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寫詩的時候知道自己所用的手法嗎

時間 2021-05-12 12:29:58

1樓:吃瓜掌門

這不是通感,也不是側面描寫!

這就是比喻,用四種世所罕聞的聲音,來比喻箜篌之聲。讚美箜篌之聲也是世所罕聞。

碎,叫,泣,笑,本身還是聲音範疇之內,通個毛感。

ps:李賀知道啥通感,側面描寫?

這大多是後人總結的。

寫詩不會去想我今天要用什麼手法,而是會去想,怎樣可以把自己想表達的思想情感表達出來!

如果這是首好詩,那麼自然有人給你歸類體裁,分析手法。

如果是渣,你運用再多手法,註明體裁,也不會被傳誦!

2樓:Ray

不知道,如同放在當代一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寫作風格、語言風格。寫的多了,這個人便有了自己的文學特色。前人是沒有方法也不知道自己的風格,習慣養成而已。

相對於前人,後人的寫作因為對前人的詩歌進行總結、分析、繼而模仿,反而有了方法。

3樓:抱木

顯然不知道。

文學家家和文學家是兩碼事,詩人本身也不是職業。

詩歌不過就是一群積累夠了之後的文學愛好者,對一瞬間的靈感進行適量的雕琢,最後流傳下來的東西。這裡面哪有什麼空間考慮修辭,順口就是了。

首重性靈次神韻,修辭還在格調後。

4樓:不正不是歪

結論是:知道。一名真正的詩人,肯定知道。

且讓我們來看一看賈島的《題李凝幽居》,其中有這麼一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據說當時賈島就「敲」「推」二字反覆推敲,始終拿不定主意,最後遇到了韓愈,並向韓愈請教,韓愈思量許久說,「敲」字佳矣。如此,方有這一千古名句。

那麼,為什麼說敲字好呢?

事實是作者肯定知道。

而那些大家、千古文豪,用詞用典,更是如火純青,信手拈來,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了。

5樓:阿爾托夫

寫好作文的幾個要素先要準備好。

1)要有思想,要有主義,思想主義決定靈魂的出路。

2)要有素材,經歷也是一種文化嘛。

3)要有方法,如是朽木可雕的手藝拿起什麼都能給人整出個藝術品來。

4)遵循自然,保持狀態,發揮熱情,既不違背先賢古訓又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存在的優勢嘛。

6樓:沈墨鬼

揣測一下:知道,因為他的詩差不多都是這種風格,淨用些想不到、不存在的東西來修辭。

正所謂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所以,要怎麼才能驚人?

請問:鳳凰怎麼叫,芙蓉怎麼哭,哭起來又是什麼聲音,香蘭笑起來什麼聲音,女媧補天的五彩石破裂後引來的那場雨是啥樣……鬼知道。然而李賀知道,所以稱之為詩鬼,沒毛病

為什麼不用

崑山玉碎促織叫?

因為大家都知道蟋蟀怎麼叫,聯想到聲音,而蟋蟀聲和箜篌聲又差的遠,也只是湊了個韻腳。乾脆用沒人聽過的叫聲比喻,還方便押韻,不用考慮邏輯關係。

然後把詩句留給後人賞析,絕對比作者本人分析理解的更到位。

詩家總愛西昆好,不怕無人作鄭箋

7樓:佛劍分說

如果通往詩歌的頂峰沒有路,那巔峰之處的人是怎麼上去的?

做夢上去的?

不。他們是一步一步攀上去的。

雖然有些人的起點比較高。

但再高也高不過峰頂。

如何攀?

精進技藝。

如何精進?

了解技藝學習技藝使用技藝開拓技藝。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不會有什麼成就,除非他是道。

8樓:錆兔

不一定是知道的,因為我們常說文學造詣高的人不一定會寫詩,會寫詩的人不一定文學造詣就很高。有的時候就是靠的那乙個感覺——就是靈感。詩人創作的作品最能提現其創造力的往往是其靈感的顯現而非手法的運用。

這就好像你是乙個打球老手,你可能實力超群,但你沒受過專業系統的訓練。你雖然甚至都不知道你用的是什麼招式,這個招式叫什麼名字你也不知道,但是你確實能打出一些讓人驚嘆的招式,人們同樣會覺得你是個高手。

所以當乙個詩人他的文學理論掌握的很好,他就知道自己在這裡用的是什麼手法,如果他沒有系統學習過這些手法名稱的話,他可能就不知道自己用了什麼手法,但是一樣能寫出好作品。歸根到底感覺都是一樣的,「比喻」「擬人」只是我們給這些感覺賦予的乙個名稱而已。

9樓:同質行走

先天的詩人可能不知道,後天的詩人大概率知道。

詩與詩歌理論的關係當然是先有詩再有理論。雖然現在我們看到的大多數是理論與詩互相攙扶著發展

對於現代詩來說,寫詩刻意講究寫作手法就會少些靈性,變得生硬而且尷尬。所以大多數現代詩人在寫詩時應該是不知道的。

10樓:自走加油機械人

我記得黃子華的脫口秀有一次說哥哥張國榮的歌《第一次》,他很好奇就問了黎彼得 ,你寫這個是什麼意思。

黎彼得說,哦,就是想開車而已。

然後現在各個音訊軟體都能搜到這些歌。

其實引用早期網紅台灣歷史老師一句話,所有分析詩詞意思的人,都應該拉去槍斃。

詩詞的價值在於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不然我直接寫「今天好開心」不香麼?

最後回答問題,詩人用什麼手法,必然知道,但可能不是你現在知道的模式。

其實道理也很好懂,不用舉那麼多的例子,分析老半天。。。

你現在寫文章,如果要影射,如果要裝個13,你也會下意識去模仿一些你看的,你認可的文章,甚至是別人說過的話。

古人也一樣。

11樓:蕭逸帆

就我而言,一般會不自覺使用各種手法,自己不會特意去用。寫完之後回頭看,很多創作手法已經內化到了詩歌中。創作靠之前的積累和靈感,詩歌素養早已深入內心,不用刻意也能得到體現。

12樓:是師

激情過後你才能聽見自己的喘息的節奏,一般而言你刻意追求的可能並非最合適的方式。潤物細無聲才是乙個優秀的詩歌作品和詩人情懷達到高度一致的最佳方式。

13樓:好晴天

一般應該不知道。

詩,本是抒發心意之作,若是明確用什麼手法,便是刻意而為之,就顯得不自然。

當然,詩作大家例外,他們已經能做到靈活地毫無痕跡地運用適當的手法來寫詩。

14樓:岳華

可以把文字比喻成磚頭,最簡單的建築材料。你砌牆或者蓋一棟房子,是先有圖紙呢?還是邊蓋邊想?以某些唐詩為例,讀起來清淡自然,實際上在措辭造句上可能斟酌了好久。

15樓:

哦。。。那也沒啥難的。。。

銀瓶乍裂水漿迸,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句是啥?

寫作物件是「琵琶聲」,寫作手法是「比喻」這個好理解吧?

崑崙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崑崙玉碎鳳凰叫,跟上面是一樣的,是比喻。

但是芙蓉泣露香蘭笑——這個嚴格來說不是通感,這句還是比喻(加擬人),因為笑(聲)和哭(聲)本身還是聽覺,你們老師說得不對。通感一定是五感互通才叫通感。

但是側面描寫,這個理解起來是容易混淆,我知道你想表達的意思類似:維塔斯的歌聲很高,玻璃杯都碎了。

但是在詩詞中,特別是唐詩中,這種手法叫「浪漫主義」,特別是這首詩的後面幾句,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看上去都特別像「側面描寫」。

但是浪漫主義有乙個特點就是「誇張」,誇張到不可能是真實的。它會勾畫乙個場景,通過場景的反應來側面襯托某些東西——從這個定義來說,可以歸入側面描寫,但是因為極致的誇張,所以在修辭或者寫作手法分類中,被歸入「浪漫主義」。

這個事情潑有經驗之談的感覺,你說固定用什麼手法去判斷,還真不好說。例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到底是側面描寫還是浪漫主義手法。。。

根本就沒法判斷。你說是側面描寫,也對,四個詞都有典故,最少聽起來挺像真的,你說誇張,聽起來也是挺誇張的。

至於詩人寫詩的時候,是知道自己用的什麼手法的,只是非常熟練變成了一種本能而已。

他並沒有刻意說這一句我要用什麼手法,然後去造句,而是先造句,再回頭看的時候可以告訴你用了這個手法。

最後,關注《笨貓的教育奠基課》,也許你自己會有體會哦。

16樓:ChitaArbitrage

詩歌作者對其作品所含技巧的感知程度是有跡可循的:

a.事先有所預謀的主題,因其內部環節在成文之前已然定型、所謂的創作只不過是事先主題的外部實體化過程,此時絕大部分技巧都是直接自感知的,甚至段落設定是清晰的。

b.需要憑藉行文本身去探索的主題,此時非但是成文技巧不及推敲、甚至行文目的及行文意向的所指都不可確定,因為邏輯目的本身需要憑藉行文過程去完成揭示。

以上a.b兩種情況中1.所有的行文技巧(字眼手法包括韻律)、2.

大部分的理性設計(主題及系列關於主題的判斷)、3.主要的感性伴生結構(美感的細生過程),這三種都是事後可知的。但是,3和2更可能於不同者不同處發生解讀分歧,這也合理且允許。

17樓:不是你熟悉的楓

我記得《倚天屠龍記》裡張三丰臨場教張無忌劍法,教了之後讓他立即忘記。我覺得寫詩也一樣,不是不知道,而是無意之間就施展出來了。

18樓:乙一

顯是通感,因為後一句在講長安月色,如果是講環境的話,不會環境如此脫節。這首詩結構清晰,想你所說的話結構就散亂了。

詩人寫詩很清楚自己在寫啥,也很清楚自己的表達方式,但不一定會思考自己的表達方式到底叫什麼名字。寫作手法的劃分本來就極其機械,有的是既可以這樣又可以那樣,有的是啥都往裡面裝,比如賦比興。有的直接超出傳統修辭名詞界定的範疇。

詩人在寫詩時更多會想寫作手法在這裡發揮的功能,另外許多寫作手法,名字不同,表現不同,但產生的思維機制其實差不多,而有的時候會出現雖然命名相同,但產生的思維機制或者功能不同的情況。

所以作家在寫作時當然會考慮,但往往是更加抽象的技法。

19樓:上帝在廁所

這問題問的!

刁蠻做為乙個詩人,要知道這個社會須要什麼,自己有什麼樣的底牌,怎麼出牌才能贏,輸出什麼東西才可以癲倒眾生。

詩人不是一味的揮灑情緒,一味揮灑情緒不顧別人感受,是脫光衣服爬到車上去的那位,他倒是自己高潮了,但別人想什麼他知道嗎?

乙個詩人僅憑自己的情緒無差別輸出能紅嗎?人們能喜歡嗎?

如果能紅的那不叫詩人,那叫中獎。

詩人一定要知道讀者的熱情在哪,讀者的燃點,萌點在哪,要知道人們喜歡什麼,缺少什麼,然後才用手裡的素材個性化的輸出,讓自己的思想為社會,為讀者的靈魂給予啟示。

說實話,詩人能對自己的套路不瞭如指掌嗎?

不可能。每個詩人都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並且知道自己所擅長的東西,正好鍥合了社會上大部分讀者的須要。完畢

20樓:不知天文地理的死胖子

肯定不知道呀!情緒到了,自己說的啥自己都不太清楚!但是就是這半醒半睡,模模糊糊的時候,才能出來佳作,這叫什麼,這叫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21樓:Zia裝男人

有哪些描寫詩人的詩?

江以遊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贈孟浩然 李白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對酒憶賀監二首 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春日憶李白 杜甫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杜甫 昔年有狂客...

那些被貶謫的大詩人如果仕途順暢會怎麼寫詩?

只有苦難的日子裡才需要釋放情感 我們語文老師說過,詩人只有被貶的時候才寫詩。因為春風得意時寫的詩,很少有人願意看。也就是沒有市場,很難流傳下來 參考馮延巳晏殊的詞的風格。閒愁。首先,我認為那些被貶謫的詩人不大可能仕途順暢。首先就是他們之所以被貶謫就是因為思想不與朝廷所合,以至於得罪人,甚至可能是皇帝...

王安石,歐陽修,蘇軾他們不都是寫詩的嗎,詩人怎麼可能有能力做官治理國家?

faith 你得去好好認識一下你說的這幾個人,別一上來就怎麼可能治理國家。他們做的事,實事,恐怕會比你這輩子加起來的有價值的多。看不起蘇軾是吧?帶領人挖井抗旱,撲滅蝗災,救活數千嬰童 你們這種人才是奇葩,一上來就能蓋棺定論,都懶得去認識下你說的這些人。更何況這仨人都在唐宋八大家裡,他們入仕靠的是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