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從陵裡蹦出來,有多少人能通過繁體字和文言文跟他筆談?

時間 2021-05-12 04:13:40

1樓:墨秦

交談的話,估計誰都不行了。北方方言裡都找不到入聲字,南方方言片區,如贛方言裡中還殘留有不少入聲字的讀音,所以外地人去江西經常看到兩個人說話特別大聲像吵架,但是卻笑哈哈的。贛粵等非北方方言區,可能更習慣一點點秦始皇說話,也就是比說普通話的人習慣一點點。

可是兩千兩百多年,漢語的語音語調一直在變化,而且很多詞也出現古今義之差,所以筆談更可能!但是有幾個人認識大篆?小篆或許多一些,但又有幾個人會寫?

隸書的話,可以開腦洞想一想。畢竟是下層小吏的文字,始皇帝可能本身有點兒不太屑於寫這個。但帝國的下層面對百姓時,極有可能是用隸書。

秦朝出土的竹簡中,小篆其實很少,隸書卻非常多。寫隸書是方便你我他的事,所以不排除秦始皇可能是會寫隸書或者極有可能會讀隸書但是不會寫。有點兒類似會寫繁體,但不會寫簡體,畢竟存在書寫習慣。

所以能和他口頭交流特別順利的,估計當今世界是沒有了。但是筆談的情況可以發生,今人寫小篆隸書,他寫小篆。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話,始皇帝應該是可以掌握基本的普通話,有地兒類似只會方言學普通話,但難度更大。

畢竟,兩者之間生活中的交集太少。小時候不會說普通話,但是電影電視天天轟炸,在這個語境中多多少少也會了很多,至少知道普通話裡說的是什麼東西。他就要麻煩一些!

但絕對沒有問題。

2樓:呆蛙

如果秦始皇從陵裡蹦出來,應該只有少數幾名研究人員、學者或者領導能和他筆談,用的應該也是小篆,其他人就免了。畢竟做過皇帝,而且脾氣也不小,不是誰找他說話他都會理的。

3樓:小司馬

說文小篆有9353個字,但是字根540個,從這裡入手,除去生僻字和派生字,一年就能背完。

至於文言文,看看王力《古代漢語》,基本的日常表達都可以應付。我估計只要肯下功夫,知友們基本都能達到這個要求。我只記過字根,不會小篆和籀文,秦朝人寫字可以看懂,但是無法筆談。

但是漢朝以後的人穿越過來,筆談應該是沒有大問題的。當然,文盲除外。

其實如果用Word,安裝了一套說文小篆字型,就可以成功將楷書轉換成小篆了。要是秦始皇過來,借助電腦筆談也是沒問題的。

4樓:

古典學術在民間的存在感太低了,恐怕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沒多少人想到「音韻學」「古文本學」「古文獻學」吧?

小篆又怎樣,古文本學的博士碩士會寫會認小篆的人成百上千。兩千年前的漢字發音沒人聽過?音韻學的構擬成果已經基本還原出來上古音了,儘管無法找上古死人驗證。

但是,只要秦始皇敢復活……哼哼,等你好久了~

5樓:林登萬

口音是個問題不說,筆談也有些困難——秦國的官方文字其實是小篆,現代人能讀懂的隸書的地位和去中國化之前,北韓文在半島的地位一樣,有地位的人是不用的,秦始皇很有可能不會這種文字。而小篆的使用是不在中文系的要求中的,碩士古漢語方向的也就是能讀,能寫的都不多

為什麼秦始皇陵和乾陵至今沒有開啟?

為何一定要掘墓?除了保護性發掘外,主動去掘墓的目的是什麼?滿足人類的好奇欲?在有生之間一覽帝王墓的情形?展出一批批老祖宗留下的文物來向子孫後代和世界展示中華文明?或等等其他私慾?這不是很可笑嗎。 Specie 請尊重死者。那些盯著名義上的考古學家,又跟你們排斥的盜墓者有何不同?堂堂中華上下五千年第一...

秦始皇陵被證實有大量水銀存在,當時修陵的人是怎麼做到製備這麼多水銀的?

寒墨夜殤 馮小漠 從考古角度詳細分析了秦代是否有大量水銀儲備。其實西周時期並沒有發現大量採用鎏金技術製作的器物,鎏金主要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到秦朝已經有了數百年的歷史了。根據文獻記載和中國汞礦的地質分布,今天的重慶東部 東南部,是春秋戰國時期丹砂的主要產地,不少文獻也證明了古代巴地盛產丹砂的事實。正...

如果可以,你最想給秦始皇什麼建議?

海王星 寬鬆徭役,建立職業軍,以募兵取代徵兵制。強化廷尉,在山東諸國舊地嚴加追捕強人 遊俠等等。分封諸皇子,封建於邊塞,強化宗室權力。 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上看,秦亡是不可避免的事。不亡於二世,也會亡於二十世 三十世。因為,當時的生產力決定了當時的生產關係。如果從中華民族這個族群的角度,我會建議始皇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