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臨終見佛而不願生,佛為何不加佑令其往生?

時間 2021-05-11 13:40:58

1樓:無心道人無恥之徒

這個問題,一看就知道,是乙個年輕人,所謂學佛遇到的問題,可謂是千奇百怪。

我的答覆是

為何,我說,年輕人不能學佛耶,

一是,漢語的表述方式極為模糊,無法表達佛學的真實的含義。

第二,用漢語表述佛學的思想,往往文字表意是充滿自相矛盾,無法理解。

第三,佛學的真實的含義,是需要經過現實世界的生活之反覆摔打,才可證悟。

故而,年輕人學佛,極其容易誤入邪道,或者說無法形成對佛學的正信正見正念。

吉藏大師論佛性的言論,就是極好的證明。其實,古代的三論宗學者,對此有了充分的論證與思考

宗鏡錄大乘義章大乘玄論大乘四論玄義佛性義佛智與生死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0840a11] 夫一念無明心。鼓動真如海。成十二緣起。

作生死根由。若了之。為佛智海之波瀾。

昧之。作生死河之漩洑。云何成佛智。

云何成生死

[0840a14] 答。天真之佛智本有。妄緣之生死體空。

雖有二名。但是一義。只謂不了第一義諦。

號曰無明。因不了之所盲。成惑業之眾苦。

了無明之實性。成涅槃之妙心。

經中有明佛性、法性、真如、實際等。並是佛性之異名。

何以知之。涅槃經自說佛性有種種名。於一佛性亦名法性、涅槃。

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嚴三昧師子吼三昧。故知。

大聖隨緣善巧。於諸經中說名不同。故於涅槃經中。

名為佛性。則於華嚴。名為法界。

于勝鬘中。名為如來藏自性清淨心。楞伽名為八識。

首楞嚴經名首楞嚴三昧。法華名為一道一乘。大品名為般若法性

維摩名為無住實際。如是等名。皆是佛性之異名。

問若理實無二,以何義故說種種名。

以一切並非故,能得一切並是。何者,

平等之理,以非空有故,假名法性。

非不空有故,假名空有。

以非法性故,假名佛性。

空有非不法性故,假名法性。

以非佛性故,假名法性。

空有非不佛性故,假名佛性。

當知。平等大道,無方無住故,一切並非,無方無礙故,一切並得。

若以是為是,以非為非者。一切是非,並皆是非也。若知無是無非、是無非無不非,假名為是非者。一切是非、並皆是也。

故知。上來十一家所說正因,以是為是故,並非正因佛性。

若悟諸法平等無

二、無是無非者。十一家所說。並得是正因佛性。

[0598c15] 佛性義有四重。第一明大意。第二論釋名。

第三辨體相。第四廣料簡。所以者何?

佛性雖有,非如虛空。何以故?世間虛空,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見;佛性可見,是故雖有非如虛空。

佛性雖無不同兔角。何以故?龜毛、兔角,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生;佛性可生,是故雖無不同兔角。

經既言。有所得者名為生死,故無有佛性。無所得者名為涅槃,故有中道佛性。

更無別物也。但失之者,佛性為生死二十五有。得之者,生死二十五有為佛性。

故失者即是理外,得者即是理內。故一家義宗,顛倒不顛倒,無豪末差別。

故大經如來性品雲,猶如甘露,亦如毒藥。或有服為甘露長生,或有服毒藥傷命而早夭

仁王經云。菩薩未成佛時。菩提為煩惱。成佛已時。煩惱為菩提。

中論涅槃品雲。涅槃實際興世間際。無豪釐差別。

如斯多文。即是理內外意也。

2樓:隨佛願

這個問題不成立。如果這個人不願意往生,就無法感通佛力,也不會見到佛來接引。之所以感得彌陀聖眾現前,靠得是心力,法力和佛力。

印光大師言:【一則專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發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也】

又雲:【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議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圓顯。此自力,與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別】

3樓:「已登出」

你知道武大郎怎麼怎麼死的嗎

潘金蓮不喜歡他,他硬是把人家娶了,到頭來找個姦夫把他。

有些人不喜歡極樂世界,為什麼要強迫別人去呢?一群這個世界的人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救變成這個世界了嗎?

物以類聚人以群居,大家想呆哪呆哪,能不能不要把兩邊的人都害了。

4樓:

這個問題很重要,故不請自來。

臨終能見佛,有兩種可能:

1.行人憑自力明心見性,已證法身大士。

2.行人信願持名得力。

但見佛後卻又不願往生,佛是隨緣絕不攀緣的,所謂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既然此時無往生之願,那佛就走了。

佛加佑令行人往生,必須行人至始至終都願往生才行,所謂無間緣相續不斷,這才行。自心自力不願去,佛絕不勉強。

藕益大師給岀的往生標準為:信願持名。而且特別強調:

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只要有真信切願貫徹始終,則臨終十念一念均能往生。要保證自己臨終還能信願持名,首先得保證自己臨終有福報,保證能頭腦清醒不昏迷,然後此時再真信阿彌陀佛,真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時念一句阿彌陀佛,那佛必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接引往生。

沒有前面的這些,不可能往生的。

淨土為二力法門,缺一不可。佛力始終都在,現在就在,關鍵看行人之福報和信願力,沒有這些,佛力加持不上的,這是要特別引起注意的,故持戒修福、增強信願、持名念佛都是很重要的,三者缺一不可。

日本傳來的所謂本願法門,斷章取義,誤會善導大師之本義,國內有些寺院法師也以盲導盲,實是引人入火坑,學人行人須擦亮眼睛,深思細辨之。淨土念佛法門是相對全憑自力的其它法門容易,但也絕非真的容易,自己要沒有一定的修行功夫,只怕佛力也是加持不上。

5樓:

依愚之見,如果臨終見佛而不願生,那他其實並沒有見到阿彌陀佛,很有可能他只是夢到了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智慧型絕對能看明白他是不是真願意往生,只有他真願往生,阿彌陀佛才會來接引,如果佛來迎了,則說明他是真願意往生,如此,佛再放光加持,令其住於正念。

反過來講,如果阿彌陀佛來接引了,則說明行者的信願達到一定的程度,信願達到一定的程度,再加上阿彌陀佛的慈悲加佑,則不可能不住於正念,不可能不願往生。

由信願達成佛來迎,由佛來迎,行者住於正念,這是乙個必然的過程。

臨終沒有住於正念(願往生),則表示佛沒來迎,佛沒來迎,則表示信願不過關,這也是必然的邏輯。

佛來迎,乃是行者本性明顯,是要增長行者的智慧型的,所謂花開見佛悟無生也,而夢中見佛,只是表示一種感應。

所以,那種認為臨終見佛而不願往生的看法是錯誤的,只是以凡夫見來測量如來智慧型。

6樓:

這類故事如果是修了幾十年的老修行,都是編的,據阿彌陀經一心不亂,最低標準一日一夜。臨命終時(不是死後),阿彌陀佛前來引接。幾十年修行,能念到一日一夜不起妄念的,怎麼可能來了還說我不去。

更有甚者,這類故事還敢說預知時至,預知時至你不說不去,來了才說不去,逗阿彌陀佛玩啊,爾等以為阿彌陀佛連他心通都沒有嗎。。。還有不去的理由更是可笑,我見過最可笑的理由居然說極樂世界沒有房子住沒飯吃我不去了。。。。。如果按彌陀接彌陀的教誨,這類故事就更顯荒謬。

如果是功夫不到家,因為絕症心裡才臨時念佛,知見不明,也未真信,有善知識勸導念佛,以落水人抓稻草的心態跟著念,懇切倒是懇切,等聖眾現前的時候,因為知見或業障問題,他突然害怕死亡,心亂或捨不得眷屬,這種狀態下可能會失去機會。善知識繼續勸導能聽進去的也能往生。

見神殺神,見佛殺佛的意思是?

高叔 宗教的本質 運營著乙個品牌,能集結一大批經紀人 律師 製片人 秘書 以及粉絲,去把事業做大。宗教實際上是和人的一場交易 你聽我的,我許你美好藍圖。如果你是乙個修行者,那麼便是天生的革命者,會拒絕交易,非得問個為什麼。若佛是一念,那麼他能領人走向心靈之旅,將人帶去內心的明鏡臺 若佛是宗教,那麼他...

定中見佛是什麼體驗?

青青翠竹 史料記載 慧遠大師禪定中三次見佛。劉遺民專念禪坐,始涉半年,定中見佛,行足遇像,佛於空現,光照天地,皆作金色。慧遠大師對定中見佛事,尚存疑滯,曾向鳩摩羅什大師諮詢。慧遠大師根據 般舟三昧經 所常引用的夢喻發問 謂定中所見的佛,假如真是屬於夢的話,那不過是主觀的想像而已,並不是真的佛現,故此...

為什麼有人一見就投緣,有人一見就厭惡?

吸引力法則 每個人都有特定的磁場,相似的磁場會互相吸引。很簡單的說 人渣會吸引人渣,財主會吸引財主,白富美才會吸引高富帥所以,當你一見某人就很投緣,那說明,你們一定在某些方面很相像。 自答。不問 為什麼 而只看當下心。見歡喜人,全印而不失自他 見厭惡人,應機而進退不怯。目前,對歡喜人不貪惜,對厭惡人...