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話也用文言文嗎

時間 2021-05-11 20:28:08

1樓:風大 可稍息否

有時候用。

早期言文較為一致的時候,應該差不多,但是仍然差別。因為早期文字不足,記錄困難,書面語和口語已經有區分了。現在文字較多,白話文與口語較為接近,但是我們也知道,並不能做到完全一致。

後來文字較多,但是記錄方式較為困難,不如現在電腦輸入方便,語音輸入方便,所以記錄時仍然與口語有一定差異。

在關於唐太宗的記載中,他就明確說這段話是口語說的,不是文言。那麼這就意味著,他平時與大臣交談,是要經常使用文言的。那麼這就意味著,口語和文言的區別比較明顯,而且唐太宗經常要講文言。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意味著唐太宗說話也用文言文。

換言之,古人說話也用文言文。只是這個使用範圍和頻率,並不固定,也不是全覆蓋。

2樓:馬不飛

額,當然不是

從客觀角度來講,正常人說話不可能全都是文縐縐地說這些文言文。他們在書面表達的時候,把那些白話文都寫成了文言文。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吧,白居易的詩有乙個典故,說的就是他在寫完詩之後要把這些詩讀給不懂文化的老頭老太太們,要讓他們也都能聽得懂,他才覺得這首詩寫得不錯。如果他們聽不懂,他就會繼續改。

比如說像之前明朝皇帝的《起居注》,皇帝每天幹了什麼?吃了什麼?說些什麼話?都要記錄。

還有以前皇帝批閱奏摺的時候,明朝皇帝朱元璋,因為有乙個大臣在上奏的時候奏摺寫了17000多字還沒有寫到重點,他一怒之下就把這個人打了一頓板子。

還有之前挺火的那個雍正帝的「朕知道了」

如果你仔細研究一下,你就會發現,他們正常還都是白話文交流的,只不過是在寫的時候把它們都寫成了文言文。

古代平民說話也用文言文嗎?

悠悠一評 看了幾個前排回答,我來說說吧。最根本的問題是,沒分時代,都是籠統說。但是,文言文與口語確實分時代。理論上,上古漢語到了秦漢文言分離就比較嚴重了。但是如果是商周的話,文言分離應該不明顯。按照目前理論,上古漢語是屈折語 應該也有孤立語成分 文言文則是意音文字適應屈折語體系而出現。秦漢時期,漢語...

古人說話也是文言文的方式嗎?

十月微涼 古人口語和書面語是分開的,寫作用文言,說話是白話,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白話現在看起來也不容易理解了。可以看看胡適的白話文學史。 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起源自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漢語口語。據學者胡適考證,至中國漢代,文言文已經脫離了日常口語,而當時的書面語 即文言文 已經開始向復古和口語...

古人說話和文言文一樣嗎?

陳普兄弟 不一定。文言文是書面語,其實平時老百姓說話講的還是口頭語。要知道,據不完全統計,1949年中國文盲率達到了80 左右,古代這個數字還會更高。你想想,大多數人連漢字都不會寫,說話還會那麼文縐縐的嗎?字都不識的人會跟你講什麼語法嗎?所以中國古代文言文最多算是一種貴族語言,和普通平民是沒多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