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陶冶情操」?只有藝術才能陶冶情操嗎?

時間 2021-05-14 11:33:56

1樓:江河陽

我覺得陶冶情操只是一種文人的客套話,當聊天談到別人的興趣愛好時,比如健身跑步,就回答強身健體,如果是詩詞歌賦,那就……回答哦~陶冶情操

2樓:nanashi綠色心情

最近很迷一些新編金庸的電視劇集,比如倚天。看了很多遍,之後漸漸被其中的糾葛羈絆的情感所著迷,也更加花心思去了解金庸先生的生平和作品。作為乙個浪漫主義的作者,他對於很多事情的描繪都是建立在對美好事物幻想的基礎之上,我覺得現實生活即使是歷史也不太可能有這種現象發生為何願意相信並且沉迷這些鏡花水月的東西?

我這幾天也在反覆思考。根據自己對自己的了解,我是乙個慢熱的人,偏理想主義者,現實生活裡面可能栽的跟頭還沒有很多。在工作和生活中,我的很多折中的想法都是為了暫時更接近理想主義,願意相信別人說的話,也容易上當受騙。

(這真的不是什麼好事幻想生活在更理想生活的情景中而模仿劇情中的人物心理動向,羨慕像金先生和這些劇中演員們可以真實創作並參與進去,應該很享受吧。再多加了解之後會發現即使是金先生最開始的時候同樣創作過無數的作品,穩定事業根基之後才有了後面能夠自由抒懷的佳作。(並非之前的作品不佳,只是相對而言)而我羨慕的劇中演員們呢,如果不是有門路的明星,大多也都要看運氣機遇,每年高校畢業的若干表演系畢業的同學競爭必定非常激烈,顏值身材等先天條件很重要。

演完這部經典作品後同樣要積極尋覓下部作品,積累聲量流量,沉迷於那幾部作品的群體可能只有我這種觀眾(工作後有時間可以追劇,有時間精力可以想象沉迷)。稱之為情懷或者童年濾鏡也好,這種情懷慢而不息地生長人生諸多記憶裡面有時候我會想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覺得那樣的著作及影視作品呈現出來的畫面很吸引人,但稍加理智之後讓我慢慢清醒了。如果演員和作家一開始從事這種陶冶情操的工作不是為了生活吃飯,那可能他們生活條件確實很好可以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做這些產出回報周期長的事(要認清現實不盲目攀比藝術本身就不具有盈利性質,愛澆花除草以及探訪秘境,愛拍小風景愛旅遊,交際圈很小習慣認真相處培養真實的友誼,喜歡從一而終了解事物背後的一面即使有缺點仍然為真誠而打動,更享受和家人真實陪伴的過程,但這都無法讓我通過這個賺錢。

不得不承認從事陶冶情操的工作本身需要一定的門檻即物質條件(可參考導演專業及表演專業),平凡的我們很難說得上從事這一行。但我說這個話不是說從事其他工作的人群就無法陶冶情操,熱愛生活本身,盡可能多地在生活中感受觀察,已經很感人了,也是對自己以及生命的一種態度。思考怎樣不浪費時間或者如何有價值地浪費時間或許更讓人踏實,人生終有盡頭,活著的時間便不要浪費,哪怕是緩慢得思考與沉浸在對一種美好情景的嚮往和了解中。

因為大多數人都還是要做市儈工作而餬口,所以能有意識得從這些雷同基礎生活中像金先生一樣發現美並汲取養分,工作失落的時候不過度悲傷,生活失意的時候也不過度失落,即使無法真正像劇情裡面那樣浪跡天涯,但依然是了不起的少俠自己不是乙個特別愛追劇的人,小時候看過為數不多的經典影視作品讓人刻骨銘心(有很多角色建立起來那個時候對美的啟蒙),近期因為偶然關係加上工作時間稍加寬裕重新看了一些新拍的電視劇集,有一些簡單的感想,說了一大堆廢話,還望見諒。

3樓:盧奎西亞 多納蒂

人言「陶冶情操」為:讓自己的性情通過一些外部條件的薰陶而得以改善乃至昇華。

而藝術是研究「表現」的學問,追尋理念的恰當形式表現為藝術的任務。

因此,說「學習藝術可以陶冶情操」應該是有理論依據的。

作為店外的裝飾使用的雕塑作品就是一種外部條件創設,讓購物也成為了欣賞生活與陶冶性情的過程。

但是藝術既然研究「表現形式」,那麼本身就應當具有包羅永珍的特點。現代的藝術學院以三門學科作為藝術學系的正統學科,即「繪畫、雕塑、建築」,但是其實以這三門學科作為延申的行為表現不可勝數。

餐桌上的桌布點綴,實現了繪畫一樣裝點用餐過程的外部藝術表現效果,在用餐過程中也能體驗到生活的美好。

只要能達到「以表現特定的理念為目的」而付諸行動的作為均應納入「藝術」的範疇。因此以此「大藝術」的觀念來看,通過創造外部條件(尋找外部形象)來改善及昇華情感(追求真善美的理念)的「陶冶情操」,只可能是通過「藝術的」方法來實現了。

陽台上鮮花的擺放方式,窗簾的懸掛樣式,都能與建築本身形成一種外部創設的藝術語言,讓使用者與觀賞者產生美的感受,使性情得到昇華。

4樓:二律背反

藝術確實可以陶冶情操。

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隨便找兩個,玩上幾十年,你的氣質必定和其他人大不相同。

那麼問題來了:你為什麼可以玩這些東西幾十年?

很簡單,因為你不用為生計奔波。

所以,所謂藝術陶冶情操的更準確說法是:你有錢 + 你沒有用錢做其他事(如吃喝嫖賭)。

你有錢不必為生計發愁,你就憑空比一般老百姓少了一大塊煩惱,煩惱少的人壓力小衰老就慢;你躲在自己屋子裡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喝喝茶品品酒,然後把時間投入到藝術上;你雖然有錢,但是你沒有用錢去透支你的身體(吃喝嫖賭),這樣有助於延年益壽。

對不起,我只能這麼解讀「藝術陶冶情操」,你說我唯物主義走火入魔了也行;反正我覺得,沒太多煩惱又不折騰自己身體的人,總會具有一種迷人氣質的,就像是溫室裡精心培育的花,很迷人,絕大多數花都長不成那個樣子。幾年前聽過清華大學乙個搞藝術搞了一輩子的老教授講課,他說,藝術可以消除人的戾氣,你們看歷史上造反的人都沒有學過藝術。我當時就覺得,黨的工作沒有做好、馬克思主義教育工作沒有做到位,清華大學黨委是不是覺得這些藝術家搞好藝術就行不必講政治了?

這位老教授應該下放到農村喂幾年豬,我想他會明白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老子要是有錢天天琢磨藝術不用操心下一頓飯在哪,還需要造反?笑死我了。

靡靡之音,亂人心志,有識之士,不可沉溺。

意識形態之爭,從來就沒有遠離我們每乙個人,你覺得遠離了嗎?你覺得科學無國界了嗎?對不起,IEEE和華為的事情先去了解下?

你可以投身藝術工作,你可以沉醉詩詞歌賦,但是,請你不要忘記,你不需要為下一頓飯操心,那是因為有人替你操心了。長期沉迷於藝術而思想上徹底與勞動人民割裂的所謂藝術家,應該去農村喂喂豬養養牛,在實踐中學習馬克思主義。

「藝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嗯……由此觀之,唯物主義教育,還是要應該繼續加大力度搞。

5樓:小亙哼哼

通俗所說的陶冶情操應該是通過做一項和美學有關的事,讓自己平靜下來,發現生活的美好。

當然不止藝術可以陶冶情操,藝術只是美的代表,生活處處是美好。通過藝術陶冶情操只是乙個途徑。

6樓:美少女鬥士

作為乙個外行,有一點拙見。與其說是陶冶情操,不如說是培養情懷更符合我的理解一些。我覺得不一定要通過具體的藝術形式和作品,畢竟生活就已經很精彩了。

7樓:aliali

一種敏感度。

有些人比較有天賦(不太清楚是什麼)會自然的對各種事情有好的感知力,能快速的明了並且挖掘事情的根本。但是大部分人需要專門去投放注意力去提公升對某件事情的感知力。

我的假設是人如果能感知到就會被觸動,而被觸動之後生命會更有流動力。玩心不死,這個怎麼說呢,嘛,我覺得很重要。人的刻板是不接受新的資訊了,不接收除本身在大腦裡存在的自己之外的自己,固執於已知。

有些人的變化可能是不得不變,如果沒有意外就沒有變化。潛力是否被挖掘,除了自身去尋找,還要外界的機遇,接收越多方位的資訊,允許越多方位的觸動,越可能變得更柔軟。

嗯…… 對自身人格可能性的一種允許。

8樓:DireWolf

這是美學的內容。

但只有閒得蛋疼才會去陶演情操。話自然是過分了。

但你若拿著梵谷的畫當作一次賞心悅目而全然忘卻了梵谷本人坎坷的一生,那麼這不叫藝術,叫市儈,跟走馬觀花逛個古鎮沒區別。「文化消費」罷了。

迷過梵谷一段日子,但僅僅是因為對生活的抑鬱,對生命的思考而喜歡的...不是為了陶演情操。

陶演情操只是各種情趣裡的一種。我沒說不好。抱歉,我還真沒這種雅緻。

一本正經地說:陶演情操不只有藝術和文學,而且毫無過分地講,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陶演情操的方式還是對真實生活、自然美景的體驗。

後面的屁話就太多了,建議經常旅遊的人來談這個。陶演情操要以自己的真實體驗為主,藝術、文學算是一種總結,找到共鳴,進而引導你的思想和情感進行昇華。

學習吉他可以陶冶情操嗎?

大小說家 如果完全是為了陶冶情操建議鋼琴,練習曲經過幾百年發展相當成熟不會迷茫,一步一步的練就可以,小提琴大提琴古典吉他同理但是難度更大看個人喜歡。個人覺得民謠吉他是一種發展非常不成熟的樂器,大多數人可能會轉指彈或者電結他吧,我見過的指彈大神大多乙個曲子乙個曲子硬磕猛練,玩搖滾更別說了.個人看來到這...

5歲男孩學習樂器,只為陶冶情操,如何選擇樂器和學校以及老師?

刁老財 只為陶冶情操 已經鮮明的表明了您的態度,所以專業一點的老師您就別指望了,所以建議去教育機構或者少年宮。個人覺得樂器演奏學習最好還是一對一授課,而且要因材施教,根據孩子學習興趣 練習時長和接受程度合理安排進度,但好的老師都會按照專業化培養,能配合您陶冶情操的老師就只是想賺取課時費了。樂器選擇上...

有沒有可以豐富內涵,陶冶情操的書籍或書單求推薦?

叔本華的 人生的智慧型 生命的法則 遙遠的救世主 電視劇集 天道 三體 明朝那些事兒 可以看這幾本書,書裡的東西看世界的角度和高度是不一樣的。星際穿越 美國行動 為奴十二年 和 綠皮書 當幸福來敲門 活著 這幾個電影裡包含時間,空間,金錢,制度,奮鬥,人生等東西,好的書籍,電影,東西太多了,上面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