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有亦空和非空非有是什麼區別?

時間 2021-05-29 22:25:33

1樓:

亦有亦空乃世俗諦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與世間諍。

世間與我諍。所以者何。比丘。

若如法語者。不與世間諍。世間智者言有。

我亦言有。雲何為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

比丘。色無常.苦.變易法。世間智者言有。

我亦言有。如是受.想.行.識。無常.苦.變易法。

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間智者言無。

我亦言無。謂色是常.恆.不變易.正住者。世間智者言無。

我亦言無。受.想.行.識。常.恆.不變易.正住者。

世間智者言無。我亦言無。是名世間智者言無。

我亦言無。比丘。有世間世間法。

我亦自知自覺。為人分別演說顯示。世間盲無目者不知不見。

非我咎也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與世間諍。

世間與我諍。所以者何。比丘。

若如法語者。不與世間諍。

非空非有乃聖義諦,第一義,究竟法。佛告陀迦旃延。世間有二種依。

若有.若無。為取所觸。取所觸故。

或依有.或依無。若無此取者。心境繫著使不取.不住.不計我苦生而生。

苦滅而滅。於彼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自知。

是名正見。是名如來所施設正見。所以者何。

世間集如實正知見。若世間無者不有。世間滅如實正知見。

若世間有者無有。是名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

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2樓:萬里獨行王富貴

前乙個講的是自性空,後乙個講的是常見和斷滅空。

多扯兩句吧,以下提到色的,請自動腦補上受想行識。

其實就是心經裡那個套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裡的空是對自性的否定。自性就是指的自有自存常一不變的主體,色是因緣所生的,無常變異的,所以是無自性的,也就是空。所以此處說色即是空。

然後,空也是色的空,離色並無空的存在,所以又說空即是色。

不離色故,觀色無常。不離受想行識故,觀識無常。

然後非空非有,這裡的空有是指斷滅空,就是啥都沒有、不存在,你當然不能說色是不存在的,你不信我打你一拳你看看你疼不疼。然後有,就是自性的套路了。

其實這些玩意挺危險的,無益思維,佛陀在阿含裡是閉口不談這種類似諸法本質的東西的,他就是教你觀察,色非我非我所,受非我....觀察此是苦,此是苦之集,此是苦滅道跡。在一切煩惱經裡,佛陀就很明確的說,思考我過去世存在嗎,以何方式存在...

現在...未來,是導致苦的,導致煩惱的。這是非我和無我的差別。

本來空性已經究竟了,可為什麼還有說非空非有最究竟呢?

妙法蓮華 研究空還是有,對我們而言是什麼意義呢?就是研究我們的本來面目 萬法的本來!你要說空性已經究竟了,你是空,空著有什麼用?得用啊,用不就是有嗎?那我們到底是空還是有?是空也是有,因為空就是有,有就是空。是空即非有,是有即非空,或者說,非空即有,非有即空,所以是雙即雙非。總之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念...

佛家的「空」和道家的順其自然有什麼區別?

不動明王 空不是空,佛門的空是空有不二,無執性空。道家的順其自然是不執,隨緣。當然其實追求的是一件事,不過道家以其為止,佛門以其入門 子午 成住壞空,空是其中的乙個狀態,是歷程的一部分,也是順其自然的原因之一。順其自然,這個其是誰?就是這個歷程。諸行不恒有,就是破除自己執念的認識基礎。 平象法師 空...

價值判斷和明辨是非有什麼區別嗎?

徐曉軼 其實很多問題都在於你怎麼看,他人說的都是他的感悟,而你未必會有此感悟而已。比如,是非對錯,有的人會將其做乙個區分,是非是價值判斷,對錯是效能上的優劣判斷,但這並未形成共識,也就只是某些人自己的感悟罷了。其實很簡單的道理,所謂價值判斷很簡單因為這是我們自小所受的道德訓練,由於長期的訓練,我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