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邏輯學(或其他學術)解釋事物的必然性

時間 2021-05-29 22:57:47

1樓:後生

必然性可能是不存在的。邏輯和其他人類發明的理論和方法一樣天然的會有缺陷,缺陷就是人類本身。有點像視網膜上的盲點,因為需要視神經通過這裡傳輸訊號只能犧牲這裡本身收集訊號的能力。

人很難發覺這一點,因為有腦補的存在。

科學理論本質上就是大預言術。人類所有的思考本質上是對世界的模擬。模擬可能越來越趨近真實但永遠不會達到。

比如一台效能100分的電腦,執行了我的世界這個遊戲,而這個遊戲的玩家在遊戲裡製造了同樣的計算功能的電腦,但無論如何優化,遊戲裡模擬電腦的效能只能小於100分。

比如一部電影,電影裡有刀割出血的畫面,水結冰的畫面,蘋果一定會落地的畫面,1個蘋果加乙個蘋果等於兩個蘋果的畫面。凡此種種,可以把現實世界盡量拍進去。

電影裡的人物可以根據這種種現象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但我們都知道,電影的真相只是不同的畫面按時間的順序排列而已。電影以外的人可以隨意改變。

且不說每一幀畫面都可以隨意修改,只要改變時間的維度,也就是畫面排列的順序,一切邏輯就都不一樣了。

回到現實,現實世界的時間是真實不依賴人而存在嗎?即使存在但處處均勻連續嗎?好像都不一定的。

人本質上好像沒有辦法證明一定不是在虛擬的空間。這一點和電影裡的人物其實區別不大。只是經常不自覺的把自己從世界抽離出來再審視那個被抽離的世界。

但其實連自己好像可以抽離於世界這個狀態本身都是世界的一部分。

2樓:

現實世界中我們可以使用邏輯來判斷,但是邏輯鏈的原點通常也不過是某些更加基本的經驗。

數學就不一樣,它的邏輯鏈原點是「公理」。公理可以是經驗,也可以不是。只要你有興趣,啥都行。

3樓:泰山虎尾

這個其實就是康德說的「知識何以是知識?」的問題。我的水平不行,說的可能有不準確的地方(主要是懶得翻書),就……忍耐忍耐吧。

人認識事物是通過感官,所有經驗都是通過感官匯入人的意識。那麼實際上,意識已經規定了感官認識事物的方式,比如時間和空間。人要把握任何事物,都要以時間和空間的尺度來衡量。

這就導致了人認識的一切事物都在時間空間裡,不在空間和時間裡的事物人認識不到,屬於「不可能經驗」的範疇。

同樣,人的意識是有理性的,他通過將現象之間建立因果聯絡來把諸多現象納入到理性範圍裡,所以世界上的一切現象自然都是何邏輯的。因為現象是後於理性產生的,是從屬於他的。

所以康德大談各種判斷,就是要指明,所謂科學的確定性即知識是知識,就是源於各種關係背後先天存在人類理性是統一的。所以在現象的世界裡,一切知識都是確定可信的。

但在物自體的世界裡,現象的知識就沒用了,那個世界也不可認識。你問「針尖上能站幾個天使」,這誰也回答不了。天使不是乙個現象,我們認識不了他,也沒法用邏輯歸納他,所以也沒有關於他的知識。

4樓:

就直說了吧

邏輯的必然一定是廢話

事實的必然麼從邏輯上講,事實沒有必然

就拿你舉的例子來說,0度水會結冰,或者電解水會產生氫氣和氧氣(當然說的不嚴謹,大概意明白就行),都是「實然」的而不是「必然」的。

無論水在0度結冰了多少次,都也只是這件事情「實然」了多少次,他永遠無法跨越到「必然」的領域。同樣,無論實驗做了多少次,或者你割了自己多少次,儘管結果(可能)都是相同的,但還都不是「必然」的事情。

再說邏輯的必然

邏輯的必然一定是廢話,比如「今天下雨或者不下雨」這句話一定對,但他是廢話;「如果我是人,那麼我是人」這句話也一定對,但他也是廢話。例子還有很多,結論都是一樣:邏輯的必然一定是同語反覆

再說數學

對於康德來說,數學好像是必然的,因為數學只關乎「人的先驗的感性形式」。但了解康德的先驗哲學的人都知道,康德把知識限定在了人類的範圍內,也就是說「數學只對於人類是必然的

所以如果你要追求一切的必然,普世的並且有用的必然,甚至是追求形上學式的那種東西,我只能說我學到現在認為是:沒有必然的(除了邏輯學內的必然)。

除非你肯定某些前提,比如你是個經驗主義者,那就有必然了,但這就和我上面說的數學類似了,這就只是我們「約定的必然」了。

5樓:水上的菠蘿

感覺這個思維有些混亂。

邏輯屬於認識論上的東西。

事物必然性屬於世界觀上的東西。

事物的必然性是事物存在的前提條件。

邏輯只是發現了這個必然的聯絡,然後藉以推理。

這是乙個先後次序的問題,即先有事物的必然性,然後才有邏輯的必然性。乙個是事實,乙個是事實的反映,就想鏡子照出來的像一樣,鏡子外是現實,鏡子裡是「照映」。

邏輯不能解釋這種必然性,因為邏輯的起點就是必然性。所以,用邏輯解釋事物的必然性必定陷入迴圈論證。即這種必然性的原因來自於「存在即合理」。

為什麼事物符合必然性,因為它存在,而存在必定符合必然性。所以事物符合必然性。

你看,是不是迴圈論證。

然而這種必然性,你可以從一些現象中去把握。

想象乙個在牛頓力學下的線性系統。

假設物體之間沒有萬有引力,就按照牛頓力學的慣性原理,是不是事物最終都是遠離彼此朝著無限遠跑了?也就不會存在當前的宇宙了。

也就是說,線性系統不能穩定存在。

因為它不穩定,所以幾乎不能重複出現,從而無法研究它。

所以,穩定存在的系統,一定是符合那種,「日中則昃,月滿則虧」的那種存在。

它存在重複,迴圈。這樣人才能在它反覆出現中,逐漸認識它。

你嘩啦一下就不見了,而且再也不見,那沒辦法研究,只能當你不存在了。

做夢也一樣,沒有做過同樣的夢,每次都不一樣,那只能當沒做過這個夢。只有反覆做同樣的夢,你才會去研究它。

所以,我們日常所能見到的,都是穩定存在的。所謂穩定存在,一定是存在某種迴圈,某種反覆。

由於這種迴圈的存在,才使得人們認識到了「必然性」。

同時,人們經過仔細研究發現,這種迴圈在反覆出現的時候,往往伴有細微的差別,有些事物在迴圈過程中,可能還會發生較為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卻無法預料。

於是,在必然性的基礎上,人們又發現了「偶然性」。

再仔細觀察之後,發現,所謂相同的東西,實際上沒有完全的相同,我們所看到的相同的東西,沒有一樣是絕對的相同的,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每一樣東西都是特殊的。可以說,每一樣東西都是偶然的產物。同時,事物與事物之間又存在必然的相似點,有必然的聯絡。

因此,一樣事物的產生和存在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同時作用的產物。以上。

6樓:Daniel Tan

這裡有乙個誤區:你的前提是必然性存在。

這裡就告訴你科學界內必然性是不存在的。凡事都只有可能性而已。通常來說所謂的必然性是sigma6以上的科學猜測。

其中的原因是因為物理界是實,數學是虛,但是我們嘗試用數學來製造類似物理界的模型。任何模型都一定有它的漏洞,比如愛因斯坦抓住了牛頓提出的物理模型內的漏洞,寫了相對論。原本牛頓的物理原理我們也是以為是「必然性」的。

另外乙個例子就是我們原本以為電子無法穿透一些材料,後來被證實這是可能會發生的,雖然機率很低。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邏輯學必須用概率解釋這些事情的「必然性」,傳統的邏輯學不太適合解決這種

7樓:哲不斷

不能把必然性和規律混在一起。你舉出的例子都建立在乙個經驗邏輯原點上。不值得反駁,當然有答主也說了結冰的問題。

所以說你只是描述了一些現象,而這些現象的必然性只是建立在經驗上的,而且並沒有規定條件和前提。事物和現象之間可能存在一種必然性,當你找出所有的前提和條件後才可以說它們之間具有某種相關性。

在此之前應該保持懷疑。

8樓:lee lee

這個是物理必然性,不是邏輯必然性。如果這些是從基本原理推出來的,那個這些事物的必然性來自基本原理的必然性,但是基本原理有必然性嗎,反正從數學上,不同的基本原理總是可能的。笛卡爾同學,就覺得基本原理是上帝造的(而且上帝可以造成另外乙個樣子),又覺得是永恆的。

反正關於這種必然性問題,大概總是歸結為上帝的性質。

學邏輯學能讓自己說話或思考問題更有邏輯嗎?

南中國海的一條魚 你是高一學生,在這之前已經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接觸了一定的邏輯思維方法。可能你已經看到,有些數學題中有 對於所有 是否存在 這樣的字眼,這其實是帶量詞的謂詞邏輯。還記得學習不等式組求解的時候,用數軸來找同時滿足不等式組的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嗎?那其實就是邏輯中的 與 字邏輯和集合的...

邏輯學充分條件如何理解?

哲學為何p開頭 1 充要條件的英文 necessary sufficient condition 2 如果把邏輯語言換成日常語言 3 必要條件 人物 蘇格拉底 主詞無謂詞無所謂充足必要 黑白男女等充足條件 4 總之,充要條件在於謂詞,但謂詞又不能離開主詞!5 這就叫 S是P 主謂邏輯,或,1 P S...

邏輯學矛盾關係和反對關係如何區分?

Rocky A B 和 A B bar 是上反對。A B 和 A B bar 是下發對舉例 A1 所有學生都是男生。B1 所有學生都不是男生。A1 和 B1 是上反對。A2 有的學生是男生。B2 有的學生不是男生。A2和B2是下反對。 貓力 反對關係,分為上反對和下反對。上反對比如所有都 所有非。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