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APP聽書能代替看書嗎?

時間 2021-05-29 23:01:39

1樓:業餘讀書人歇著

聽書和讀書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資訊接收模式。

聽書是從語音轉換為文字,再被大腦接收;

讀書則是直接從文字被大腦接收;

從接收模式來說聽書相對讀書閱讀速度略慢,而讀書則更容易進入深度閱讀;

但聽書適合於對書進行大致的了解,快速的進行的粗聽,覺得有興趣再進行紙質書籍的閱讀。

事實上我們在面對海量書籍的時候也需要乙個篩選的過程。

除了通過閱讀方向、專業方向、個人喜好等標尺進行初選之外,在初步選定之後,我們還需要進行乙個粗讀進行進一步的篩選,這個過程通過「聽書」來進行就非常合適。

完成篩選之後,我們就需要對剩下的書籍進行精讀,這時就需要通過一些閱讀方法進行深度閱讀,從而讓我們完全掌握書籍內容。

例如:

1.倍速閱讀法一般人的閱讀速度在200-/分鐘,通過倍速閱讀法訓練可以達到900-/分鐘;

2.蘋果閱讀法

我們首先把準備讀的書想象成一座果園,在這個果園裡有蘋果、梨、桃子等水果,而「蘋果」是今天我們想從果園得到的東西。

那麼當我們走進果園的時候,我們為了最高效率的得到蘋果,我們會怎們做呢?

我們一定會眼裡只有「蘋果」,對其他水果暫時「視而不見」,一心一意只摘蘋果而不做其他無效勞動。

綜上所述,聽書和讀書相結合才是最有效率的讀書方法。

2樓:彭有爸

你不覺得現代人用眼過度了嗎?聽書的時機我分為2種:

一種是在做家務,例如洗衣服、搞衛生時,基本不用腦,聽的也是一些比較輕鬆簡單的,比如經濟學什麼的這時候就不要聽了。

另外一種是躺在沙發或者床上,在看螢幕1小時後,聽個10分鐘休息眼睛,這時候可以聽點深度的。

當然完全不能替代看書。聽到覺得不錯的書,你還是要去看的。

但是,重點來了,如果你本身就忙得沒空看書呢。聽書就成了乙個可行的勉強替代的選擇。因為總比一點都不吸收得好吧。

當然,聽書要看你的狀態和書的質量。

最後補充一點,這種問題真的是因人而異。有些回答提到了,有些人看反而看不出啥名堂,對這種人,為什麼聽書不能替代看書,甚至應該說聽書是這類人看書的一種公升級。

PS:原速度比較慢,放1.25X挺剛剛好

3樓:Wing小姐

一本幾萬字幾十萬字的書被擠壓到只有幾千字上萬字,用這一點空間告訴你乙個中心思想,美其名曰乾貨。正所謂的明白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懂得了那個道理其實沒啥用,重要的是體會。

跟作者一起體會、一起思考、一起沉浸在其中,最終走到那個結論,就像人生一樣,重要的是經歷還不是結局。

4樓:左先生

不能。聽書的感覺像是在講台下聽老師講課,乍一聽有道理,隨後就是左耳進右耳出,腦海裡的印象不夠深刻。

看書就像是刷題,字裡行間都有自己的心得體會,能夠產生自己的思考,深入而又深刻。各種問題在腦海裡過一遍,就事半功倍。

讀書不能偷懶的,偷懶等於自我欺騙。

5樓:古紅平

如果你希望的答案:是或否,那就吵成粥了。如果把答案的期望換成:代替什麼樣的書,或者聽書對比看書有什麼不同。帶著目標,當看了一些回答後,有了自己的意見,這樣可能比較有收穫。

假如自己的某名長輩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從小特別喜歡你,遇到問題也會耐心解答。

在某次喝茶的時候,一起聊天,說起他某本書的讀書心得,站在他的視角,講了書、作者背景,書裡的精華含義,自己的理解。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嗎?

試想自己,再買來書,自己閱讀,然後給自己的兄弟講講書的精華,能講出什麼?

一本書,能留給自己的,就是那麼幾句話而已,真正能夠留存的,可能已經默默重新整理了思維模型。

吸收是無時不刻在進行的,讀書只是一種行為、形式,思維才是根本。

也許一些書籍的作者,也未必如讀者的認知水平高,那麼書籍其實是作者思維的表達,理解書裡真想要講的,轉化為自己的思維模型,才是更重要的。

得到的聽書雖然不能夠最好,至少也比閉門造車強,看看別人是怎麼讀的,看看別的觀點。

多重視自己得到的,形式無所謂。

知識需要串聯,單點的容易忘記,快速概覽、串聯,細化點狀的知識,我認為增加認知的效率會比較高。

得到App 用零食代替正餐,有什麼危害?

peter 提起少數民族電影,老一輩人可能對冰山上的來客,阿詩瑪,五朵金花等經典影片比較熟悉,到後來的岡仁波齊,偏重敘事的圖雅的婚事,和偏重藝術的可可西里。中國電影的高峰是霸王別姬和活著,這兩部電影不僅凸出了時代的洪流裹挾個人命運,但是又非常具有藝術性,無論從配樂,編劇,影像排程等都配合的天衣無縫,...

掃瞄類APP能代替掃瞄器嗎?

MM蘇蘇 就我個人使用感覺 掃瞄類軟體還不能代替掃瞄器。工作原因,經常需要掃瞄檔案。掃瞄軟體雖然很方便,但是在掃瞄質量 大量掃瞄工作情況下還是有不足的,掃瞄軟體更多時候是掃瞄器的補充。1 掃瞄質量而掃瞄器掃瞄時紙張位置是被固定的,還可以補光,掃瞄出來的檔案真實,清晰度也更高。所以在一些正式場合 掃瞄...

怎麼看吳軍老師在得到app開設的《矽谷來信》付費專欄?

fkystarfly 大概是一片的讚揚之聲啊,不過吳軍老師作為乙個行業的專家,其實對於每個領域都進行點評也是有一定的問題的。有些信裡面的觀點舉的例子並不恰當,比如在說商鞅變法的時候,說秦孝公的選擇在急功近利,有問題。這個說法明顯沒有結合當時秦國所處的大環境來看問題,當時的秦國國弱民窮,並且隨時都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