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讀《項脊軒志》就有一種想要流淚的衝動?

時間 2021-05-12 03:49:55

1樓:

大概是高一上學期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非常特別的文言文。它就是明朝歸有光所寫的敘事散文《項脊軒志》。

為什麼說很特別呢?因為這篇散文,沒有巨集大的主題,沒有太多形而上的思想和理論,通篇都在敘述自己的家庭瑣事,讓人窺探了將近500年前的真實普通家庭的生活。

這裡面涉及到的對親人的緬懷之情,歷久彌新,直到今天也能引發學生讀者的感情共鳴。

歸有光生於明武宗正德年間,出仕於嘉靖時期,宦海沉浮於隆慶朝。歸有光出生的2023年,正是明武宗當皇帝的第三年。

此時的明武宗,皇帝已經當得越來越隨心所欲。他把所有的政務都交給自己的親信太監劉瑾來處理,自己則住進了皇城西北的豹房新宅裡。

豹房是太監劉瑾討好明武宗所建的,裡面多構密室,有如迷宮,又建有妓院、校場、佛寺,甚至養了許多動物,武宗曾買來大量猛獸試驗,發現豹子最為兇猛,因此多養豹子。武宗每日廣招樂妓承應,荒淫無度。

明武宗從2023年開始,一直到2023年駕崩,都住在豹房裡,可以說豹房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和軍事總部。

皇帝昏聵,宦官弄權,歸有光就是出生於這樣乙個黑暗的時代裡。很巧合的是,這一年也是下一任皇帝嘉靖帝的出生年。

歸有光出生在江蘇府崑山縣,也就是今天的江蘇蘇州代管縣崑山縣。因為歸有光的遠祖曾住在江蘇太倉項脊涇,作者自號項脊生,齋名項脊軒,含有懷宗追遠之意。

《項脊軒志》中有寫道:

「(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由此可知,歸有光的祖母是明宣德年間太常寺少卿夏昶的孫女。夏昶是永樂朝的進士,才氣過人,深受永樂帝喜愛,嘗侍從永樂皇帝出巡於南、北二京。

不過夏昶在歸有光出生之年的37年前,就已經過世了。如今也只有留給祖母的一塊象笏,能證明祖上的榮光。

象笏,也就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一塊面板,用來記錄發言內容和皇帝旨意,一般用象牙製成。祖上有象笏,說明祖上是有當朝做大官的貴人。

雖然祖母這一外親家世很煊赫,但是歸家為崑山世族,先世也多以文學稱,祖父歸紳、父親歸正均未入仕,因此只能說是書香門第,家世一般。

而且,《項脊軒志》中也含蓄地說了他們歸家的現狀:

「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

歸有光父叔輩感情不睦,互搶祖輩家產鬧翻不往來。他們將一套原本完整的祖宅,室內外設定許多小門,牆壁到處都是,把祖宅從裡到外又分了一遍,形成了大雜院的感覺。

庭院裡剛開始還是用籬笆隔開,後來乾脆砌成了牆,眼不見心不煩。

分家後,伯伯叔叔們,雖然原來都是住同一庭院裡,但也與歸有光他們當作陌生人,就連各家的狗都把彼此當生人看待。

所以,歸有光非常討厭父方歸姓親屬,與祖母與母親等女性親屬感情密切。

《滄浪亭五百名賢像》之歸有光

歸有光繼承了家族讀書好的優秀基因,九歲能屬文,十歲寫《乞醯論》流傳至今。十八歲的時候,以童子試第一名補為蘇州府學生員,直接成了童生,當上了秀才,並進入了「優化班」,前途不可限量。

後來果然又以貢生的身份,選入南京太學上學。貢生就是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公升入「皇家學院」裡讀書。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長時間告別了他學生時代的書房,項脊軒。在作者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中,對於這個書房有過非常仔細地描述: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項脊軒就是乙個11平公尺的小房間,只可以容下一人居住。將近百年的老房子,(屋頂牆上的)泥土從上邊漏下來,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歸有光每次動書桌,環視四周都沒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

就是這樣乙個陋室,承載了歸有光奮發圖強的青少年讀書生涯。這十八年裡,歸有光親歷了家中的諸多變故,父輩分家,家族近親不和睦,祖母和母親的相繼離世。

那一點點的感人的親情細節,無不感動著數百年來的中國讀者。這裡面蘊含著最為質樸的中華傳統倫理親情。

在中學的教材中,把以下《項脊軒志》原本段落給刪掉了: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台;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餘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

或許在教材編寫者看來,作者突然來了一段議論,破壞了整個敘事風格,於是做了刪減。

歸有光的髮妻魏氏是名儒魏校的侄女,她嫁給歸有光時,歸家家道中落,窮困潦倒,但是魏氏卻從不在意。

之後,《項脊軒志》作者補記了婚後與項脊軒有關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現作者喪妻前後的歡樂和悲痛的感情。妻「時至軒中」、「述諸小妹語」等寫得如在目前,而「今已亭亭如蓋矣」感慨尤深,讓人落淚。

可以說,魏氏的到來,給歸有光帶來了一生中難得的幸福時光,那是初戀般甜蜜的感覺。他們在項脊軒裡度過了非常美好的二人世界。

崑山歸有光墓

可惜,在歸有光28歲的時候,魏氏就突然病逝。這讓本來已經要完稿《項脊軒志》的歸有光,又忍不住時隔多年,續上了妻子與項脊軒的內容。

成年後的歸有光在仕途上挫折很多,先是歸有光在應天鄉試考取了第二,但之後的20年,八次禮部會試均落第,對科舉失望。

一直到歸有光58歲的時候,因為主考官特別留意,仔細端詳試卷的筆法,歸有光終於得中三甲進士,授浙江長興縣令。

吳承恩而此時的他已經走向了人生的最後幾年,同年生的嘉靖皇帝也駕崩了。歸有光在隆慶皇帝時期,擔任縣令,他手下官吏有一名叫吳承恩的,後來成為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作者。

隆慶三年(2023年),歸有光受人排擠,明公升暗貶,調公升順德府(今河北邢台)通判,但卻專管馬政。

歸有光心氣不平,認為自己的處境就像屈原被放逐時一樣,但仍然沒有放棄政事,在任期間採訪典籍,修《馬政志》。

2樓:

我每讀一遍就落淚,真的。

但我不是為了他對故妻深情而落淚,是為了裡面的親情,

更重要的是他描述的這一幕「余自束髮讀書軒中……」,這一段實在是感觸頗深,共鳴感太強了。。。

3樓:閆凱

我以前起床一般都比較遲,爺爺每天起床都會先去看一眼我。趿拉的腳步聲,不用開門就知道爺爺進來了。大二時,爺爺去世了,感覺整個人特別迷茫,也沒有悲傷,總感覺爺爺還在,只是走了趟遠門。

直到料理完爺爺的後事,我早上還在睡覺,又聽見了門外趿拉的腳步聲。門一開,我很自然的叫了聲爺爺,而門口站著的是我爸。我爸啥也沒說,關上門走了。

此時才感覺爺爺是真的走遠了再也見不到了,淚水此刻再也忍不住了。

後來某天再看到高中時的《項脊軒志》,總能勾起以前的種種回憶,躺在大學的寢室裡,半夜睡不著,總要偷偷哭好久。

4樓:剛剛剛剛剛

人大抵都這樣。

項脊軒志中最讓人心醉的一句莫過於: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庭中那棵枇杷樹是你共我所手植,十多載的似水流年,如今枇杷樹已亭亭如蓋矣,可你音容不在。

後來有網友惡搞之:今伐之,為博小女子一笑。廣大熱心網友開口大罵其毀意境,沒修養,不懂何為思念,罵他是個無情的狗。

第二天該網友微博更新:小娘子一笑,恰似吾妻年少時…滿滿的傷感。

或許就是這樣,為了你,哪怕伐掉我倆的見證,只為那小娘子的一顰一笑。

就在那一瞬間,搜尋你的影子,思念你的容顏。

這就是傷感的原因吧。

5樓:靜夜流泉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我說不出來這句有什麼特點,我大概能想象作者寫這句話的時候是怎樣的心緒。體會起來,百感交集。

6樓:郝藝益

因為你被那種遲遲的想念,無言的思念所感動了吧。

從少年到娶妻,歸有光的生命與這一座南閣形影未離,當親人乙個個離他遠去,他告訴我們「自後餘多年在外,不常居」,是怕睹物思人嗎?也許喪妻之痛才是他最大的「悲」吧!

但我們發現,此時的他並未有過只言片語述說傷情,可末了的一句卻深深揭示了他的「情殤」。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還記得妻子栽樹時善良可愛的面龐,那時「我」還曾用手背輕輕拭去她額角留下的泥土的微痕。

愛之最深,痛之最深。常常念道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淒涼,以及「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的痛失。兩相比較,歸有光的極淡反倒更加讓人極痛。

這是痛失至愛後,心冷卻多時的心灰意懶,無所期盼。

當記憶成為一種姿態,歸有光選擇歸於平淡,那些「悲」與「喜」或許會永留心底,相伴餘生。

歸有光走了,留下的只是一間叫「項脊軒」的書房,以及那些平常瑣碎中難賦的濃濃深情。

《項脊軒志》的最後一句為什麼會很感人?

小蠢熊 物似是,人全非,風月誰堪憑弔?嫗每謂餘曰 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 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 娘以指叩門扉曰 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餘泣,嫗也泣。余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 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

為什麼我一讀《湖心亭看雪》就有一種想要流淚的感動?

偏個題,看到很多回答裡分析了張岱看到湖心亭有人已在後張岱的心境,我有個另類的視角。我的想法和大家不同。個人認為,這不就是張岱想乙個人逛逛,獨享湖光山色,萬籟俱寂。沒想到有人捷足先登。於是 強飲三大白而別 至今猶記當年課文注釋 強 盡力。總給我一種,不願但又不好推脫,喝完趕緊告辭的,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勉...

問乙個問題,我為什麼是我,而不是別人,就有一種越想越感覺玄妙,有人能夠解答嗎?

傑燃不彤 你不是你也會是別人 只是恰巧是你了而已 換個角度說,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產物,除了親人沒法選擇,你的其他身份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Lowyy 就像你第一次有意識認識這個世界時一樣,臥槽,我的視角居然是這樣的,我不會是獨一無二的吧,只有我是這個樣子的嘛 直到我見識了第一人稱視角,我才發現,噢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