就可以概括。那看來必有其過人之處。

投資虧錢最忌諱的就是主觀好噁干涉,而不是實事求是。這四個字要做到是何其難。實地行研尚有偏差。

吾等盯盤看訊息的碌碌無為之輩,被盤面戲弄。痛苦不堪幾乎是確定的了。所以初級階段,靠佛家和道家的啥也不在乎安慰自己。

高階階段,吸收其精髓,修身養性,實事求是的搞事,而不是隨著一股蠻勁瞎梭哈

4樓:未知迷途

我今天剛好也在想這個問題,也就大牛會研究道或者佛吧。可能當你擁有的利到了乙個程度,人生方向就會有所轉變,也或者交易確實遵循著某個規律,譬如價值規律。

5樓:沒有輸贏只有對錯

交易到最後看的是信念,信仰。這東西怎麼說呢,沒得說。真正賺大錢的都是有信仰的,信仰什麼呢,信仰他自己那套。

而這些虛的東西怎麼解釋?沒法解釋。所以,老祖宗那一套還是不錯的。

至少能自我解釋下,找到共同點。所以,以上。

6樓:

當打破腦袋,挖空心思,還沒有想清楚一件事情的時候,人們傾向於將緣由歸納為天意,GOD,佛祖,菩薩等等,所以,看到很多人悟道修佛之類的,這就很正常了。反而這行沒人搞這些個,就不正常了,難道會沒人虧損了?

7樓:Lancelot

因為「道」的本質都是相通的,觸類旁通罷了。首先他們看的道經和佛經都不是市面上那些大悲咒什麼咒之類的,一般是先賢言論。但是這種書籍沒有穩定盈利之前閱讀均為裝逼,穩定盈利是一種境界或者熟練程度或者入道的體現,沒到這讀那些書沒用。

8樓:上下求索

交易就是人性的博弈,道教和佛教本質就是超脫的人性,做交易到了一定的境界自然就歸依了,不止是做交易,任何事情做到極至後都是殊途同歸。易經裡有一句話:「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誰若能參透其中一句便能橫行天下!

只可惜我中華之魂後繼無人,而現代少有真正能看懂的,參悟其中一字半句的。

9樓:mxl

強答一波

所謂的高手就是二八法則裡的百分之二十,這些人了解人性利用人性,從資本市場獲利,但這樣的人總會給身邊的百分之八十的人一種感覺,就是這個人是個奇葩,總跟別人不一樣。所以交易者是孤獨的,但當他們看到佛學或者玄學之類的東西,就彷彿找到了知音一般,裡面所說的東西他完全能去理解,去思考,你說他能不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嗎?

10樓:紅燒黃花魚

因為很多人實在判斷不來一重倉就虧損一輕倉就大賺。一做就錯,一看就對。

簡單一句來講,就是玄乎。 越是玄乎,自然需要一些玄乎的東西來安慰自己的內心。

和古時候海邊出海,燒香拜某些神仙道理是一樣的。

我也學佛我也學道,講的是自悟之道。佛和道沒工夫管你這點小九九,是不是賺了是不是虧了,心態是否正常。

而且一般有些成績的人,本身上是不想講它的內在東西的。 為什麼要和你講? 他靠幾十萬幾百萬,多少年痛苦摸索出來的東西,你過來一問就告訴你和你講?

那就說些之乎者也含糊你,讓你自己去悟吧。 要麼就是誠心加學費打動這個老師。 畢竟都是人,無論他多麼高階也是個人

11樓:空山靈雨

正經的,是認識事物規律,控制慾望,以期達到至高境界,進退自如。

不正經,就是招搖撞騙,貼金貼粉。總之虛有其表。

還有一種特殊的,就是藉口掩飾,妄圖洗白美化罪惡歷史。

其實不止在交易行業,很多領域都這樣。人生事業來到新的境地,總會有力不從心的瓶頸階段,為了更為清醒,意欲突破也好,安穩守恆也罷,往往是從宗教入手,從而在思想上去理解釐清的。比如,這些年馬雲巴巴已經身體力行,為我們展示過他的作為。

12樓:小酷

佛家講究戒定慧,道家講究無天地之始,有萬物之母。兩者其實都是在強調內修。萬物萬事根本更重要的就是內修。

我記得以前有個外國的詩,大概意思就是我本來想改變全世界,然後沒法,就想著那我改變我的國家,然後沒法,就改變我的省城,然後沒法,就改變我的家庭,沒法,就自己。但是已經老了。如果顛倒順序,先從改變自己開始,直到世界,說不定我就可以成功。

這個詩也默契的對應了從內在開始,內修開始。所以,交易行業,內修大於一切。所以,佛家道家特別是道家根本理念和交易很擬合。

13樓:sunRise

交易扯到道家佛家理論,這還不是瞎扯?

這世界上任何宗教都會涉及到一些哲理,這些基本哲理和交易會有一些關係,這樣扯到交易和道教佛教理論有關係也太牽強了

14樓:梅琴調

在社會上或者市場上混久了,確實會有這種趨勢,可能人的認知體系就是這麼發展的:先想著總結規律,於是研讀歷史(對應交易中的覆盤);再企圖利用規律,於是學習科技(對應交易中的指標);最後發現很多事情根本沒有規律,於是只好投向哲學、玄學或者宗教(對應交易中的心態)。

15樓:

喜歡道家(道家不是道教!!!)。喜歡與眾不同,低調,而身心富裕健康。

喜歡別人看起來冒險,刀口舔血的東西,自己卻隨心所欲的感覺。喜歡無拘無束,隨心所欲的一生。當然,那需要你付出他人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努力和一些不可多得的頓悟,才能超脫於世。。。

做一件事時內心的閾值一定要高!!!要卓兒不同。成功的交易系統,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點石成金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仙風道骨,隨心所欲,簡單而深奧,清幽而豐富,一生之追求。。。

16樓:軌跡

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想要證得體系是可以穩定盈利的,然而資料的證明總是不能直達其心,需要哲學層面的思想去證實,以使其體系達到信仰的高度。

17樓:風滿樓

做交易最後做的是減法,

要破心中的貪嗔遲疑慢,

要絕了自己的喜好,

道家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則近道矣。

佛家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近如來。

18樓:易之居士

做交易是什麼?

是在刀口舔血,要在狼嘴裡面搶肉吃,要在衙門抽刀前撤退,還要盯著一群一群的眼紅的狐狸。

交易,確確實實是一分鐘幾十萬上下,不過大部分交易員一年的收入也就幾十萬。

一分鐘就是一年的收入,這個對於人的心理考驗極高。

心中鬱悶,那麼就找人傾述吧,找誰呢?

金融圈裡面有太多秘密了,真的假的,虛的實的,有的時候就是賺的資訊不對稱的利潤。

不能找同事,甚至不能找朋友,那麼找誰呢?

客戶?還是自己的家人?

都不會理解的,只能自己乙個人暗爽或者暗之神傷,沒有辦法,只能這樣吧。

我認識的很多交易員都有焦慮症,長期失眠,又不敢吃安眠藥影響發揮。

不依靠藥物,只能寄託於神佛,唯有神的力量才能保佑自己。

佛家和道家不管什麼理論,都強調乙個修,並且修的是心。

我接觸過不少資本巨鱷,如果你問他們還相信什麼,也許就只能相信神佛了。

相信科學,相信智慧型,他們本身就是清北畢業,他們頭腦已經頂尖了。

相信權力,相信金錢,他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上層,他們明白資本大鱷就是乙隻腳仔監獄裡面,權力洗牌太嚴重,今天的靠山,明天的包袱。

19樓:Zero X

價投是不可能價投的這輩子不可能價投的,做量化又不會,就是做交易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上網吹牛的感覺像回家一樣,比做交易感覺好多了,做交易乙個人很無聊,都沒有朋友,女朋友玩。網上吹起牛來個個都是人才,談哲學又好聽,超喜歡道德經的。

20樓:遊騎

這些是裝逼利器啊。

你如果問別人,為什麼冬冷夏涼,就沒人會用道家或佛學理論跟你解釋,因為知道忽悠不了你。

不懂的人忽悠不懂的人,才喜歡用玄叨叨的語言。

道家和佛學,自有他的用途,但不應該用在忽悠上。

21樓:「已登出」

廣東話:心中有佛,怕我祿7。

普通話翻譯:我跟一般人不一樣。

虧錢是上天賜予的禮物,洗滌心靈,出家人不收錢財,賺錢是不對的,趕緊虧掉。交易是為了修行,修身養性。

md智障,科學的世界用玄學出來忽悠。

但中年人好這口啊,特別是有點錢的中年人。

22樓:莫非

13年交易經驗(別噴)在大師大麵我仍然保持謙卑和尊敬,個人經驗,在有一定交易經歷之後,會有所悟,這恰好悟出來的道道就是你所講的道家和佛家的精髓,

交易是人與人之間的博弈,也是人與自己的博弈,在交易技藝達到一定的高度後,還要尋求突破或者說探索高易的真諦,其參悟的方向便是悟道之路.

23樓:

為了讓自己心如止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騙你的,還有很多既做交易又喜歡吃喝玩樂,香檳美酒美女帥哥的...我好像不小心透露了些什麼...

就是興趣愛好而已,喜歡神神叨叨的東西也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東西。

24樓:籲天

人在壓力之下,在不確定狀況下,很自然會借助於道家、佛家或哲學思想,作為舒緩自我的管道。有的人,一生中很少求神拜佛,但唯獨在高考的不確定性與壓力之下,走進了廟宇。

交易,是最具有不確定性的,投資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無法掌握。交易,也是壓力最大的,滿眼的血絲,緊盯著盤面,但一轉眼,乙個月薪資就沒了。任何人來到市場面前,都是乙個無助的孩子,此時,道家、佛家或是一些哲學思想,就成了最好的慰藉。

人家說:「操作不順,先休息一下。」他就說:

「雲淡風輕」。人家說:「緩步加碼」他就說:

「柔能克剛」。

以上這些,可以說是我的自身經驗。一旦你更能夠掌握交易技巧,更能夠自我管理,壓力減輕了,就慢慢不需要靠這些哲理來支撐你自己。

25樓:

上大學時候,馬哲的院長跟我說:哲學的本質是讓自我從精神中剝離出來去思考問題。

市場是殘酷,泯滅人性的,最試用叢林法則的地方。因此市場滋生貪、嗔、痴、怨;並且只要是市場內的人,無論古今中外都暴露在貪嗔痴怨下。研究道家佛家也好,研究哲學也罷,本質上都是剝離痛苦,可以說是剝離了精神中的自我,使自己成為旁觀者,讓自己可以看的更清楚,並藉此得以慰藉。

仔細想想,都是哪些人要皈依佛門?影視劇裡常常有這類形象。大多是得不到所要的,內心痛苦所致。

因此在此也一樣。佛說人生六苦,生老病,會憎怨,愛別離,求不得。後三苦用來描述市場最恰當不過了。

發現很多人做交易一天同時做幾單,各種品種都在做,為什麼不把資金集中起來只做勝率最高的那單呢?

夢方破紅顏沫 我娶了一百萬個老婆,打算繁衍後代。這其中,有些老婆是易受孕體質,有些不是,我每天都需要和不同老婆勞作一番,以提公升受孕機率,高效繁衍後代。有人問我,你為啥不把子彈集中起來,只和那些易孕體質的老婆交配呢?這樣不是繁衍效率更高嗎?我說,我也不懂哪個老婆是易孕體質啊,我是勞作完了之後,才出來...

為什麼很多人都黑張無忌

今天剛重溫了這部電視劇集 發現有兩點很無語 1.張無忌的娘臨死前試圖讓他記住這些逼迫他們致死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報仇雪恨。但是長大後的張無忌整天想的是怎麼拯救這些害死自己爹娘的偽善之人。張無忌就是一大寫的聖母。對待任何你覺得可惡極了,罪該萬死的人他都能謙遜溫和包容。聖母的女生都會被罵很...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宮崎駿?

我喜歡看宮崎駿不是有什麼情懷,是因為看他的動畫電影覺得很溫情,節奏慢慢的,畫面也很美,主人公都是積極向上的,穿插著單純的感情。隔幾個月就想看一部,很溫暖。 個人喜好這東西不該強求,也沒理由,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但本人比較喜歡宮崎駿的動畫,首先覺得他的電影裡的景色特別美,微風 鮮花 隨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