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裡「守其所不攻」的意思?

時間 2021-05-12 01:25:19

1樓:漢正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

守其所不攻,緊接著是「善守者藏於就地之下」,上下一對比就知道了,隱其形!讓對方找不到我方的主力不對。當然也可能是因「勢」運用的好,所以對方無法斷定我方的守勢……

2樓:軒轅裔

先解釋一下「守其所不攻」,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虛實篇》,原文是這樣的:「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整句話意思是「防守之所以能夠穩固,是因為我們對敵人所不敢進攻或沒法進攻的地方予以了防守」(手裡很多本子都這意思,包括郭化若將軍的)。

那麼,與交戰禮儀相矛盾嗎?我認為,矛盾。

因為這些交戰禮儀是夏商西周與春秋前期所用的,而「守其所不攻」既然引自《孫子兵法》,那就得看看《孫子兵法》是不是也主張這些戰爭禮儀了。很可惜,《孫子兵法》全文找不到任何關於交戰要符合禮儀的文字,以「堂堂之陣對攻」為例,《孫子兵法》卻說:「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再者「少用計謀」,《孫子兵法》這樣認為:

「兵者詭道也」、「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至於說,沒法搞清《孫子兵法》成書年代,我認為儘管如此,我們可以推算出其大致時間,以「鳥集者,虛也」為例,從這一句話來考證的話,屬於前7世紀,楚國貴族公子元為討好嫂子就討伐)。因為這兩種不同是兩種不同社會環境所造成的。

另外,虛實篇中心思想在於「致人而不致於人」,掌握主動權就是關鍵。從這句話出發進行思考的話,就是:「防守敵人認為我們不會加以防守的地方」,比如說a點被敵人打過一次了,那麼是應該重點加強a點的防禦,還是加強其它地方(比如b點)的防禦呢?

自以為應該選擇前者的有其不對,選擇後者的也有不正確的(因為高明的敵人肯定知道「聲東擊西」,再,虛實篇後來也說了過度分散兵力的危害(尤其是「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歷史上那些因分兵把守而失敗的案例很多,最近乙個,我認為就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因此守其所不攻,不應該建立於「敵人不可能來」這種自以為是的幻想上,應該建立於充分的情報(但不能迷信情報,西西里登陸就是這樣)之上,且要求指揮官不能一言堂或群言堂(這裡指的是過度的那種),不能太低估對手,也不能太高估對手。

3樓:杜斷

我在李將軍的答案下點了贊。不過,如果一定要前後兩句相對應的話,我認為可以嘗試以下這個思路:攻其不守,是因為大家認為這個地方不需要防守;守其不攻,是因為大家認為這個地方不會被攻。

所以其實後半句可以看做是對前半句的解釋。前半句是說要攻其不備,後半句則是說要防範對方攻其不備。

順帶扯幾句新聞上看來的東西,不知道真偽。話說有一哥們兒帶隊到朱日和,被人夜襲,臨跑的時候突然覺得有點不對,派人偵察了一下,發現果然自己準備撤退的方向有對方提前埋伏,而夜襲的方向其實是小股兵力虛張聲勢,故意打草驚蛇。

4樓:chopinsong

這書怎麼解釋都對,守其所不攻,也可以理解成:認為防守敵方不會進攻的地方,根據上局原文,這是對善守者而言,你是善守者知道敵人要攻的地方你都守的固若金湯,敵人是弱智麼?是,這仗怎麼打都輸不了,不是的話,敵人會想想其他辦法,哪你認為對方不會進攻的地方可能反倒成了你自己的薄弱環節,講虛實的辯證關係而已,這句換成守其所必攻哪叫廢話,是個人都知道還用說,以當時用竹簡著述來看,古人對用字還是很考究的不會加無用的敘述,我贊成原文

5樓:

那啥我以前講過這事

如何解讀兵法中的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總而言之就是

孫子兵法這本書

我們不僅難以知道作者和寫作年代

而且還很難知道原文寫的是啥

這就成了懸案,沒有必要死摳了

至於什麼【春秋前的戰爭多有「交戰禮儀」,堂堂之陣對攻,少用計謀】我是覺得沒必要當真

怎麼讀好孫子兵法?

正衍堂 讀孫子,學兵法,古今中外出類拔萃的注本,有曹操,施子美,張預,趙本學,閻勤民,山鹿素行和新井白石,余家皆不足觀也 但古今最佳注本有二,一者孫子兵法原著,前能注後,後能注前,二者老夫根據原著進行解碼,即將截稿的專著 孫子正衍 老夫依據十三篇的內容,結構和邏輯特性,治學路徑有三,陰陽,流程和自注...

《孫子兵法》被過譽了嗎?

王一源 孫子兵法就是一本古代兵書,指導意義在於古代冷兵器戰爭,沒錯就是那種靠牛馬拉車運糧草輜重,中國普遍還是山川河澤,沒有高速公路機場這種東西,作戰要講究看看天時,看看生地死地,列陣舉旗,擊鼓鳴金,記住十則圍之,風林火山,窮寇勿追之類的準則,你就可以去戰場上碰碰運氣了,但是千萬別報太大希望,孫子兵法...

讀孫子兵法有什麼意義?

慕南塘 這主要看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了,從一般意義來說這本書是先秦諸子中兵家的代表作,所以還是有讀一下的價值的。當然,如果是對兵學感興趣,這本也是繞不過去的。 六爻自習室hosly 在古代讀孫子兵法的意義,是掌握兵法,增長智謀,特別是對於帶兵打仗的將軍來說,孫子兵法是教科書。但在現代讀孫子兵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